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兵役制度是国家一项重要的军事制度,它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适时对兵役制度进行了四次较大的调整改革,使之较好地适应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需要。1955年,由志愿兵役制改为义务兵役制人民军队在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直实行志愿兵役制,人民军队的兵员主要通过政治教育和动员,激发广大群众的热情,自觉自愿地参加人民军队,不计报酬,长期服役。新中国成立后,我党成为执政  相似文献   

2.
郭军宁 《同舟共进》2009,(12):47-48
井冈山是革命圣地,中国革命的摇篮。1928年4月,朱德和毛泽东分别率领的红军队伍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从而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始终伴随着围剿与反围剿的战争。朱德在捍卫井冈山根据地的严酷战争中居功至伟,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7月开始独立掌握军队,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同年9月至翌年4月,毛泽东、朱德等率领部队来到井冈山,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农村根据地,进入了创建红军的新时期。这一时期,是我们党缔造一支人民军队的极为重要的时期,在军队党组织建设方面,有着一系列成功的创举,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支部建在连上  相似文献   

4.
革命老区是我党和新中国的摇篮,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党的发展、人民军队的壮大和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重大贡献,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在新世纪、新阶段实现革命老区的科学发展,让老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尽快富裕起来,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殷切期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崇高责任。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  相似文献   

5.
《传承》2006,(Z1)
1928年,在井冈山任二十八团团长的林彪常发牢骚说:天天吃南瓜,能打得天下吗?一个井冈山,十个井冈山也是空的。进而,他提出了“井冈山红旗到底打得多久?”当时,毛泽东没过多理会林彪的这些表现,他曾对何长工说“:林彪的说法是小孩之见。”过了两个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  相似文献   

6.
[连队简介]:舟山警备区海防某团"洛阳营"一连是1928年8月在湖南由彭德怀、黄公略领导的平江起义中诞生的红军连队.平江起义后正式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警卫连,1928年12月在彭德怀同志的率领下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会师,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7.
[连队简介]:舟山警备区海防某团"洛阳营"一连是1928年8月在湖南由彭德怀、黄公略领导的平江起义中诞生的红军连队.平江起义后正式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警卫连,1928年12月在彭德怀同志的率领下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会师,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在1927至1930年创建人民军队、开辟井冈山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先进军事文化思想。在井冈山撰写了《井冈山的斗争》等军事文化文章;在闽西创办了《浪花》报,开了人民军队办军报的先河;起草了蕴涵丰富先进军事文化思想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也称《古田会议决议》),为人民军队确立了军魂;用先进军事文化思想扬清激浊,肃清怀疑"红旗能打多久"的右倾错误军事观点。  相似文献   

9.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我党我军革命传统的发源地。江泽民同志在1989年视察井冈山时指出:“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发扬井冈山精神。”继承井冈山的革命传统,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对于加强新时期我军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井冈山精神的源头性与新时期军队精神文明建设的继承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注重从思想上、政治上建军,是我党领导和建设人民军队的显著特色,也是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军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军队的思想政治建设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江泽民同志自担任党的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以来,在领导全军走有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过程中,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  相似文献   

11.
现已72岁高龄、满头华发的彭启超老人,是彭德怀元帅的亲侄儿。他从12岁起追随伯父,同伯父命运一样,坎坎坷坷,几经沉浮。然而,他对伯父的信心从未动摇过。在新千年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在武汉市汉口王家墩干休所一个有花有草有菜的小小庭院里,笔者有幸结识了这位老人……年仅12岁的彭启超,亲眼目睹了亲人生离死别后,毅然踏上了寻找彭德怀伯父的路。1928年7月,彭德怀率湘军独立师一团和黄公略营举行了著名的平江起义,成立了红五军,彭德怀任军长。12月,前往井冈山与毛泽东等领导的红四军会师,成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民国成立后,铁路管理继续向集权化、专业化发展。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邮传部改为交通部,继续加大对全国铁路的统一领导。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铁道部,开始对铁路实施专部管理。一、中华民国北京政府交通部(1912—1928)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政府下设交通部管理铁路、航运、交通、邮电。  相似文献   

13.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党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长期实践中坚持和发展起来的,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80多年前,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我党早期领导人,在井冈山和苏区革命斗争中,身体力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回顾这一时期我党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对于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华通讯社最近约请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专家,评出中国共产党成立80年20件大事。这20件大事是: 1.中国共产党成立 2.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3.南昌起义和人民军队的诞生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5.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召开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7.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8.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15.
常永志 《传承》2012,(20):4-5
贯穿我党九十多年历史的一条耀眼"红线"就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从"三湾改编"起,我军就完全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宗旨为宗旨。党始终直接领导和掌握了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我军"永远不变"军魂思想也经历了探索初创、曲折发展、实践检验、理论升华和依法规范的过程。"永远不变"军魂的内涵是科学的,反映了党对军队领导的客观规律,反映了人民军队的使命任务和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罗建清 《前沿》2010,(2):65-67
我党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通过加强以农民为主的革命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明确革命队伍的"三大任务",制定"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坚定了革命队伍成员的理想信念;实行土地革命,使农民得到实惠,体察农民疾苦,关心农民生活,访贫问苦,提高农民思想觉悟,解决了革命的动力问题。井冈山斗争时期对解决农民问题探索积累的经验,对当前新农村建设仍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1929年12月初,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从长汀到达连城新泉,集中一段时间开展政治、军事训练,史称"新泉整训"。这次整训不仅为红四军召开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做了充分的准备,而且为建设新型人民军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意义深远。红四军开展政治、军事训练是历史的必然。1929年1月至7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主力下井冈山,  相似文献   

18.
窦孝鹏 《传承》2007,(11):29-32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革命领袖和人民军队的统帅,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与不少高级将领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与被称为红军大管家的杨至成将军几十年的将帅情,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井冈山留守处主任杨至成去找党代表毛泽东要钱1927年7月上旬,毛泽东、朱德率红军主力外出井冈山作战,在保卫井冈  相似文献   

19.
谷正 《长白学刊》2013,(4):106-109
井冈山道路的开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的主体地位的自觉,从实践意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于井冈山道路的开辟。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井冈山道路极具中国特色,是"历史的合力"的结果:三大起义的失败迫使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思索更加有效的革命道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也让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别国的经验并不适用于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具有中国革命以农村为中心发展的初步的思想意识助推了井冈山道路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奋斗历程中,最杰出的贡献之一,就是创建了一支强大的新型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军队成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开路先锋,保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柱石,并在现代化的征程中不断前进、日益强大。人民军队光荣的历史、辉煌的战绩,以及走向现代化的美好前景,都是同中国共产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值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本刊编辑部与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联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与军队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历程进行了回顾与展望。本期刊发部分专家的发言,以纪念中国共产党90华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