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今年的涉及“行政不作为”的案件中,有两例颇具代表性,在全国影响也比较大。一件是江苏无锡的150名农民状告国土资源部行政不作为胜诉;另一件则是在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茶恩寺镇107国道1723公里路段,衡阳市29岁青年张衡生被人发现死在公路边。在行政诉讼案件中,告政府职能部门“不作为”的案件占绝大多数,当事人受害范围已由社会治安、行政处罚等领域逐步扩展到诸如教育、国有资产、城市规划、知识产权、网络等50多个方面,几乎涉及到所有的行政管理领域。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说,政府也可以被看作是企业,它靠提供公共产品来收取税收,如果政府连…  相似文献   

2.
据媒体报道:2月17日,节后上班第二天,江苏省昆山市召开机关效能建设千人干部大会,锦溪镇、巴城镇等六个镇的六名镇干部,连续两年未通过群众评议,组织部门的评语是“政绩平平”,自动进入“免职程序”,判为“行政不作为”,就地免职。该市上级——苏州市曾在江苏省率先追究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行政不作为”,出台了包括诫勉教育、通报批评、效能告诫、扣发奖金等一系列追究方式,但因此“丢官”的,首次出现在昆山(见2005年2月21日《新华日报》B1版)。读完这则消息,笔者不禁为昆山市率先向“行政不作为”开刀之举叫好。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极少…  相似文献   

3.
近日从监察部传出消息,2006年,全国共受理群众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的投诉109821件,查处这方面的案件21818件。而来自国务院法制办的消息称,2006年全国共追究执法责任9万多人次。专家表示,行政不作为、乱作为降低了政府威信、败坏了政府形象,不仅给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带来负面影响,而且直接影响实施依法治国的伟大战略。治理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将成为政府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在俗称“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案中,行政不作为类型的案件占据了相当比例。“行政不作为”现象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信誉,并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此,本刊特约请有关专家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解读"行政不作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些年来,在俗称“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案中,行政不作为类型的案件占据了相当比例。“行政不作为”现象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信誉,并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此,本刊特约请有关专家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关于立法不作为问题的宪法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3年 3月 2 4日 ,江苏省南京市美亭化工厂厂长杨春庭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一份行政起诉书 ,状告南京市江宁区政府不按上位法规及时修改房屋拆迁管理办法致使自己损失惨重的行政立法 (应为规范性文件 )不作为。这是我国公民首次以诉讼形式状告政府行政“立法”不作为 ,这在以往的司法实践中还没有过 ,在全国是首例。该案中原告起诉被告的诉讼理由是被告行政“立法”不作为 ,是就行政机关对修改和废止规范性文件的懈怠行为提起的诉讼 ,这和一般情况下诉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有很大区别。我们在这里不讨论法院是否有权受理此案…  相似文献   

7.
"行政不作为"的后果、责任与司法救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些年来,在俗称“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案中,行政不作为类型的案件占据了相当比例。“行政不作为”现象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信誉,并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此,本刊特约请有关专家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另一种视角:国外如何遏制"行政不作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些年来,在俗称“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案中,行政不作为类型的案件占据了相当比例。“行政不作为”现象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信誉,并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此,本刊特约请有关专家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行政不作为类型化是透过纷繁复杂的行政不作为现象,把握行政不作为的共同规律及个性特征,进而推进行政不作为研究向纵深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提出,应当以构建“关注民生、有所作为”的政府为目标,从动态的、立体的角度,选择作为义务的发生原因、不作为所针对的对象等要素对行政不作为进行类型化。  相似文献   

10.
两年前,在河北省栾城县城内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引发了一场状告公安局的行政诉讼案。2000年4月22日,栾城的一名个体业主李某,在自己的门市部内突然被几名不明身份的人持刀砍伤,在与歹徒搏斗、对峙的几十分钟里,在场的许多人都拨打了110报警电话。最后,民警终于来了,但歹徒已经逃窜。由于案件一直未能破获,李某认为,正是公安机关的拖延才导致歹徒逃跑,公安机关没有及时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是一种“行政不作为”。因此决定向公安局追讨损失。今年4月,他以110出警不及时为由,状告公安局行政不作为,开始与公安局打…  相似文献   

11.
行政权来源于人民 ,政府本应根据人民的授权积极主动地提供尽可能优质的服务。但是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往往故意拖延或拒不行使行政职权和履行行政职责。这在行政法上称为“行政不作为”。目前 ,学术界对行政不作为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对法律责任的追究与救济上 ,而鲜有对行政不作为进行深层次的探讨。笔者认为 ,行政不作为是一种不易察觉的腐败行为 ,其成因相当复杂。它不是某一社会因素的产物 ,而是多种社会因素的综合反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传统文化的惯性。文化是观念的沉淀 ,对继承者的精神、意志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行政决策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初创阶段、逐步深化阶段、全面规范阶段,其内涵的重大变迁突出体现于行政决策的认识问题,即更加深化、细化、立体化;行政决策的性质问题,即由法学概念上升为法律概念;行政决策的目标问题,即从单一目标、二元目标向多元目标发展;行政决策的主体问题,即参与主体范围逐渐扩大;行政决策的程序问题,即从必经程序发展为法定程序;行政决策的责任问题,即从运动追责到责任追责,从追究决策失误走向追究决策不作为,从短暂责任追究走向终身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首例公民状告政府行政“立法”不作为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即对于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不作为,公民可否提起行政诉讼?从行政法治理念出发,应该赋予公民起诉权。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目前尚不能直接提起行政诉讼。但是,公民可以对与抽象行政不作为密不可分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这是一条比较可行的救济途径。此外,公民也可以寻求行政机关或立法机关的救济。  相似文献   

14.
1998年至1999年,河南省法纪检察部门共立案侦查渎职侵权案1203件1479人,其中司法机关工作人员868人,占总立案人数的59%。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渎职侵权犯罪的特点是: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犯罪呈下降趋势。1998年河南省查办这类案件154件164人,1999年查办119件134人。比较典型的有:——新郑市公安局原局长王全贵徇私舞弊案。1996年11月份,郑州矿务局建井二处机修厂职工于小平,因倒卖卷烟机械被新郑市公安局和庄镇派出所查处。于小平为逃避法律追究,通过王全贵的亲属向王全贵行贿4000元。王即授意和庄镇派出所所长万瑞俭(另案处理)放弃对此案的查处,致使犯罪嫌疑人于小平等人没有受到法律追究。王全贵已被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7年零6个月。  相似文献   

15.
8月22日,四川三台县检察院对给百顷镇党委、政府、三台县环保局送“不作为”锦旗的冯勇军作出不予批捕决定.媒体曝光后,冯虽已被释放,但还是引起了群众的一片哗然. 连日来,因为送“不作为”锦旗而被刑拘,这事儿被舆论推到风口浪尖.相当多的声音认为,冯勇军等村民是在多年向相关部门反映村子水库污染问题无果的情况之下才有的送锦旗举动,这种行为艺术本质上是对于相关部门行政不作为的批评和监督.  相似文献   

16.
“不作为”一词,是法学界的专业用语,意为消极的法律行为,即不作法律所要求的行为。过去它往往用于民事诉讼,比如父母遗弃其未成年的子女,司法机关就将以“不作为”的违法形式追究其法律责任。近些年来,“不作为”一词常常出现在行政诉讼案件中。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各级法院受理的行政诉讼案件中,人民群众告政府职能部门(包括工作人员)失职、渎职和懒政等“不作为”的案件占多数。我省的情况与全国大致相同。由此看来,在当前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之际,在省委部署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工作中,下大力治一治“…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东海县对领导干部实施“夹缝问责”,在对法律与党纪政纪“夹缝”之间出问题的干部予以责任追究。对干部的问责,历来是以法律、党纪政纪为依据。于是,少数干部便把这个“夹缝”当成了自由的空间,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行政不作为。有的以权谋私,打着政策的“擦边球”,借着职务之便为个人、家庭、亲戚朋友捞好处。  相似文献   

18.
张铃 《云南人大》2007,(2):18-19
行政不作为是相对于行政作为存在的一种行政行为方式,是违法行政行为的一种基本状态,但比起“乱作为”,“不作为”的危害和影响则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其具有隐蔽性和潜在性,容易使人们忽视。行政不作为问题的存在,是影响队伍建设和行政机关工作水平提高的“瓶颈”,同时也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如果不从根本上对此问题加以解决,就会愈演愈烈,纵容敷衍了事、互相推诿、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因此,重视对行政不作为问题的研究,寻找出解决行政不作为问题的具体方案,是相当有必要的。本文试从行政不作为的界定、成因及法律规制等有关问题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9.
危机管理与政治问责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启动问责制:抗"非典"的转折点 政府应对"非典"危机的转折点是以4月20日开始追究官员责任为标志的.被免职的人员中,包括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和原北京市市长孟学农这样的省部级高官.随后,全国各地陆续行动起来,先后追究数百官员的责任.仅湖南一省被追究责任的官员已经达二百多人.在这些人当中,副科级以上干部有57人,处级干部5人.14人受到党内严重警告或行政记大过处分,12人受到党内或行政撤职处分,38人被就地免职,2人被开除公职,2人受到留党察看或行政开除留察处分.  相似文献   

20.
“通州市张芝山镇城建监察中队原队长俞江明等人在三年时间内,贪污、挪用、挥霍公款92.8万元,其中用于营业性歌舞厅吃喝玩乐、嫖娼宿妓、包养情妇等计34.76万元。这是一起典型的发生有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 4月28日,中共南通市纪委以《通纪通(2000)4号文件》形式向全市通报了通州市张芝山镇城建监察中队有关人员贪污、集体用公款吃喝嫖娼受到查处的情况,此案有5人被开除党籍,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5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别有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