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飞 《党史文苑》2003,(3):36-37
毛泽东检阅红卫兵 没有红卫兵运动,就不会有延绵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离开了毛泽东的支持,就不会有一度“如火如荼”的红卫兵运动。 1966年5月29日,清华附中的学生秘密成立了一个名叫“红卫兵”的组织,寓意为保卫红色政权的卫兵。六七月间,清华附中的红卫兵先后张贴出一论二论三论“无产阶级革命造反精神万岁”等三张大字报,表示“造反有理”,要一反到底。8月1日,毛泽东写信支持清华附中红卫兵。从8月18日到11月26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先后八次检阅红卫兵达1100万人次。检阅中,天安门广场人海如潮,红卫兵小将们狂热无比。人人都双手举过头顶,向着毛主席欢呼着,跳跃着,许多人把手掌都  相似文献   

2.
霞飞 《党史纵横》2004,(4):18-19
四、到1966年11月中旬,毛泽东已经不高兴接见红卫兵了,但红卫兵不走,他又不得不最后两次接见红卫兵。这两次接见实际上已是走形式了。此时围绕“文化大革命”的斗争也展开了。到1966年11月中旬,在北京的红卫兵更多了,要求毛泽东接见的呼声更高了。无奈,毛泽东决定当月的11日接见红卫兵。这是毛泽东第七次接见红卫兵了。接见时,整个仪式与上次大体相同。被接见的红卫兵有200万人。当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时,广场上立即欢腾起来,一片“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一片“红宝书”的海洋。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首先对在检阅台上的一些中央负责人说:…  相似文献   

3.
霞飞 《党史纵横》2004,(3):12-14
三、毛泽东第四次接见红卫兵时,发生了“拦车事件”,使毛泽东对红卫兵的行为产生了怀疑,同时,毛泽东也从要打倒刘少奇、邓小平转向要“保”刘、邓“过关”1966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7周年纪念日。这时,外地来北京串联的红卫兵越来越多,他们仍然要见毛主席。考虑到这一情况,毛泽东决定把庆祝建国17周年大会和接见红卫兵合并进行,因此这次被接见的红卫兵比以前要多,有150万人。这一天,天安门广场一早就被装扮一新,警卫工作也做得格外细致,关于支持“文化大革命”的标语十分醒目。许多红卫兵半夜就守候在天安门广场等待毛泽东接见。…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的举动,点燃了全国革命师生极大的热情。那时,“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红卫兵们热血沸腾,他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轰轰烈烈地进行“革命大串联”、“斗私批修”、“破四旧”,给社会造成了严重动荡。然而,1967年初,正当红卫兵们走出校园,走向全国各地,大搞“革命大串联”、“斗私批修”、“破四旧”的时候,天津市延安中学却解散了“战斗队”,开始复课闹革命——这在“文化大革命”发动不足一年的当时,真是一件逆潮流而动的大事。可是,这件事得到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认可,成为红卫兵参与“文革”的转折点。从此,在全国各…  相似文献   

5.
为动员全国人民投入"文化大革命"及庆祝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胜利闭幕,1966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大会",毛泽东第一次接见了百万红卫兵和群众。毛泽东对青年,特别是学生,寄予极大的希望1966年7月18日,毛泽东从外地返回北京。在之后的一个月里,毛泽东主要做了五件事:决定撤销工作组;公开表态支持清华附中红卫兵;写出矛头指向刘少奇的大字报《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在中共八届  相似文献   

6.
几个高中学生谈得很投机,决定办一份铅印小报,<中学文革报>问世了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青少年中首先发起了红卫兵运动.红卫兵最早于1966年6月出现于北京.8月1日,毛泽东写信给清华大学附中的红卫兵,认为他们的行动说明"对反动派造反有理",向他们表示"热烈的支持",同时要求他们"注意争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们".从此,红卫兵运动遍及全国.  相似文献   

7.
几个高中学生谈得很投机,决定办一份铅印小报,《中学文革报》问世了“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青少年中首先发起了红卫兵运动。红卫兵最早于1966年6月出现于北京。8月1日,毛泽东写信给清华大学附中的红卫兵,认为他们的行动说明“对反动派造反有理”,向他们表示“热烈的支持”,同时要求他们“注意争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们”。从此,红卫兵运动遍及全国。红卫兵高呼“造反有理”的口号,造所谓“牛鬼蛇神”的反,揪斗所谓“走资派”,搞乱了地方党委,并造成群众之间的派别纠葛和纷争。红卫兵在1966年8月以后进行了大串联,毛泽东支持他们的串联活动…  相似文献   

8.
孟红 《广东党史》2009,(3):42-45
提起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许多中国人曾身临其境、深受其害而终生难忘、反思不已,也大都知道那是中国人自己非常岁月的非常事。鲜为人知的是,当时竟然有不少外国人也亲自参与“文革”,数位美国专家还写出过“造反大字报”,与当时的中国人尤其是红卫兵闯将一样搞过免费“大串连”,更不可思议的是“文革”的滔天风浪还波及到海外……  相似文献   

9.
晓音 《党史文汇》2001,(6):20-22
蒙冤1 96 6年 ,“文化大革命”爆发时 ,许光达大将担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兼坦克学校校长和装甲兵学院院长。林彪、江青、康生一伙利用“文化大革命”,大搞篡党夺权的阴谋诡计。林彪的妻子叶群根据北京大学红卫兵编造的谣言 ,口授警卫处处长宋××写了一份假材料 ,上送康生。内容是 :“贺龙私自调动军队搞‘二月兵变’,他在北京郊区修了碉堡 ,贺龙去苏联 ,与苏修的将军共谋推翻毛主席的领导 !贺龙把持体育口 ,他在体育界阴谋组织政变队伍 ,给体委发了枪、炮 !炮就安在什刹海、养蜂夹道 !枪口对准中南海 !给体委发枪 ,…  相似文献   

10.
王勇忠 《党史文汇》2007,(11):54-56
关于毛泽东于1966年8月至11月间八次检阅红卫兵的人数,现有的许多著作中有不同的说法。徐友渔所著《直面历史》中说:“毛泽东从1966年8月18日到11月26日,共八次检阅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千多万红卫兵。”金春明编著的《“文化大革命”史稿》中的表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