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防科工委、航天工业部及全体参与我国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研制、试验的同志: 正当全国人民满怀信心迎接党的十三大的时候,你们继今年8月成功地发射、回收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之后,又把一颗新型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准确地送入轨道,并按预定程序安全回收,取得了连续10次成功发射、回收返回式卫星的好成绩。这标志着我国的运载火箭、卫星回收技术和发射测控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也说明我国的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组建于1958年10月20日,是中国组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航天发射中心,同时也是中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是中国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中心之一,主要承担载人航天发射与应急搜救、卫星发射和各种火箭试验任务。  相似文献   

3.
中国卫星在轨控制技术日趋成熟航空航天部新闻发言人近日就中国新型返回式科学探测技术试验卫星发射与回收成功发表谈话,他说:“返回式卫星用途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作为观测地球空间平台;二是作为微重力试验平台,在空间进行各种科学试验;三是作为发展载人航天必须掌握的技术。因此,返回式卫星在世界各类航天器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前苏联和中国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据发言人介绍,此次发射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探测精度有所提高;卫星获取的信息量明显增加;卫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也有较大提高;卫星在轨时间也由以往卫星的三至八天延长到十六天。卫星原计划十五天返回,在实际运行中,卫星在完成了预定的各项科学技术试验以后,为选择有利的落区气候条件,地面指挥人员及时调整了返回舱回收日,这说明中国卫星在轨控制技术上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4.
《时事资料手册》2004,(1):84-84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2003年11月宣布,我国第一期探月工程的综合论证已完成,科学目标、工程技术实施方案也已落实,未来3至5年内,将发射月球探测卫星。开展月球探测工程是我国迈出航天深空探测第一步的重大举措,将成为我国空间科学和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国防科工委并转参加"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射工作的全体同志: 继"亚洲一号"通信卫星发射和长征二号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飞行试验成功之后,你们又取得了用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四号甲"运载火箭发射第二颗"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圆满成功,这是参加卫星、火箭研制、发射、测控和各项保障工作的全体人员认真贯彻执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负责人日前宣布,中国今年计划进行6次卫星发射,包括用长征四号乙火箭发射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实践五号科学技术试验小卫星、中巴合作研制的资源一号卫星,用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中星八号通信卫星等。另外,预计从现在起到2005年前后,中国还要发射30颗左右不同类型的外国卫星。中国今年拟进行6次卫星发射  相似文献   

7.
时代文摘     
《时代潮》2001,(19)
中国科学家计划发射"太阳空间望远镜"卫星中国科学家们要摸摸太阳的"脾气"——一颗价值超过20亿元的卫星已被列入发射计划,这颗被称为"太阳空间望远镜"的卫星,将用于预报太阳磁场的变化和"太阳风暴"等"空间天气"情况,它是中国最昂贵的空间探测  相似文献   

8.
卫星发射是航天事业中的尖端科学,一般人对此了解不多,而对为卫星发射承保就知之更少了。对保险公司而言,这是一项高风险与高利润并存的项目。今年5月末的几天,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中卫1号”卫星即将发射之时,在国内外承保商、保险经纪人公司与制造商之间,发生了一连串扣人心弦的紧张运作。  相似文献   

9.
《党建研究》2020,(3):F0003-F0003
孙家栋,男,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4月生,辽宁复县人,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科技委主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高级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七、入、九、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总设计师,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2)
正2015年12月29日0时04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四号卫星。至此,2015年19次航天发射全部成功,中国航天发射"十二五"任务圆满收官。  相似文献   

11.
日本政府5月26日宣布,将于9月10日发射两颗侦察卫星。这是日本今年第二次发射侦察卫星。即将发射的两颗侦察卫星分别是可以进行精密拍摄的普通光学摄影卫星,及在夜间和恶劣天气下通过电波来拍摄的电子雷达卫星。据报道,日本发射侦察卫  相似文献   

12.
日本政府5月26日宣布,将于9月10日发射两颗侦察卫星。这是日本今年第二次发射侦察卫星。即将发射的两颗侦察卫星分别是可以进行精密拍摄的普通光学摄影卫星,及在夜间和恶劣天气下通过电波来拍摄的电子雷达卫星。据报道,日本发射侦察卫  相似文献   

13.
参与通信广播卫星及运载火箭研制、发射、测控、应用、保障的同志们: 一九八六年新春伊始,我国发射的通信广播卫星定点成功,工作正常。这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研制和发射、测控技术,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航天技术和电子技术取得了新的进展。这一成就,对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开拓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对全国各族人民是个巨大鼓舞。  相似文献   

14.
国内我成功发射三颗卫星8月2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9月9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同时将两颗“实践六号”空间环境探测卫星成功地送入了太空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据8月31日新华社电,教育部、财政部、人民行、银监会日前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见规定,高校助学贷款的还款年限将从过去大学毕业后的4年延长到6年。新规定将从今年秋季开学起执行,此前,已签订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将按原有定执行。国务院任命何厚铧为澳门特区第二任行政长官9月1日,…  相似文献   

15.
国防科工委并转参加长征二号捆绑运载火箭研制、发射试验及工程施工的全体同志:欣悉你们取得了我国第一枚长征二号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首次发射试验的圆满成功,并为国外用户搭载了一颗试验卫星。长征二号捆绑火箭,是在各有关单位的大力协同下,充分利用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在较短的时间内研制成功的。这是全体研制、试验和工程施工人员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发扬刻苦攻关、勇于拼搏精神的结果,也是继我国成功发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之后取得的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料手册》2004,(3):96-97
据介绍,目前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已确定了四大科学目标和五大工程目标。今年将正式展开月球探测计划的第一期工程(即“嫦娥”一号绕月工程),总投资约14亿元人民币,计划在2007年以前发射一颗围绕月球飞行的卫星,开展月球探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时事报告》2006,(2):5-6
新闻事实:从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于1975年11月26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到今年8月29日,我国共成功发射了22颗返回式卫星。9月16日,第22颗卫星回收舱带着120平方米的降落伞,降落在预定区域。这是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采用的升交点重合法、折算气象风预报卫星返回落点等数项自主创新核心技术。它使我国测控系统具备了对返回式卫星实施高精度轨道机动控制能力,卫星返回落点预报与实际落点误差缩小到百米以内。至此,我国共成功回收了21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  相似文献   

18.
国防科工委并转执行发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任务的全体人员:在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七届全国政协三次会议胜利闭幕之际,你们使用我国研制的"长征三号"火箭,把"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圆满成功。这是你们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严格执行有关国际间协定,信守商务合同,与外国朋友友好合作的结果。同时,也是国内各有关方面大力支持,密切  相似文献   

19.
5月28日,以色列国防部官员证实,以色列新一代间谍侦察卫星“奥菲克5型”发射方案已进入最后准备阶段,预计不久该卫星将由“沙维特”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奥菲克5型”侦察卫星是由以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现全天候、全天时的灾害实时、动态监测,逐步建立国家防灾、抗灾、救灾技术支撑体系,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减灾能力,国家计划发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以下简称:减灾卫星),并建立减灾卫星地面应用系统。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和民政部的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经过10多年的研究和论证,目前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本文将简要介绍减灾卫星论证和申请国家立项的过程,以作回顾。减灾卫星的由来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多、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生产规模持续扩大、社会财富不断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