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乔治·桑颇具名气,然而针对她的专题研究却不多见,绝大多数是介绍文字,在此,笔者仍想做点基础工作,从法国整体文学为视点,取乔治·桑鲜为人知文学轶事与生活小事,回答一个问题:乔治·桑奇在何处?首先,从名字说起。孔子大讲正名,福科也津津东道于名与物的关联,可见,名与实具有某种值得关注的映合关系。乔治·桑,原名AuroreDupin,此外还有两个prénom,Amantine,Lucile.创作伊始,用本名。1830年遇见当时红极一时的作家JulesSandeau,合作发表了RoseetBlancne,随后,借用Sandeau之首音Sand,取了笔名GeorgesSand,籍此乔治·桑发表小说…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介绍了新生代女作家英卡·帕莱及其处女作《女拳师》,小说讲述了女主角赫尔曲折的生活经历。作者在小说中用一种尖刻、明了、能抓住读者心理和生动的语言、以一种无奈的眼光描写了过去和今天都身受重负的大都市柏林,她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成功地借助语言写出了“痛苦的诗意”。  相似文献   

3.
乔治·桑的浪漫主义文学观散见于她的回忆录、日记、通信、甚至小说中,而她晚年时跟福楼拜关于文学问题的通信,尤其集中地体现了她的浪漫主义文学观点,极富乔治·桑的个人素质。她的文学观点也大大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文学理论。下面拟就她和福楼拜关于文学观点的争论为线索,结合她的文学创作实践和其他有关文学问题的言论,对她的浪漫主义文学观点作一粗略的剖析。  相似文献   

4.
M·Blanchot的小说《不肯陪我的他》从各个角度展示了人和语言这一符号系统的纠缠不清。所以,用符号学─—尤其是以J.-C.Coquet为代表的“话语的主体的符号学”─—来解读它,你会发现人作为“陈述体”不仅能用语言支配他人或受他人语言的支配,还有可能迷失在语言这个符号体系中,失去人格和个性。或相反,在象征世界里把自己塑造成上帝。  相似文献   

5.
《黛莱丝·拉甘》的主题结构冯寿农《黛莱丝·拉甘》(1867)是埃米尔·左拉(1840-1902)早期写的小说,他在创作这部作品期间,已经开始构思和酝酿自然主义文学理论。这部小说是他的自然主义实验小说的典型作品。他发表这部小说后不久就着手建造一座小说大...  相似文献   

6.
亦农 《德国研究》2002,17(2):63-66
本文着重介绍了当代德国著名作家克里斯朵夫·海因及其代表小说《陌生的朋友》 ,并记述了克氏对中国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法国《读书》杂志最近介绍了一批新出版的小说,估计它们会成为今年的畅销书,我们这里摘译出其中的一部分,以飨读者。《偶然》、《安哥里·马拉》,J.M.G.勒克莱齐奥著,伽利马出版社(HasardsuivideAngoliMala,parJ.M.G.LeClzio,Gallimard):《偶然》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混血少女,她离家出走,偷偷登上“偶然号”轮船,迷失中却本能地驯服了船上两个沉默寡言的野蛮人。《安哥里·马拉侧是一个印第安少年的传奇,他在巴拿马由一个美国黑人牧师养大,后来回到故乡,但为了躲避强盗和警察的追捕,躲入丛林像野兽一样生活。这两篇…  相似文献   

8.
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的政治科学教授乔治·肖夫林、美国康涅狄格州立大学教授鲁道夫·托克斯和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大学教授伊万·沃尔吉斯1988年5月参加匈牙利社会科学国际会议。会期内外,他们就5月22日匈领导人更迭事件采访了不少匈上层人物,并就此事撰写了“匈牙利领导层的变动和危机”一文,发表在美《共产主义问题》杂志1988年9—10月号上。现将匈领导人更迭经过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9.
法国当代著名作家弗朗索瓦·莫里亚克 ( 1 885-1 970 )的名作《苔蕾丝·德斯盖鲁》据一桩真实的案件写就。作家本人生前曾对小说涉及到的案件作过整理 ,以《萨布兰谋杀案》为题发表。将小说和原案件对照一下 ,不难发现 :这个作者“在 1 8岁时见到的一个法庭场面和一个谋害别人的女人———被两个宪兵押解着的一个疲惫不堪的妇女形象” ,确实给了他一幅很好的“人物的素描” ,一个“有可能发生的戏剧的雏形” ,以及“在另一种情况下有可能饶有兴趣地发展的平凡的冲突”。有些分析家说 ,作品“几乎是原案件的实录 ,作者在小说中保留了案件的全…  相似文献   

10.
(米勒作,现存罗浮宫)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法国,乔治·桑用小说,米勒(F.Millet,1814—1875)用绘画,歌唱法兰西“泥土上的英雄”;他们作品中的法兰西农村风貌,一直深深地打动着读者观众。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一年初——一九八二年底,我在巴黎高师进修访问期间,就给罗伯斯比尔的评价问题曾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史学家弗洛朗斯·戈蒂埃交换过意见,她还给拙作《评罗伯斯比尔》(一九七九年十月《历史研究》刊载)写了书面意见,该“意见书”②言简意骇、观点新颖,读后颇受启发。从“意见书”来看,弗洛朗斯·戈蒂埃确实是一位对法国大革命,对罗伯斯比尔有很深研究的专家,无怪乎索布尔在给我的信中说:“在这方面的研究她比我更好。”但就她的观点来说,她把罗伯斯比尔说成是“反自由主义”的,“反资本主义”的,“反帝国主义”的、“国际主义”的等等,这是我怎么也不能赞同的。  相似文献   

12.
“法国思想界和文坛又一巨星陨落……”四月十四日,西蒙娜·德·波伏瓦在巴黎柯香医院逝世,享年七十八岁。噩耗传开,法国及世界各国读书界、知识界纷纷为之举哀。《世界报》载文称“继八○年萨特逝世之后,法国思想界和文坛的又一巨星陨落。”法国总理雅克·希拉克发表谈话表示哀悼:“西蒙娜·德·波伏瓦的逝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她的倾向性文学曾代表一时作为我们社会标志  相似文献   

13.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小说家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的创作活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据他的哥哥皮埃尔·莫里亚克说,他记得弗朗索瓦八、九岁的时候仿佛就已经在一个小本子上撰写他的第一部小说了,小说的题目是“密室”。他的另一个哥哥冉回忆说,他清楚地记得小说里有这么一句话:“在一阵感情的冲动下,他吻了她的前额。第二天,她便当了  相似文献   

14.
是探索还是“回归”──从《重现的镜子》看罗伯一格里耶杜莉法国新小说派代表人物阿兰·罗伯一格里耶于1984年推出了他的重要作品《重现的镜子》。这部作品一出版就引起评论界强烈的反响,对新小说一贯持不同看法的评论家们这回却出乎意料地同声称赞这部作品:新小说...  相似文献   

15.
195 8年 ,克洛德·莫里亚克出版了一部重要的“反文学”( alitt rature)理论著作《当代反文学》。他创造的“反文学”这个术语概括了“新小说”、荒诞派戏剧以及所有摒弃传统写作风格的文学创作。这部论著在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反响。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作者自 1 938年起陆续发表的其他文学理论作品 ,如《地狱玄学之介绍》、《安德烈·布勒东》、《与安德烈·纪德的谈话》、《今日的人与思想》、《爱巴尔扎克》以及《年轻的电影文学》等。 1 96 9年 ,《当代反文学》得到修订和再版 ,它与作者的另一部重要论著《从文学到反文学》构成姊妹作 ,使…  相似文献   

16.
张勇安 《美国研究》2004,18(2):116-126
“9·11”事件前 ,布什政府内部在毒品管制问题上的歧见使其在解决毒品问题上一直保持低调。“9·11”事件后 ,布什政府在毒品管制问题上迅速达成默契 ,并制订出指导未来毒品管制政策的《国家毒品管制战略》报告。毒品管制战略的调整相继完善的原因主要在于 :“9·11”事件后麻醉品恐怖主义的凸显、吸毒问题的回潮、“毒品战”战略无以为继 ,以及综合平衡的毒品管制政策可以较好地协调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17.
.怎样评价法国大革命中以罗伯斯比尔为代表的恐怖行为,这一直是各类史学作品中的争论焦点。本文作者博采各家观点,论述了法国著名作家阿那托尔·法朗士的《诸神渴了》这本历史小说的新颖之处。法朗士不是把法国大革命看成“铁板一块”,而是把他真诚拥护的1789年原则和他深恶痛绝的1793牟暴行区别开来,将人物的政治行为和他们的心理状态、思想背景、文化环境联系起来,通过清晰的分析和批评,不仅重建了法国大革命这段历史,而且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公民的理想和怀疑,使这本小说成为众多描写法国大革命的文学作品中的杰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分析了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教育小说的不同特点。认为十九世纪末的教育小说,包括福楼拜、罗曼·罗兰的小说和莫里斯·巴莱斯等人的小说中,都有着实证主义哲学家和美学家泰纳等人的影响,而且这些小说家是把自己摆在教育的地位上,试图让读者将作者当作“老师”或“上帝”对待。而二十世纪,特别是当代的教育小说(或“说教小说”)则受阿尔图塞等人的多元决定论的影响,力图让读者从书中各取所需,进行自我教育,“受教育者”是主动的而不是受作者上帝般诱导的。  相似文献   

19.
每当谈起法国有影响的言情小说女作家时,人们便情不自禁地提起乔治·桑、玛格丽特·尤瑟纳尔、西蒙娜·德·波伏尔、前多妮一加布里埃尔·科莱特、弗朗索瓦兹·萨冈、克里斯蒂姬·罗什福尔、克莱尔·艾奇雷利,但是人们不应该忽视另一位法国赫赫有名的当代历史言情小说女作家朱丽叶·邦佐里(Juliette-Benzoni)。朱丽叶是位专门从事历史言情小说创作的多产作家,至今活跃在法国文坛上。她生于巴黎拉·布尔东内大街,童年时代在圣·热尔曼一德一普度过。获得中学毕业会考及格证书后,因迷恋历史,酷爱文学,进入天主教学院。取得学士学位…  相似文献   

20.
金莉 《美国研究》2004,18(4):119-129
20 0 2年初 ,一部创作于约 15 0年前的小说手稿《女奴叙事》由美国沃纳出版社出版 ,并很快轰动了美国学界。这部作品因其对于非裔美国文学所具有的独特意义 ,以及它重见天日的传奇过程而成为这一年中的重要历史事件。185 7年的春天 ,一个名叫汉纳·克拉夫茨的混血黑人女奴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种植园里逃了出来。她装扮成白人男性 ,往北一直跑到新泽西州。获得自由之后 ,克拉夫茨开始创作小说 ,叙述了她作为奴隶的生活经历 ,而她把自己的作品称为《女奴叙事》。这部长达 3 0 0页的手稿在静静地躺了一个半世纪后 ,在 2 0 0 1年被哈佛大学的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