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曲向东 《新长征》2006,(2):18-19
要进一步推动吉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实现高增长低消耗的发展目标,必须从根本上摆脱粗放型经济增长发展模式,进一步突破观念障碍、能力障碍、结构障碍和体制障碍,以经济增长方式的切实转变来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快速发展和振兴。  相似文献   

2.
许春华 《新长征》2006,(12):16-17
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经济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必然对能矿资源有更大的需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资源节约、质量优化、科技先导的要求发展节约型经济,构建节约型社会,不仅是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实现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衣明鑫 《奋斗》2009,(2):57-5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不仅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且成为吸纳劳动力,排解就业压力的主要经济成分。如何处理好非公经济发展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仍是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刘海生 《奋斗》2006,(4):2-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确定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中心任务,这为我省加快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一定要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加快转变增长方式,推动全省工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龙闻 《世纪桥》2005,(6):6-7
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5月17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要解放思想,以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路、创新的精神推进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各项工作,着力转换体制机制,扩大对外开放,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新路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相似文献   

6.
邬云峰  何伟  汪晓凤 《探索》2011,(4):104-106
东北老工业基地、中三角经济区、“西三角”经济圈、广西北部湾和福建海西区等地区先后提出了致力于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打造。通过构建区域竞争力指标体系比较分析几大区域的综合竞争力,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与实证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李清均  曲福林 《奋斗》2003,(9):30-32
老工业基地改造不同以往国家运用各种经济政策支持国有经济的改组改造,要达到老工业基地改造的预期目标,就必须用新思路、新办法、新体制、新机制和新举措,解决老工业基地改革发展遇到的新问题,化解前进中的新矛盾和风险,扫除深化改造中的障碍,努力实现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8.
徐树红 《奋斗》2003,(10):26-27
装备工业被称为整个工业的母机,是工业现代化的基础和经济实力的集中表现,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哈尔滨市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也是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是现实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国务院把调整、改造和振兴老工业基地提上了日程,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国家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我们这次全会的任务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学习贯彻温家宝总理在我省视察时和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研究确定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为重振辽宁老工业基地雄风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1.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辽宁老工业基地的经济运行出现了前所未有严峻局面。本文从三个视角分别分析和梳理了辽宁经济增长的动力演变,深入研究并寻求准确判断当前辽宁经济增长动力的大小和方向演变趋势,探寻辽宁老工业基地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动力转型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奋斗》2003,(9):1-1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这是继沿海开放、西部开发之后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具有重大的经济和政治意义。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协调,有利于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振兴我省老工业基地要突  相似文献   

13.
近日,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强调要全力做好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包括我省在内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发展,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十分关心,他在东北视察时曾满怀深情地说:“我一直关注着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共和国长子’,这里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迷,现在又扛起国家重担、焕发青春……要好好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4.
张星谕 《奋斗》2005,(2):36-37
资源型城市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发、建设、发展起来的,也是国家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城市的主要经济特征是,国有经济比重高,国有企业数量多,相对集中。应当说,这些城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和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长期以来对自然资源过度使用和无节制采掘,资源枯竭、濒危已对区域经济增长构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15.
季国坤 《奋斗》2005,(6):32-32,45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继建设沿海经济特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着眼做出的又一战略决策。医药企业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及黑龙江经济建设中属支柱性产业,而企业文化的建设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东北地区经济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矿业城市资源枯竭、大规模国有企业职工下岗、职工就业困难、大量农产品积压、地方财政包袱大、地区经济增长乏力和产业竞争力下降等,这些问题已  相似文献   

17.
《世纪桥》2005,(1):96-97
2003年10月,国家正式启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明确提出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2004年是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第1年,在中央有关部门和有关方面的支持下,东北3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一年来,经济实现快速增长,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需要完成一系列既相互关联又各不相同的战略任务,通过建立内在的经济增长机制来培养和激活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最终达到体制转轨、结构转型、机制转换的目标。所谓老工业基地的“老”,不仅是指传统产业面临升级的迫切任务,更是指体制面临转轨的内在要求。辽宁老工业基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滞后,归根结底是由体制与机制的僵化造成的。因此,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着眼点,是体制创新,是环境塑造,是微观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19.
徐充  杜娟 《新长征》2007,(12):28-29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探索调整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的新思路、新方法,使原有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的任务远未完成。  相似文献   

20.
王秀模 《当代党员》2006,(10):22-24
直辖以后,重庆经济增罱中很大部分来自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从1997年的22.64%上升到2005年的43%,比全市经济平均总量增长快一步,比国有经济更是快了两步。重庆作为一个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老工业基地,民营经济在这个计划经济的腹地顽强地生根开花结果,到如今占了经济总量的近半壁河山,其发展历程可谓毕路蓝缕,取得如此成绩殊为不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