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晋 《新湘评论》2007,(7):46-47
1973年底,有过一次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事情。调动前,12月21日,毛泽东召集军队一些高级将领谈话.讲起了《红楼梦》。从记录稿看,他是对着许世友说的:“你现在也看《红楼梦》了吗?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呢。”随后,话锋一转:“你就只讲打仗,你这个人以后搞点文学吧。‘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绛是指周勃.周勃厚重少文.你这个人也是‘少文’。”  相似文献   

2.
陈晋 《党的文献》2005,(4):116-118
1973年底,有过一次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事情.调动前,12月21日,毛泽东召集军队一些高级将领谈话,讲起了<红楼梦>.从记录稿看,他是对着许世友说的:"你现在也看<红楼梦>了吗?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呢."随后,话锋一转:"你就只讲打仗,你这个人以后搞点文学吧.‘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绛是指周勃,周勃厚重少文,你这个人也是‘少文'."  相似文献   

3.
曹晋杰 《湘潮》2005,(8):14-16
陈毅巧对《红楼梦》陈毅爱读中国古典文学,其中一本是《红楼梦》。陈毅刚满10岁时,寄居外婆家,在青海寺学堂师从陈玉堂就读,看过残本《红楼梦》。若干年后,陈毅在成都学校读书时,在《雅俗抄》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看了《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就会诲淫诲盗。”陈毅看完后,在这段文字的旁边写批语道:“余幼时曾读过《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并未学偷盗。看书不能看表面,要看实质。”1927年,陈毅随朱德上井冈山。有次毛泽东与贺子珍谈到《红楼梦》,这启发了陈毅再去找《红楼梦》来读。当时处于十年内战时…  相似文献   

4.
博览之窗     
《党史博览》2016,(12):28-29
正毛泽东是怎样把《红楼梦》当作历史读的1961年12月20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大区第一书记会议上,毛泽东讲:"《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1964年8月18日在同哲学工作者谈话时,他再次明确说:"我是把它当作历史读的。"那么,毛泽东是怎样把《红楼梦》当作历史来读的呢?  相似文献   

5.
《党史博采》2005,(12):30
乔冠华第一次读《红楼梦》,是受了他的初恋情人姚锦新的影响。姚锦新深造于德国柏林音乐学院,自幼丧父,寡母幼女,寄人篱下,类似林黛玉身世,所以很爱读《红楼梦》,常常枕边放一部《红楼梦》。乔冠华每次去看她,俩人闲聊,常扯到《红楼梦》的话题。姚锦新高度评价《红楼梦》,称这部小说是“千古绝唱”,于是乔冠华也想了解《红楼梦》的内容,便开始读《红楼梦》。此后,乔冠华去看姚锦新,俩人有了共同的话题,他们谈论较多的是宝黛悲剧。乔冠华认为“黛玉葬花”、“黛玉题帕”、“黛玉焚稿”等,这些故事写得感情真切,语言精美,读了余香满口,韵味无…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学刊》副主编张庆善教授曾应邀到卓琳家,看到书房里有个书橱全部是《红楼梦》方面的书,特感亲切,好奇地问:"您这儿有这么多红学的书,是小平同志喜欢《红楼梦》吗?"  相似文献   

7.
正打麻将曾是毛泽东喜爱的一项娱乐活动。他曾说:"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第二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三是麻将……你要是会打麻将,就可以了解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麻将牌里有哲学。"  相似文献   

8.
《湘潮》1991,(11)
1938年10月,徐海东在延安出席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会议休息时,毛泽东和大家一块在院中散步闲谈,毛泽东说:“中国有三部小说:《三国》、《水浒》、《红楼梦》,不看完这三本书,不算中国人。海东同志?你可看过这三本书?”海东老实回答:“没看过《红楼梦》。“毛泽东笑着说:“那算是半个中国人!”这是一句玩笑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是最先采用西方哲学与美学理论解读本土古典小说的文艺批评专论,在我国文艺批评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首先采用"阐发研究"方法,不仅引领了20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潮流,而且为现代文艺批评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框架,成功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现代转型。但《红楼梦评论》尚存不少失误,主要有对中国文学悲剧质素认识不当、立论所据《红楼梦》版本不善、全盘接收叔本华理论、以及"阐发研究"模式话语权丧失等。前辈学者对《红楼梦评论》之"得"多有赞誉,对其之"失"少有批驳。文章试图在总结《红楼梦评论》得失的基础上,侧重补论其"失",并对"阐发研究"模式提出一点反思。  相似文献   

10.
《党的建设》2009,(5):61-61
《毛岸英在朝鲜战争》一书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彭德怀看见毛岸英手里捧着一本书,嘴里哼着歌曲,不解地问:"岸英,你究竟是在看书还是在唱歌?"毛岸英回答:"彭总,我是在研究《国际歌》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读书无禁区没人能统计出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包括他的图书报刊秘书逄先知。毛泽东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刁钻"甚至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当政治书看,把《红楼梦》当历史书看。毛泽东在党的各种会议上,包括政治局会议上,讲秦皇汉武,评说史家著作得失。他给小说人物贴标签,说贾宝玉是"大革命家",刘姥姥是"农民阶级"。他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  相似文献   

12.
常听朋友说,涂万作先生的散文写得美。读完《临水听月》的头一个感觉便是名不虚传。翻开《临水听月》的目录,进入眼帘的80个标题,就像向你眨眼的80颗星星,向你传递着这样那样的信息:请看《"捧杀"无罪》,标题就暗示了文章的主题、题材和文体;《婚礼:人生的美丽符号》,不仅有文采,而且给人  相似文献   

13.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3,(3):78-78
年度报告"你的年度报告我看了。""怎么样?""和《红楼梦》有一拼!""我的文笔有那么好?""不,满纸荒唐言。"评价法官:"知道市民对你的评价吗?"贪官:"知道。有一年春节,为了表明我清廉为政的决心,请人写了‘来客欢迎’,‘送礼不要’的对联贴在门口。  相似文献   

14.
《咬文嚼字》挑出"百家讲坛"主讲人刘心武著作《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中八处硬伤,内容如下:第一处,把"索引派"当成"索隐派"。旧红学有两个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醉翁之意不在"作者"而在诠释我们知道,直到胡适才本着科学精神而考证《红楼梦》的"作者"和"本子"问题。本文关注的清末民初亦如前人,研究者并没有科学认真地立意要搞清《红楼梦》的作者为谁,他们不是人言言殊就是人云亦云,虽没有明言各种说法的出处依据,但大体应该是除了因袭并演绎程伟元《红楼梦·序》之说法便是受了袁枚《随园诗话》和一些杂说的影响,流传已久的纳兰容若即为贾宝玉的说法,这时期照样有众多追随者,上面提到颠公  相似文献   

16.
正出版"四大名著"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日前推出"四大名著珍藏版",其中《红楼梦》署名为"曹雪芹著,无名氏续",引发读者关注。为何不再是"曹雪芹著,高鹗续"?《红楼梦》经历了怎样的出版历程?专家和出版人道出了背后的故事。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傅承洲说,"四大名著"名称的来源与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密切的关系。上世纪五十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建社之初,即着手整理出版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相似文献   

17.
千百年来,从政为官,各有各的心得感言。古人司马昭为官有《官箴》,《红楼梦》里的贾雨村也有《护官符》,其精华糟粕、褒贬是非,自有人评说。然不以规矩,难成方圆;不以官德,难成大器;不守官道,难于长久。当今领导干部从政,亦须遵循基本原则,谨记公、勤、慎、廉四字。公,即公道、公正、公允。"公者千古,私者一时"。要为人公道,处事公正,评判公允。秉公道,弃杂念,去私心,做到公而忘私,大公无私,这是从  相似文献   

18.
每到岁末,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们都要述职,所述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五方面。闲看《史记·陈丞相世家》,突发奇想:要是陈平按今天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述职,不知会怎样?咱们不妨帮他"述一述"。一述德。同志们(绛侯、灌婴)对他的评价是"反覆乱臣",说他"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  相似文献   

19.
正俞平伯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是"新红学"的开拓者之一。进入晚年,俞平伯开始反思自己在红学研究中的某些观点。1978年,俞平伯在一篇随笔中写道:"《红楼梦》好像断纹琴,却有两种黑漆:一索隐,二考证。自传说是也,我深中其毒,又屡发为文章,推波助澜,迷误后人。这是我生平的悲愧之一。"文章发表后,在红学界引起不小震动。朋友老孙跑来关切地问他:"你是红学界的泰斗,又没有人向你施压,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  相似文献   

20.
正之华:今天接到你二月二十四日的信,这封信算是走得很快的了。你的信,是如此之甜蜜,我像饮了醇酒一样,陶醉着。我知道你同着独伊去看《青鸟》,我心上非常之高兴。《青鸟》是梅德林的剧作,俄国剧院做得很好很好的。我在这里每星期也有两次电影看,有时也有好片子,不过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