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执政经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剖析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建立前的局部执政,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30年从自在执政到自觉执政转变的两大阶段,党的主要执政经验是:必须重视民心、民主、民生;必须统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必须处理好执政党与政权、执政党与参政党、执政党与社会(人民群众)、执政党与法律等重大关系;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相似文献   

2.
政治合法性作为政治理论的核心概念,在不同语境下有着不同的内涵。在当代中国,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在于努力契合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信任。"三个代表"从政治与经济、政治与文化、政治与价值三个向度对政治合法性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性自觉。只有实践"三个代表",才能积极回应社会转型、党员队伍建设、社会结构调整等对政治合法性提出的挑战,提高执政党的执政绩效,推进党员队伍建设,优选正确的改革战略,夯实与维护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合法性。  相似文献   

3.
政治发展是现代政治的核心主题,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起主导驱动作用。中国共产党通过以党建国完成民族—国家构建、以党建制探索民主—国家构建、公平执政推进民生—国家构建有层次地驱动中国政治发展。作为中国政治发展前提、主题与保障的民族国家、民主国家和民生国家的构建,在中国政治发展道路中呈现一种明显的层次性的同时,又有交叠与互动,有时需要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4.
政党的合法性是民众对政党的认同与承认,是政党执政的基础,不同时代会产生不同的合法性基础。在当代,中国共产党通过发展民生政治来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合法性具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和成熟的条件。中国共产党合法性基础应该从追求经济绩效转变到改善民生的发展轨道上来,发展民生政治。中国共产党要把民生政治作为当代党的工作重心,通过解决民生问题,巩固和发展党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5.
国家公共管理中的公共理性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公共理性是经长期积淀形成的具有正义规范意义的国家公共管理取向和社会政治价值定义,具有超地域政治之特性。公共理性是执政党提高执政绩效、规避执政风险的经验性伦理系统。一个国家的公共管理、一个政党的公共执政,必须具备这种公共理性。公共理性不仅要求有一套富有政治个性的解释话语,更要求这套话语合符社会公共判准。本文从七个方面诠释了公共理性的一般内容。  相似文献   

6.
执政党要获得并巩固自身的执政地位,就必须以强大的政治资源作为它的支撑。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实现长久执政,就必须重视开发和利用党的政治资源。资源依赖理论从组织对资源的外在限制和外在依赖的角度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对政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执政有着密切的联系,构建两者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就是执政环境。在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下,依据执政环境的变化充分挖掘新的政治资源,可以为党的长久执政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战略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这对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提出了新的要求。执政党是人民群众和公共权力之间联系沟通的纽带,并充当人民群众监督和控制公共权力的利益代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依法治国需要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坚强而有力的领导。政党现代化已然成为推动二者实现的逻辑基础和主体力量。政党现代化的基础是实现依法执政、民主执政和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前提是实现政党法治化和公共权力运行法治化。公共权力运行法治化需要通过培育法治理念、完善制度建设、构建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等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和历史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历了革命根据地的局部执政、在过渡时期的全国执政和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全国执政三个执政阶段。根据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长期实践,党执政的基本经验是:重视民心、民主、民生;抓好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不断从自在执政走向自觉执政;正确地处理好执政党与政权、执政党与参政党、执政党与社会(人民群众)、执政党与法律等重大关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中国共产党肩负着三个层次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政党善政是执政党与公民社会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党派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相处的最佳状态.也是政党执政能力的根本体现。无论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有多么大的差并,无论政治文明发展的程度有多么大的不同.追求民生幸福最大化将是执政党永恒的价值追求,否则其政治体制和执政的合法性和生命力就会成大问题。抓住民生问题和民生幸福,也就是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政党执政治国才有了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0.
西柏坡政治文化指中国共产党在1947年5月至1949年3月这一特定历史阶段而形成的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到执政党转变实践中形成的政治文化。赶考精神是西柏坡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了中共全面执政的目标要求;两个务必是西柏坡政治文化的重要理念,强调了中共的根本宗旨;党内、党外的民主建设是西柏坡政治文化的基本要求,推进了党的的民主政治建设。西柏坡政治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文化角度研究西柏坡时期的价值,可以丰富党的政治文化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任何政党在掌握政权之后,都面临执政的政治合法性问题。所谓"政治合法性",简单地说,主要指在符合现代道德规范和法律的基础上,广大民众对执政党的认同、支持和信任。因此,一个政党在执政以后,必须构建执政的政治合法性基础,中国共产党也不例外。武装斗争的胜利曾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政治合法性基础,但是仍然仅仅依靠武力显然不能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于是,中国共产党又利用以下资源,巩固其执政地位。一是树立毛泽东的个人魅力,二是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三是经过革命和建设积累的大量的组织资源。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三个方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起步于60年前的“五一口号”,《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宣告了这一理论成熟和完善。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发展轨道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推进的优秀素质和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本文从思想理论资源、群众资源、组织资源三个方面进行归纳与分析,论证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构建的三大特色,这对于深化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依法执政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理性选择。如何坚持依法执政,就上升到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日程。本文认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必须转变执政理念,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15.
政党政治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要与民主党派合作,必须构筑和坚守合作的政治基础。构筑和坚守共同的政治基础是政党学说的必然要求,历史和现实也验证了构筑和坚守共同政治基础对执政党执政的重要性.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也充分说明,构筑和坚守共同的政治基础对执政党继续执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政党执政规律与执政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是政党的最高逻辑。政党与执政党大不一样。政党政治是当代世界政治的突出现象。政党执政具有规律可循。苏共的执政得失、工人阶级政党的执政实践和世界政党的兴衰成败,既有自身的特殊性,也有许多共性,比如执政党要赢得民众支持,必须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但经济发展与执政地位的巩固不一定成正比;执政党要扩大群众基础,但执政党的党员数量与执政基础不一定成正比;执政党对公共权力的控制无处不在,但执政党与公共权力有一定的边界;公民社会的成熟程度,与执政党的成熟程度成正比。政党执政的规律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追求合法性是现代政党的重要政治目标,也是执政党保持执政地位的基础。文章从理论上探讨执政党合法性的内涵及其来源,并联系中国实际,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该善于运用和扩充执政合法性资源,以维护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所拥有的执政合法性资源要素主要有:意识形态层面的价值认同、政治层面的制度规则和经济层面的执政绩效等。在"革命理论"式解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陷入困境后,从现代性视角解读马克思主义,重塑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魅力,是巩固和维护党执政合法性基础的一个必然选择。单纯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导致社会公正,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转变执政理念、巩固执政绩效,超越现代性分裂,维护和重建合法性资源的必然逻辑。  相似文献   

19.
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实现基层执政最大效能依靠的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因此,要在基层执政功能转型中实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同步发展、基层执政政治功能的合理有效拓展,而研究服务型执政党基层执政的政治功能,就是要在分析当前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基层执政面临的政治环境的基础上,从基层民主、公民政治参与度、依法治国等三个层面依法领导和拓展服务,从而实现服务型执政党基层执政的政治功能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思想建党是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一项伟大创举,亦是中国共产党形象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成功地将马列主义相关党建理论与中国红军相结合的经验表明,党内思想是否纯正、路线是否正确,是衡量中国共产党自身完善与发展的重要指标,以《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为蓝本,有利于从正反两个方面考察毛泽东关于思想建党塑造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的艰辛历程证明,党的形象关乎党的命运,良好政党形象的塑造,是中国共产党获取合法执政地位和巩固执政基础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