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这里,孕育着中国围棋的新希望;这里,凝结着台湾著名实业家应昌期先主的毕生心血;这里,世界顶尖围棋高手的画像时刻鞭策者学主们;而他们,在这里追求着梦想……  相似文献   

2.
围棋在四川     
围棋活动在四川源远流长.四川围棋的历史,可以说和围棋的起源一样久远.围棋起源扑朔迷离,仙人所造是其中一说.而仙人之棋,据说则是通过四川传布人间的.据唐牛僧儒《幽怪录》载:巴邛人家有桔树,结桔大三斗盎,皆讶怪,剖开见二叟对弈.从此,围棋才在人间传播开来.成都的仙棋遗址不只一处.据《水经注》:晋王质入山砍柴,路观仙人奕棋,因仙界凡境时差,局终斧柯尽烂,于是此山得名“烂柯”.这个“烂柯山”据说即今成都大邑烂柴山.对仙人或外星人造棋之说,当然只能姑妄听之,但四川围棋活动开展之早,且见诸史籍的,可上溯到三国时期.据《三国志》载:蜀人费祎“常以朝晡听事,其间接纳宾客,饮食嬉戏,加之博弈,每尽人之欢,事亦不废”.  相似文献   

3.
7月8日,应上海市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的邀请,台北青少年围棋代表团一行32人到上海进行围棋夏令营活动,掀开了两岸青少年围棋交流的新一页。  相似文献   

4.
已故陈毅副总理熟谙围棋之道,他曾说围棋具有:“博大宏精,奥妙无穷,下盘好棋,也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情趣.”几粒小小的围棋子,对于热衷于此道的人,其考究和探求兴趣之浓烈,一般局外人是难以体味的.  相似文献   

5.
虞德亮 《台声》2002,(6):38-39
今年的春天对坐落在黄浦江畔的上海市应昌期围棋学校来说,显得格外春意盎然,生机勃勃。4月19日,在这里举行了“上海市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成立庆典活动。庆典活动宾客云集上海市应昌期围棋基金会是由台湾已故银行家、企业家应昌期先生设立的。其宗旨是秉承先生爱国精神,推行应氏棋规,推动全民围棋教育,推进海峡两岸围棋交流合作,光大祖国传统文化。为筹措基金会资金,1996年,应昌期先生出资1.6亿人民币与黄浦区人民政府共同建造围棋学校,其部分楼面租金作为上海市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的基金来源。一生钟爱围棋的应昌…  相似文献   

6.
包格喜塔尔,蒙古语意为围猎,也是 盛行于内蒙古西部蒙古族群众中的一种 棋类运动。它被人们称作"蒙古围棋"。 包格喜塔尔的棋盘类似围棋棋盘,但 在方形格的中间,还画有斜线。就是说,这 种棋也可以斜着走。在棋盘的正中间,分 布着5枚大棋子,上面标有鹿的头像;而在 另一方,则是64枚标有狗头像的小棋子。 比赛开始后,"鹿棋"先走,"狗棋"开始围,  相似文献   

7.
胡杨 《友声》2005,(2):27-27
“琴棋书画”是中国古代著名四大高雅艺术 ,其中的棋就是围棋。围棋在中国源远流长 ,据考证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现今出土的原始社会末期的陶罐上 ,已有均匀线条的围棋盘图案。关于围棋起源的传说也很多。据《路史后记》记载 ,“尧娶妻富宜氏 ,生下儿子朱 ,儿子行为不好 ,尧很难过 ,特地制作了围棋 ,以闲其情”。按照这种说法 ,围棋是为了开发智慧、纯洁性情的 ,说明它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文娱活动。随着中外交往的增加 ,围棋逐渐传到了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和欧洲一些国家。时至今日 ,围棋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已成为一项世界性的体育…  相似文献   

8.
胡杨 《友声》2005,(2):22-23
为纪念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倡导“围棋外交” 45周年 ,为推动围棋这一具有3 0 0 0年历史的中华文明瑰宝的普及和发展 ,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对外友好合作服务中心、北京东方新思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绿道康硒科技有限公司等联合举办的“首届绿道杯中外名人业余围棋友好邀请赛”于 2 0 0 5年 1月 9日在对外友协礼堂隆重开幕 ,1月 3 0日闭幕。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的近百名选手参加了此次友好邀请赛。比赛分两场进行 ,最后决出优胜奖 1 8名、纪念奖 2 0名、特殊贡献奖 1 5名、友谊奖 5名。 45年前的“围棋外交”为中日关系的发…  相似文献   

9.
一副围棋     
在我们家中,珍藏着陈毅元帅生前最喜爱的一副玉质围棋。这围棋是一九七二年那风雨如晦的岁月中,陈毅夫人张茜代表陈毅元帅赠送给我和伯驹的。每当我们看到这副围棋,都不禁感慨系之,引起对陈毅元帅深深的思念。我们与陈毅元帅交往并不甚多。全国解放後,一次伯驹曾带着一些诗文旧作拜访陈毅元帅,不巧他去南京了,未能相见,但自此我们便与他开始了神交。後来当我们把十馀件珍贵的文物捐献给人民的时候,他曾为我们的举动十分高兴。  相似文献   

10.
熊明 《前进论坛》2011,(1):60-61
围棋起源很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晋代的张华在其《博物志》中说围棋的发明者是尧帝或者舜帝:"尧造围棋,而丹朱善围棋。"或云:"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曰舜以子商均愚,  相似文献   

11.
刘庚寅 《友声》2005,(1):41-42
20 0 4年是陈毅同志开展“围棋外交” 45周年 ,这是非常值得纪念的一年。1 971年 4月 ,中国首次邀请美国乒乓球队代表团访华 ,从而“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周恩来语 )。“乒乓外交”取得了“小球推动地球”的戏剧性效果 ,加快了实现中美高层接触的进程。从此 ,“乒乓外交”名闻遐迩。但是更早的“围棋外交”却较少为人所知。1 959年是新中国成立 1 0周年 ,很多外国元首和贵宾应邀来华。以日本自由民主党顾问松村谦三为首的自民党众议员代表团也于当年 1 0月来访。松村访华不是偶然的 ,1 958年 5月 ,两名日本右翼暴徒在长琦撕毁了…  相似文献   

12.
棋场如商场,商场如战场.辩证、数学、战略战术等围棋思想特别是其中蕴含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对培养企业家执行力、决策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营造积极健康的组织氛围,提高文化软实力有着积极作用. 一、围棋思想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拟合性 围棋对弈的过程中始终蕴含着无数次数字运算,是漫长的数学推理和判断过程.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经营就是一种数学经营,计算、推理和逻辑分析贯穿始终,企业经营的许多问题都可以转化成数学模型,企业经营的实质内容最终都要以数字反映.  相似文献   

13.
我的围棋观     
江汛波 《今日浙江》2007,(22):60-61
下围棋可以锻炼智力,陶冶情操,以棋会友,是一种娱乐性、智力性、竞技性俱备的文体活动.围棋又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凝结出的精华,可以称得上是国粹.  相似文献   

14.
两岸青少年的围棋交流,是海峡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中较为频繁和深入的一个项目。近年来,在上海和台北应氏基金会的穿针引线下,沪台两地青少年围棋选手穿梭在海峡两岸间,交流比赛、切磋棋艺,无论其深度、广度、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2006年7月26日至8月2日,上海市应昌期围棋教育基  相似文献   

15.
正"尧帝杯"全国网络业余围棋公开赛是由中央级重点刊物和国家级美丽乡村联合发起举办的全国性围棋大赛,体现了主办方的胸怀、境界和实力,也体现了尧治河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作为。关于"尧文化",笔者有四点看法:一是尧文化的特点。在中国上古三个代表性的文化群中,尧文化位居伏羲文化、黄帝文化之首,具有奠基性、结构性、开放性、现实性的特征。现在由于尧治河人的努力和人民论坛的大力推  相似文献   

16.
吴心 《黄埔》2010,(5):56-57
作为古代文人四大雅好之一的古琴,随着古代社会的消失,经历了由备受推崇而寂寞廖落几乎无人问津的历程,而同样是中国古代文人四大雅好之一的围棋却并未遭此厄运,围棋没有被其涵孕其中的深沉的传统文化特质所围困,相反成功转型成为现代社会被热捧的一项运动。  相似文献   

17.
陈祖德 《传承》2008,(15):40-43
围棋的棋子、棋盘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子是圆的,所谓"天圆而动";棋盘是方的,所谓"地方而静"。围棋棋盘有361个交叉点,表示农历的361天。棋盘分为四部分,就是四季;每一个部分都有90个交叉点,代表一个季度三个月的90天。棋盘的中央是太极,棋子的黑白两色表示阴阳。围棋的这些形式都有非常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实施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给不少贫困家庭带来了福音,使这些家庭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但也有人钻政策的空子。有的申请户住着三层小楼,家里装着空调;有的申请户养着宠物;有的申请户有成年的孩子,但就是一直不找工作;有的老人有儿有女,也来申请最低生活保障费……由此可见,在“低保”工作中制定“低保实施细则”十分迫切和必要。理由如下:其一,没有实施细则,增加了民政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目前,对“低保”户的认定是通过三级审核,动态管理。由于只有粗线条的政策,没有“实施细则”,实施起来难以把握;有些居民的隐性收入很难发现,他们虽然已经改变了收入状况,本应及时调整“低保”费,但是由于没有“低保实施细则”,工作人员无法拿出让人信服的条款来。造成了工作的矛盾,有时还可  相似文献   

19.
已经十年我没有去见我的围棋老师我曾经向老师请缨为我们的网站写一篇有关围棋的小说网站早就倒了小说却没完成想想就有些愧疚 我无所事事的棋总是无中生有的争斗满腔的计谋浑身的力量还来不及施展就踩中自己布下的竹签正巧路过的老师见我印堂发黑满脸杀气向我伸出洁白的手  相似文献   

20.
区域联网报警系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技防装置和技防措施,而是包含了“技术”和“服务”两个方面,并构成一体的对公众开放的社会化的技防保安体系。因此,系统和设备的选型一定要具有先进性、稳定性、可靠性,这是建立区域联网报警系统成功的前提。但最先进的技术最终还得靠人来掌握和运用,这就要靠严格而科学的管理。凡是建设比较成功的使用单位,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几年来的实践和事实充分证明,即使采用同一家公司的同一系统和同一产品,有的很成功,有的则近于瘫痪,原因盖出于此。联网报警系统一旦建立,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