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同票同权视阈下的农民话语权实现之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票同权"体现了国家对农民参政权利的尊重,进一步扩大了农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舞台和渠道,有助于增强农民话语权。但是从形式上的增加分量到农民群体真正融入国家政治生活,并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不仅因为造成我国农民话语权缺失是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还因为在"同票同权"的时代下,农民话语权的实现还有赖于许多因素:有赖于"同票同权"从官样文章走向现实操作层面;有赖于"同票同权"成为强势群体的共识;有赖于"同票同权"成为农民的主体性意识;有赖于农村政治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政党是阶级社会中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的中坚分子通过取得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执政地位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政治理想的政治组织。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根据地进行了长时期的局部执政实践,开展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把落后的农村变成了先进的红色区域.取得了丰富而宝贵的局部执政经验.本文将对党在根据地局部执政的历史经验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围绕村干部阶级成分问题,抗战时期晋察冀根据地干部出现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不能单纯从阶级成分出发分析问题,村干部阶级成分中农化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一种则认为凡是村干部出现问题即因为其阶级成分出现问题。1947年至1948年土改整党中后一种意见为刘少奇同意,并成为全国土地会议的决议。  相似文献   

4.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李文林式"这三种革命根据地模式,在基本内容上是完全一致的,但在斗争策略和发展策略方面则有所区别。"朱德毛泽东式"和"方志敏式",同属于固定区域公开割据形式。"朱德毛泽东式"是靠正规的人民军队做骨干创造的。"方志敏式"是依靠农民武装起义建立根据地,然后再创建正式红军来巩固革命根据地,它的发展主要是靠组织地方的武装起义。"李文林式"是采取游击秘密割据形式,它是小规模游击战争和小块游击根据地时期使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一种好形式。  相似文献   

5.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革命根据地都曾经建立过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由于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参加革命的阶级不完全相同,因而革命根据地政权的阶级构成也是发生变化的。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转折时期,党在政权口号上实行过两次重要转变。这两次政权口号的转变对推动中  相似文献   

6.
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在全国联合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为党员领导干部戒奢克俭规定了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和目标追求,为推进作风建设树立了一个标杆。作为领导干部更应按照节俭养德要求,努力在个人修养和能力素质上达到新的境界。"自古兴俭以劝天下,必以身先之"。革命战争年代,我党我军的先辈们已经给我们做出了表率。井冈山时期,从军长到士兵,每人都是5分钱的菜金;湘鄂西根据地,贺龙与战士"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相似文献   

7.
2005年11月底,某县某村通过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产生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该村80多位村民联名上访该村没有严格按照《村委会选举法》、《村委会组织法》规定进行选举:一是未经村民推荐推选村民选举委员会,而是由原村干部和少数党员推选通过;二是参加投票的选民未超过选民总数的半数。全村选民1318人,参加选举大会的只有527人,委托票高达771票,且未办理委托票手续。该市民政局立即进行了调查处理,对该村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结果宣布无效,并作出重新选举的决定。类似于以上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走过场,流于形式的案例在我国农村实行民主自治…  相似文献   

8.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地位为主兼顾政治态度的马克思主义阶级划分标准划分社会阶级阶层;依据各阶级对革命和建设的态度分别制定相应的阶级政策;客观认清自身现状,在保持无产阶级先进性中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新形势下,系统梳理和总结这一成功经验,对正确认识当前新的社会阶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的国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各根据地政权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抗日战争时期在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在各解放区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在根据地政权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研究根据地政权体制及其演变,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是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对当前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货币之战:论抗日根据地的金融稳定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稳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其根本在于币值的稳定。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内进行的货币之战,取得了本币对伪币、法币以及其他杂钞土票的胜利,保持了根据地的金融稳定,为经济健康发展,为生产贸易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秩序,有力保障了民族解放战争的顺利开展和最终胜利。本文论述了四个战场上的货币之战:法币与外币的斗争、本币与伪币的斗争、本币与法币的斗争、本币与杂钞及土票的斗争。最后提出了稳定货币币值、实现金融稳定的三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延安时期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根据地农业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农村的阶级对立与阶级矛盾,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农村土地关系及阶级关系发生一定变化,为进一步解决土地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被迫长征后,福建的闽西、闽南、闽北、闽东和闽中等5个根据地的红军、游击队相继进入了三年游击战争时期。这个时期,由于主力红军转移,敌我力量相当悬殊,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扑灭革命火种和进行阶级报复,采取了最残酷最毒辣的手法来摧残  相似文献   

13.
党的教育方针的演进与发展李韧竹,郭戈革命战争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特点早在建立革命根据地起,中国共产党就把教育看成是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并在建立和不断扩大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工农阶级自己独特的教育体系。无论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还是...  相似文献   

1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发动的土地革命、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运动对根据地民众的心理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谋求社会公正合理,改变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是根据地民众投身革命的直接政治心理动因。在剧烈的社会大变动中,经过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鼓动,广大农民的阶级意识大为增强,通过参加实际斗争,其阶级情感和阶级心理特征进一步凸显。根据地民众政治心理之变化集中体现在政治参与意识觉醒。此外,根据地的妇女在政治上和社会上获得了以往所不曾有过的权利和地位,人们树立起新的家庭道德和婚姻观念,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为和睦相处,生产互助,均体现了根据地民众道德心理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苏区邮票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了相对稳固红色政权的革命根据地内发行的邮票,因为当时革命根据地一般称为苏维埃区域,所以这类邮票一般简称苏区邮票,有时甚至直接简称为"区票"。由于当时是苏区创建时期,创办赤色邮政的过程不可能非常规范,加上连续不断的战争和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封锁,造成许多文件档案缺  相似文献   

16.
正土地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问题,土地制度的变革始终贯穿于中国革命的各个阶段。中国共产党在创立时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提出了"耕地农有"的斗争目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农民进行了十年的土地革命斗争,在根据地内实行"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当抗日战争来临之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团结一切阶级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把土地政策转变为"双减双交"即  相似文献   

17.
党员博览     
《江淮》2010,(4)
<正>新选举法的五大民主看点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选举法修正案。专家认为这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又向前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平等城乡选举首次"同票同权"新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创建的各农村革命根据地,大都是在革命基础较好的一省或几省边界地区建立发展起来的,闽粤赣边革命根据地就是其中之一。它以闽西为中心,包括赣南、粤东的一部分县、区。红一方面军第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闽粤赣边革命根据地进一步巩固发展,成为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一、闽粤赣边区工农武装割据斗争的发生和发展。 (一)闽粤赣边区各县的工农武装起义。地处江西、福建、广东三省边界的赣南、闽西、东江(粤东)广大地区都经受了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急风暴雨的洗礼,曾经有过很大的工会和农民协会组织,有过工农阶级对地主豪绅阶级的经济、政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正经历一个"社会结构紧张"的时期。由于"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状况彻底被打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结构的形成要经历一个不断摩擦、对立,甚至在构建某种情况下会产生激烈冲突的过程。"仇富"、"仇官"现象是"社会结构紧张"时期的突出表现,它对和谐社会提出了一个严峻挑战。能否化解"仇富"、"仇官"现象,顺利解决"社会结构紧张"的状况,将决定我国是否能够顺利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20.
1937年8月,八路军出师华北,担任副总司令的彭德怀除负责分管军事外,还受朱德总司令之托,负责八路军的经费供给和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工作。八路军在华北建立根据地后,力量不断壮大,军费需求也大幅增加,这可成了彭德怀心里的一件大事。于是,行军旅途中,彭德怀常常思考八路军的经费问题。他喜欢向老农打听年景如何、群众的负担怎样,物价是高是低,冀南票是否受群众欢迎等等。这一时期,他为华北敌后八路军的战时经济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让我们从中看到了"彭大将军"的另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