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县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五年来的实践证明,退耕还林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是农户脱贫致富的一个有效途径。工程的实施,提高了干部群众生  相似文献   

2.
海东地区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认真贯彻执行“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方针政策。各级党委、政府把退耕还林工程当作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和加快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来抓。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着眼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审时度势,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生态建设史上涉及面最广、政策性最强、规模最大、任务最重、投入最多、群众参与度最高的生态建设工程,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退耕还林工程从1999年开始试点到2002年在全国25个省(区、市)全面正式启动,截至2003年底,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22748万亩。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退耕还林既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又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实现农村全…  相似文献   

4.
每当提到荒山秃岭、漫天风尘,人们首先会想到辽西地区,尤其是朝阳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是历史留给朝阳的一处最大遗憾和硬伤。改变生态面貌、绿化朝阳,一直是几代朝阳人孜孜以求的梦想。“十一五”以来,朝阳市通过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把生态建设作为全市最大的基本建设项目来抓,加快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四高速公路绿廊工程、辽西北边界防护林工程和荒山绿化工程,林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态长廊     
《党的建设》2014,(6):57-57
我国首次针对退耕还林工程开展生态效益监测 自2012年起.我国首次对退耕还林工程开展了生态效益监测开展退耕还林工程绩效监测评估,不仅是深化工程管理。实现管理精细化、科学化的迫切需要,也是调整完善工程政策,建立工程绩效反馈机制、修正机制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日前,从全国退耕还林工作会议上获悉: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全国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3.64亿亩。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国务院最近发出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延长退耕还林补助期限。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点工程。桂林市作为珠江、湘江上游生态建设和自治区党委确定的桂北旅游、农林经济带的重点城市,肩负着无以回避的历史重任。近来,我们对阳朔、永福、资源、龙胜等县退耕还林工作进行了实地调查,并走访了市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局、林业局、粮食局等相关部门,进而对全市的退耕还林工程进行了综合考察,现将有关情况及我们的一些思考整理如下,以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应当培养市场主体,使民间组织或企业成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改变以往的政府行为为市场行为,以提高退耕还林( 草)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是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自1999年四川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来,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平衡、减少水土流失,促进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2004年12月的统计,退耕还林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进行,退耕还林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面临困境和挑战。一、四川省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四川省林业厅2004年12月底统计,自1999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工程,五年来,累计已完成…  相似文献   

10.
退耕还林政策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生态环境,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耕作方式,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我国政府于2002年1月正式全面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但是,随着我国近年来粮食大幅减产,退耕还林政策出现了较大调整,使得农户退耕还林的积极性下降,退耕还林的可持续性受到考验。退耕还林要取得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关键在于能否形成农户投资林业的激励机制,从而形成自我造血功能:一是修改现行的退耕还林政策;二是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三是开发后续产业,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多渠道增加引致收入。  相似文献   

11.
<正>长期以来,由于人类过度的毁林、开垦和耕种,破坏了大量的植被,进而加剧了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陷入了逐步恶化的恶性循环之中。实施退耕还林被列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在全国25个省(区、市)展开。正式全面启动,范围涉及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具体包括1800多个县。1999 ̄2005年,国家累计安排的退耕还林任务一共是3.44亿亩,其中退耕地造林是1.35亿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89亿亩,封山育林0.2亿亩;中央对已经安排的退耕还林任务总的投资和后续补助将要投入总共2000多亿元。退耕还林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退耕还林的后续发展怎样,需要研究。本文对成都市退耕还林的后续发展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凉山州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来,取得了较好成效。其间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当代党员》2008,(2):F0003-F0003
近年来,通过实施长防林工程、世行多功能防护林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库区周边绿化带建设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江津区已成功培植起了花椒、水果、笋竹、蚕桑、中药材、茶叶、林下种植、  相似文献   

14.
太原市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要建成生态园林城市,太原市还需要进一步推进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严格实施督查制、监理制、档案制。  相似文献   

15.
乐都县是青海省的农业大县,也是全省16个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示范县之一。由于沟壑纵横,土地贫瘠,自然条件差,目前这个县还有11.82万山区群众没有脱贫。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启动和实施,无疑为该县的脱贫致富增加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思考与运用》2005,(5):F0003-F0003
永川市现有林业用地46.99万亩,森林覆盖率26.96%,活立木总蓄积97.13万立方米。目前,已经或正在永川市实施的国家级林业重点工程有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涉及国家总投资近3亿元,2004年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6.96%(当年新造林成林后可达30.57%),每均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退耕还林工程已经实施14万亩(不含05年4.2万亩);天保工程中实施森林资源管护44万亩,封山育林8.26万亩(不含05年1.4万亩)。  相似文献   

17.
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农村工作的一场革命。大通县作为我省试点示范县,需要先行一步,蹦出一条路,摸索出一套经验,以便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为此大通县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并把此项工作作为今年农村工作的重点,在全面实施贯彻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8.
王学增 《共产党人》2007,(1):40-40,53
近年来,盐池县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求生存、求发展”的首要任务,坚持“生态优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依托退耕还林等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扩大森林资源面积,培育后续林业产业,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十五”期间,盐池县共实施造林251.4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149.5万亩,三北防护林67.6万亩,飞播造林34.4万亩,其他项目造林5.03万亩。通过生态建  相似文献   

19.
垫江要实现建设渝东经济强县,实现富民升位的战略构想,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农村这一块,妥善解决好“三农”,做到城乡互动,协调发展。根据前几年的工作实践和垫江县实际,本文认为,通过抓好退耕还林工程,以其为载体,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较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可以达到富民升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党风党纪月刊》2002,(3):35-35
2001年11月23日四川省纪委、四川省监察厅下发了《关于违反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政策规定的党纪政纪处分暂行规定》,现摘登如下: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责任制不落实,放松监督管理,造成工程区内发生弄虚作假、造林质量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复耕复垦等严重后果的,应追究有关领导人员的责任。视其情节轻重,给予党内警告至留党察看或行政警告至撤职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