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苏开 《干部之友》2003,(4):34-35
敬爱的朱镕基总理卸任了。可人们还依稀记得1998年朱镕基刚就任政府总理时,在首次记者招待会上那一个著名的“施政纲领”——“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而医疗制度改革正是这“五项改革”中的一项。回放五年之路,鞠躬尽瘁的朱总理像一把干柴,加热起“医保”的大锅,锅里正冒着热气。记者怀揣着思考走进这腾腾热气中——  相似文献   

2.
说话的艺术     
共和国成立以来,无论是在召开记者招待会,会见外宾等对外场合还是去基层调研、检查工作等对内场合,无论是工作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我们都能深切地体会到周恩来、朱镕基、温家宝三位总理幽默、率直、真诚的高超语言艺术。从他们的语言共性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说话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3月15日上午,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朱镕基总理在回答记者提出的“在您管理国家大事的时候,最让您头痛,最让您难以入睡的问题是什么”时,深情地说:“我想在目前来讲,主要是增加农民收入”,“这就是我很头痛的事情呀”。听到这里,我们无不为之动容。再细读《政府工作报告》,感到贯穿报告的一条红线,就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4.
周兆军 《世纪桥》2006,(3):72-72
除了最受瞩目的总理记者招待会,本次“两会”的另外几场记者招待会已悉数落幕。从这几场记者招待会的主题,可以看出中国政府本年度的政策着力点。细数从2003年至今历次“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也可大致梳理出本届政府执政理念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5.
李晓飞 《党建文汇》2001,(11):44-44
1999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国进行复关和入世谈判已经13年.黑头发都谈成了白头发,该结束这个谈判了。”2001年9月17日下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所有文件在日内瓦获得通过。  相似文献   

6.
朱镕基总理在本次全国人大会议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外国记者提问时说,有香港媒体说他爱拍桌子、瞪眼睛。他承认,桌子拍过,眼睛也瞪过——不瞪眼睛不就成了植物人了吗?接着他话锋一转,特别强调道,他拍桌子、瞪眼睛绝不是吓唬老百姓的,而是对着贪官污吏的。他的机智和幽默引来一阵掌声和笑声,也使大家从内心感到钦佩。这话说得好,它不仅反映了总理爱憎分明的鲜明性格,同时也体现了党与人民的鱼水情深。  相似文献   

7.
唐娟 《廉政瞭望》2003,(12):9-11
一年前,朱镕基在记者会上说,农民生活困难是他“很头痛的事情”。新任总理温家宝也在记者会上说,农村“食之者众.生之者寡”,农民负担过重。近年来,为了减轻农民负担,中央政府大刀阔斧进行了全国乡镇大撤并。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06,(3):38-38
“温总理,非常高兴有如此的机会向您表达我的想法……”一年一度的“两会”,一年一次的总理记者招待会牵动着民众的心,这种趋势在网络上表现尤其明显,今年总理招待会之际,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等多家主要新闻网站先后在BBS区上贴出  相似文献   

9.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中国经济存在着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结构性问题。”这“四个不”,  相似文献   

10.
曾金胜 《廉政瞭望》2003,(12):13-14
在今年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记者招待会上提到,中国农村的政权是“食之者众。生之者寡”。这指的是目前乡镇数量过多,内设机构庞杂、干部严重超编,“大政府、小社会”的结构争农民不堪负荷。  相似文献   

11.
宗和 《学习导报》2012,(18):55-56
女翻译张璐因其在国务院总理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现出色被观众热捧:此前,张建敏、朱彤、费胜翔等翻译都曾因为历年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为公众熟知。给领导人当翻译是很风光,也是很神秘的。但背后的辛苦和政治风险却是旁人不知的。  相似文献   

12.
宗和 《新湘评论》2012,(18):55-56
女翻译张璐因其在国务院总理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现出色被观众热捧:此前,张建敏、朱彤、费胜翔等翻译都曾因为历年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为公众熟知。给领导人当翻译是很风光,也是很神秘的。但背后的辛苦和政治风险却是旁人不知的。  相似文献   

13.
青山 《世纪桥》2006,(3):75-75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于3月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闭幕会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应邀与采访大会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作为关心国事的一位中国公民,一位“资深”网民,我对总理记者招待会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14.
《当代贵州》2012,(13):63
背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秉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信念,为国家服务整整45年,我为国家和人民倾注了我全部的热情、心血和精力,  相似文献   

15.
陈磊 《党建文汇》2009,(10):10-10
朱镕基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回归”公众视野。再次将人们的视角拉回那个年代。 朱镕基的总理任期并不长,只有5年,但这5年时间让他走入历史。观察家们分析,朱镕基的成名源于之前中国政坛少有像他那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比如第一次以总理身份公开亮相,他的“地雷阵”、“万丈深渊”等极富形象色彩的比喻,让公众激动,也道出了中国改革的艰难现实。  相似文献   

16.
《党员干部之友》2006,(4):10-14
一年一度的“两会”,一年一次的总理记者招待会,总是那样地牵动民众的心。2006年3月14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温家宝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坦陈,“我最觉得痛心的问题是在我这三年的工作中,还没能够把人民最关心的医疗、上学、住房、安全等各方面问题解决得更好”,显示了一位大国领导人赤诚为民的特质与风范。  相似文献   

17.
周居霞 《实践》2010,(1):24-26
十年前,一场接一场的沙尘暴,惊动了国人,惊动了北京,惊动了总理。2000年5月12日,时任共和国总理的朱镕基顶着风沙,风尘仆仆来到离北京直线距离只有180公里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多伦县,面对被滚滚流沙掩埋的道路、村庄,他斩钉截铁地讲道:“治沙止漠刻不容缓,绿色屏障势在必建。”随即,国家紧急启动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从此,内蒙古拉开了艰苦卓绝、全民参与的构筑祖国北方绿色屏障的战役。  相似文献   

18.
“保增长,促振兴”是辽宁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的中心议题。2009年1月17日,围绕“扩内需,保增长”主题,辽宁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了记者招待会,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许卫国出席了此次记者招待会。  相似文献   

19.
《党史文苑》2010,(4):1-1
在2010年全国两会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妙语连珠,引起强烈反响。现选取若干: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06,(3):91-91
2005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结束后,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大会顺利结束了,但是我们面前的路是不平坦的,要保持头脑冷静。形势稍好,尤须兢慎。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他接着解释说:“‘兢’是兢兢业业的‘兢’;‘慎’是谨真的‘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