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0 毫秒
1.
一服清醒剂     
轩遄 《学习导报》2008,(12):64-64
这一个时期以来,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同一个事件上,这个事件就是至今仍未见底、仍在蔓延的美国金融危机。美国总统布什将此比作是华尔街喝醉了,而且是宿醉。什么时候醒来还不知道。  相似文献   

2.
布什主义的诱惑与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5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了“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的讲话,后来,这一思想被冠名为“门罗主义”。此后,几乎每一个美国总统都会有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主义”作为其政治标签或施政理念,小布什也不例外。“9·11”事件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催生了“布什主义”。它将不可避免地对今后一段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一、何谓布什主义在美国决策者看来,“9·11”事件之后时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之时的情形十分相似,他们意识到美国需要一个大战略,以便更好地维护美国的利益。在“9·11”事件发生后…  相似文献   

3.
近期,仃两则发生在中美之间的事颇耐人寻味。一是美国政府毫无根据地指责中国对美国进行网络黑客攻击,美国的民间机构也在报告中称,近年美围遭受的网络黑客攻击多与中国军方有关,西方媒体立即将这一事件放大,一时间美国民间机构、媒体、网民同政府如一个鼻孔出气,各方配合天衣无缝。事实证明,所有炒作都是美国为成立进攻性网络战部队做的舆论铺垫。  相似文献   

4.
高小勇 《廉政瞭望》2006,(11):54-55
作为高层决策者,为了全局长远利益,有时必须牺牲部分或短期利益,而常常无法获得理解和认同,承受很多误解和指责,做出苦涩而艰难的决策。美国在这方面有两个著名事件,一个是珍珠港事件;一个是研制U-2高空侦察机。  相似文献   

5.
段永富 《世纪桥》2013,(11):66-67
1929年发生的中东路事件是中苏间的区域性事件,美国插手其中,以维护《非战公约》为旗号,广泛联合其他国家,向中苏双方施加外交压力,为中东路事件的最后解决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这既是美国长期对东北的利益需求使然,同时也为了避免废除其在中国治外法权,从而有利于美国操纵和利用南京政府,使其为美国在华和在东亚的利益服务。  相似文献   

6.
周宏 《企业党建》2012,(2):60-63
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其实是民众对贪得无厌的大金融资本的怨恨的总爆发。从近两年的一系列事件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金融资本时代西方国家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去年的高盛“欺诈门”事件更是一个典型的事例。2010年7月15日,美国华尔街金融巨头高盛财团同意支付5.5亿美元罚款,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就民事欺诈指控达成和解。这是美国有史以来由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对金融机构开出的最大一笔罚单。  相似文献   

7.
自2001以来连续曝出的美国多家大型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就像“9.11”事件一样再次给了全世界一个震惊。人们不禁要问,在一个法制如此完备的国家,为什么还会出现一连串这样的违法事件呢?美国的这些大公司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这些案件是偶发的  相似文献   

8.
当美国人还没有从珍珠港事件的打击中恢复过来,对日作战正处于困境时,一名海军陆战队军官率领部队,在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赢得了美军对日作战的第一次胜利。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英雄。这位英雄就是海军上校埃文斯·卡尔逊。然而,谁曾想到,卡尔逊的胜利,是灵活运用八路军游击战术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美国社会的竞争激烈而残酷,因生意场的竞争而导致的枪杀事件屡见不鲜。还有一些美国当地人由于求职失意而对外来移民产生强烈的仇恨,因为他们认为是低薪的外来移民抢了他们的饭碗。在底特律就曾发生过父子俩用汽车维修工具将亚裔移民活活打死的事件。竞争体现在政治中就显得更为激烈,议员的竞选、总统的竞选实际上都是金钱的选举,竞选资金的多寡与胜败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而直接。  在美培训期间,我在街上遇见许多残疾人,我曾想,在美国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国家里,竞争能力应该是生存的第一能力,而作为残疾人是如何在这种环境中生存…  相似文献   

10.
安然公司破产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最大的能源企业———安然公司宣布破产,是继9.11事件后的又一震惊世界的事件,美国政坛为之恐慌,美国人民为之愤怒,美国司法机关介入调查,世界舆论一片哗然。“安然神话”为什么最终破灭?其中教训令人深思,对我国企业发展也具有很强的警示作用。其一,这是“结果经济”的破产。安然公司的一项年度报告中有句名言———“我们只重结果”。只要略懂经济的人都明白,任何经济活动都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结果是相对的,是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经济活动过程向往的目标。安然公司“只重结果”,并且采取“赢者获得一切”的“压力锅…  相似文献   

11.
距200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虽然还有一段时间,但选战的帷幕已经从去年就悄然拉开。目前,共和党民调领先的,一个是经历过“9·11”恐怖袭击事件的纽约市前市长朱利安尼,一个是越战老兵、参议员麦凯恩;而民主党领跑的,一个是黑人政治新星奥巴马,另一个是前总统克林顿的妻子、政坛女强人希拉里。  相似文献   

12.
渐行渐远的韩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9月14日,访问美国的韩国总统卢武铉在白宫与美国总统布什会晤。乍一看这不过是一次例行的会晤,甚至是普通峰会外交中一次易于被人们忘却的会晤。但实质上这次美韩首脑的会面与前几次不同,它可能将作为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而载入美韩关系史册:美韩联盟接近破裂的边缘。  相似文献   

13.
美国次级债危机是个一连串事件,反映了美国住房金融市场一次信用链条上金融产品的全面收缩,它对美国房地产建筑行业、金融市场以及实体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包括中国经济都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美国的次级债危机事件对于中国保持警惕,防范抵押信贷市场风险,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艳 《保密工作》2023,(8):60-62
<正>近期,美国五角大楼文件泄密事件持续发酵,将美国长期以来干预地区冲突、监听盟友情报的行径大白于天下,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由于泄密信息敏感性高、时效性强、泄密范围广,泄密事件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造成重创,媒体和情报界称其为“五眼联盟的噩梦”和美国自“维基解密”事件曝光以来“最严重的安全漏洞之一”。此次事件凸显了美国保密管理系统和反情报工作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的转型压力,  相似文献   

15.
恐怖袭击对美国外交及防务战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东部时间9月11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恐怖袭击给美国造成了人员的重大伤亡和财产的巨大损失,事件震撼了美国,也震惊了世界。这一事件对美国外交和防务战略,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里只是就当前一个时期对美国外交和防务战略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作一些初步分析。恐怖主义是对美安全的最大威胁这次恐怖袭击事件是美国二战结束以来遭受到的最严重的外来袭击。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时,美国牺牲了3000多人,而这一次初步的统计即已达6000多人,而且绝大部分是无辜的平民。9月20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参众两  相似文献   

16.
“9·11”事件对国际格局影响深远“9·11”事件及随之而来的反恐战争使国际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冷战结束以来形成的“一超多强”的世界大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或重大的变化。近来国内有一种观点认为,“9·11”事件标志着美国衰落的开始,或者说美国从此将从它的顶峰衰落下来。应该看到,“9·11”事件发生之后,美国两党在国会内空前团结,民众对政府的支持也是二次大战结束以来从未有过的。在美国既没有出现如苏联解体和印尼苏哈托政权垮台前夕那种政局动荡和混乱的局面,更没有动摇美国的政治制度,也没有削弱它的科技…  相似文献   

17.
在未能获得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 ,在全世界人民的反战浪潮中 ,以查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帮助伊拉克人民实现一个更好的未来”为由 ,美国主导发动了这场伊拉克战争。这是美国推行其安全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 ,是美帝国在为其“长治久安”种试验田、唱样板戏。这场没有悬念的战争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 2 1世纪前半叶世界格局和世界秩序的走向。一、伊战是美国“整合中东”战略的“试验田”美国发动伊战不是孤立事件 ,而是早有预谋的 ,是美国中东战略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一 )新安全战略是美国调整中东战略的根据。9·11事件让美国发现反美情绪在阿…  相似文献   

18.
《时代》作为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之一,由出生于中国的美国人亨利·卢斯和布里顿·哈登筹资6.8万美元于1923年创办,其观点代表并影响着人们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受众对新闻事件的看法。 在《时代》创刊至今的80余年里,美国人从未停止过从大洋彼岸远眺中国,回顾《时代》封面上那些在不同的文化底色下描绘出的一个个中国面孔,也许可以让我们对自己进行一次与以往不同的回访。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1,(20):21-21
9月1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美国总统奥巴马在“9‘11”纪念音乐会上讲话。奥巴马表示,自“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前总统小布什发动的两场反恐战争代价巨大,并称“战争并不光荣”,美国的强大并不是用驻军来衡量的。奥巴马说,“9·11”事件后,200万美国人参与了战争,但他们中很多人从此再也没有回来,即便是平安回来的人,也长久留下了心灵创伤和对逝去战友的黑色记忆。  相似文献   

20.
沙祖康,江苏宜兴人,多边外交谈判高手,著名外交、军控专家。“沙铁嘴”、“沙将军”、“外交斗土”、“硬骨头”、“工作狂”、“外交三宝”之一……所有这些.都是现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中国外交官沙祖康前些年的别称。在1993年震惊世界的“银河号”事件中.他与美国调查组斗智斗勇,让美国政府掉入自己挖掘的一个又一个尴尬的陷阱.伸张了正义,揭露了美国践踏国际法的霸权嘴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