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蜜月后礼物     
他边走边问:“今天你妈又会给咱们做些什么好吃的?” 她微嗔:“什么?谁的妈妈?光我一个人的吗?那你干嘛跟着我走?” 他便笑:“瞧你!都说‘蜜月一过,老婆吆喝’……果不其然!” 她便伸手打他,他便躲,俩人嘻嘻哈哈地跑动起来。  相似文献   

2.
一次去广播电台做“耳聋防治”的节目佳宾。主持人怀着好奇的心情问我们那里半年也见不上妈妈一面的聋孩子和我们在一起的学习生活情况。我们一一回答。主持人突然问:“您说聋孩子和健全孩子相比您更爱哪一类孩子?”虽然当时做了回答,而且我也确实认为聋孩子更让我挂念、喜爱,但爱他们什么?为什么爱他们?确实没理出个头绪。回到家,又想了很长时间,和聋孩子朝夕相处10多年的经历浮现在我的眼前。 一天,我去看望一个刚3岁的聋儿。当我站在马路对面正准备穿过时,无意  相似文献   

3.
拿出你自己的特色一天,一个年轻人走进某国际函授学校丹佛分校的办公室,他想要得到一个销售员的工作。总经理约翰盯着这个有些瘦弱的年轻人,谈了一些问题,突然话锋一转,问:“你有什么办法把打字机推销给农场主?”年轻人不假思索地回答:“对不起,先生,我没有办法把打字机推销给农场主,因为他们根本就不需要。”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回答,让约翰先生几乎跳了起来,他说:“小伙子,祝贺你,你通过了。谁会愿意去买一件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东西呢?去工作吧,小伙子,你会工作得很好的,因为你知道谁需要什么,谁不需要什么……”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的著名…  相似文献   

4.
张旭 《小康》2009,(10):34-36
在老北京的一家澡堂子里,有几个老人互相询问,咱们建国以后“国号叫什么”。有人答说,“各界都倾向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我算不算人民?”一位老人谨慎地问。舞美队队长田震英回答,“算,当然算了。您,我,还有毛主席。”“毛主席也算人民?那谁登基啊?”“谁也不登基,现在的天下是老百姓的天下,是您的天下。”老人们笑着连声说“不敢当!”  相似文献   

5.
小幽默     
寄托希望儿子问阿三希望他长大之后当什么,阿三毫不犹豫地回答:“当厂长。”儿子又问:“当厂长有什么好?”阿三深情地看了看儿子说:“你当厂长爸爸就不会下岗啦。”吴书纯道歉法官问阿卡斯德:“您是不是在电话里骂了约翰先生?”“是的,先生。”“您是愿去道歉呢,还是去蹲一个月监狱?”“我打算去道歉。”“那好,去打电话道歉。”阿卡斯德打电话给约翰说道:“您是约翰吗?”“是的。”“我是阿卡斯德。今天早上我们激烈争论时,我叫您见鬼去。”“是的。”程胜(荐)令人费解李四领到工资时发现少了十块钱,便气冲冲地责问出纳员…  相似文献   

6.
北坡  陈和 《人事管理》2001,(3):24-25
今天你过得震撼吗?我时常会问别人,同时也会问自己。通常别人回答我的是“什么?什么”和一脸莫名其妙,而我的回答是“超级震撼”!  相似文献   

7.
最快乐的人     
7岁的女儿突然问我:“爸爸,谁是雷锋呀?”她昂起的头,像篱笆后的一株向日葵。我心头一震,没有人特意给她讲雷锋的故事,她居然知道雷锋。顿了一下,我郑重地回答:“有一首歌,爸爸唱给你‘……像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见女儿入迷又不解的眼神,我笑着说:“雷锋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比如,给老人让座,为工地义务劳动,给受灾的群众捐款……”  相似文献   

8.
陈毅吃苹果     
在六十年代困难时期,有一次,陈毅、贺龙等人去看望班禅。班禅用苹果招待客人。起初,大家都很客气,谁也不动手,于是,大师亲自递给他们。客人们吃得很香。陈毅同志情不自禁地说:“好久没有吃苹果了,真好吃!”班禅惊奇地问:“真的没有苹果吃?”陈毅回答说:“困难时期连饭都吃不饱,哪里还有水果!”班禅更觉不可理解,便问:“您这外交部长,天天接见外宾,就不吃水果?”陈毅说:“那是给外宾的,我们不能吃。外交部几  相似文献   

9.
把握时机     
有位知名哲学家,天生一股特殊的文人气质。某天,一个女子来敲他的门,说:“让我做你的妻子吧!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哲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仍回答说:“让我考虑考虑!”事后,哲学家用一贯研究学问的精神,将结婚的好坏所在,分别列下来,才发现,好坏均等,真不知该如何抉择?于是,他陷入了长期的苦恼之中,无论他找出什么新的理由,都只是徒增选择的困难。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我该答应那女人的请求。哲学家来到女人的家中,问女人的父亲:“你的女儿呢?请你告诉她,我考虑清楚了,我决定娶她为妻!”女人的父…  相似文献   

10.
某电台播了一个小品,叫《采访长寿村》。内容是这样的:记者走进长寿村,看到一老人正在吃饭,迎面上去问“大爷您几岁?”大爷说:“100岁。”请问:“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大爷说:“每天按时吃饭,不过我年青,说不全,你去问我的哥哥吧。他今年112岁,正在前面做农活。”记者:“哦。”记者走到田边看到老者问道:“大爷您这么大年纪还做农活,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大爷回答到:“我长寿的秘诀是热爱生活,天天坚持做农活。不过我说的并不全,你还是去问我叔叔吧。”前面木凳上静坐一个老者,记者前去问到:“大爷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老者睁开眼笑笑说…  相似文献   

11.
在非洲加纳的库马西寄宿学校,一位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他问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齐声回答“:一个黑点!”这时,老师说:“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今后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一个学生牢牢记住了老师的话,他就是科菲·安南。  相似文献   

12.
剥地皮     
昔有一官甚贪,任满归家,见家属中多了一个老头,问他是何人?老头答道:“我是某县土地公。”复问何故至此,老头说:“那地方上地皮都被你剥将来,教我如何不随来!”——清·石成金:《笑得好》二集透过这则笑话,贪官之贪,如见肝肺矣。贪官有大有小,一般说来,与权力成正比。手中所操生杀予夺之权越大,贪污的钱财便越多,谓予不信,试看明代的大宦官刘瑾、魏忠贤,清代的权奸和,从他们家抄来的现金、古董、珍宝  相似文献   

13.
我爱老师     
假如有人问我,你的理想是什么?我会不加思索地来答:当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因为,我爱老师。我爱老师,因为他们把人类文明和知识传授给我们。上课前,老师们都要专心致志地备课。上课时,老师既严肃又和蔼地站在同学们  相似文献   

14.
我当刑警     
我当刑警□杨顺修“不干公安,就不知什么叫奉献;不干刑警,就不知什么叫公安!”这是我两年刑警生涯的由衷体会。将来等我老了,如果有人问我:“你这一辈子干过的最有意义的工作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刑警!”两年中,有几件事,让我终生难忘。当技术员的第...  相似文献   

15.
石善涛 《小康》2006,(5):80-81
曾有人问德川家康:“杜鹃不啼,而要听它啼,有什么办法?”德川回答说:“那我就等到它啼为止。”  相似文献   

16.
拜读了贵刊2004年第10期郭万俊老师所撰写的《不妨换种问法》一文后,我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在这里提出来,希望和大家交流学习。郭老师认为过去老师经常问“:同学们,听懂了吗?”,现在应换一种问法:同学们,我讲清楚了吗?”。这种问法的确如文中所说的体现了新课改下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新形势下师生平等的内涵。但仔细一想,这种问法和当前新课改的一些理念又是相违背的。“同学们,我讲清楚了吗?”设想假如让学生回答这种问法,结果无外乎有以下三种:回答一:清楚了。”这一回答意味着学生所学的知识是老师通过讲解传授给学生的。(我们也不排除…  相似文献   

17.
休闲长廊     
t恭祝读者新年快乐 江苏盐城/张友华作手 雷 两名警察在大街上发现了三枚手雷,准备将它送到警察局。路上,稍年轻的警察有些害怕,便问老警察:“如果路上有一枚手雷爆炸怎么办?” 老警察:“那我们就说只捡到两枚。”t超前美容江西萍乡/侯玉良作见 过 一位警察在一个居民区做过好几次犯罪案的调查。最近一次当他向一个老太太调查情况时,按照惯例,他作了自我介绍,并且把警官证出示给老太太看。“对』对!”不料老太太一看到警官证上的照片便激动起来,“这个男人我在什么地方见过好几次,但我想不起来是在什么地方见过了l”蚂 蚁 詹姆斯在狱中花了1…  相似文献   

18.
说酒     
“酒到底是不是个好东西?” 有一天,有位女士问我这个问题,我感到很难回答,未置可否。 “酒不是个好东西!”她愤愤然,然后讲了一通她的道理:她先生是个文质彬彬的人,很爱她,也很体贴她。可是,一旦喝多了酒,回到家里便胡来,胡说八道倒在其次,还摔东西打人。  相似文献   

19.
开心乐园     
一名男子在汽车站一个劲儿地笑个不停。他旁边的人很奇怪,便问他:“嘿,你干吗笑得跟疯了似的?”“我刚才跟那卖票的开了个玩笑。”“怎么回事?”“我刚才买了票,但我就是不上车。”丈夫半夜回家,妻子责问他:“我不是跟你说过了吗,喝酒别超过2杯,回家别超过22点吗!”“你是叮嘱过,我只不过把这两个数字记颠倒了。”有3个死囚时常争辩他们之中谁最聪明。行刑的时间到了,第一个死囚被叫了出去,可他坐上电椅后,却什么动静也没有,于是监狱长把他放了。第二个死囚的遭遇一样,也被放了。轮到第三个死囚走上电椅,他坐下后,狱警拉了一下开关,依然没有…  相似文献   

20.
我在1991年春天,“打的”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楼探望冰心,司机是个文学迷,了解冰心不少的事情,他忽然问我,知道张恨水为什么恨水吗?因为他非常爱冰心,可又追求不上,便起了这个名字,恨水不成冰。他问我,这个“恨水不成冰”的故事是真的?我说,绝对不是。他们两人从未谋面,如何谈得上爱?后来我在南京、福州甚至银川都回答过这个问题。在人们的想像中,女作家总也少不了男女之间的“花边”与“私情”,你看与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