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加速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是破题的关键。”成都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小斌表示,2024年,成都科技创新工作将着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打造技术创新优势,放大要素集聚优势,发挥平台溢出优势,培育成果转化优势,扎实推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2.
全威帆 《先锋》2024,(1):36-37
<正>在供给端推动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应用端推动市场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催动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推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以产业升级构筑发展新优势。”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政策法规处处长陈小良介绍。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到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新质生产力”。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此期间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4.
管云 《当代贵州》2024,(19):16-17
<正>贵州因地制宜推动“富矿精开”,摆脱传统增长方式、发展路径,以新质生产力重塑贵州产业竞争新优势。放眼贵州,全省49种矿产资源储量排名全国前十位,其中21个矿种位列全国前三。开发丰富的矿产资源,是贵州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富矿精开”成为贵州发挥比较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一招。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这一崭新概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新质生产力不仅能推动产业边际收益递增,还能积聚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开辟新赛道。安徽应把握新时代发展要求,积极开辟绿色发展赛道提升市场竞争力,开辟数字经济赛道增强新质生产力,开辟融合发展赛道培育产业扩张力,开辟未来产业赛道厚植经济发展潜力,推进安徽经济由“大”向“强”的再跨越。为此,要实施“包容人才”的政策,积极营造“养人养家养业”的环境,吸引、集聚、留住创新人才,为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保障,为安徽经济由“大”向“强”的再跨越培育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期间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一词,既彰显出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肯定了新产业在孕育发展新动能中的重要作用,更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主攻方向。新质生产力,关键在“新”、核心在“质”。与传统生产力不同,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新产业为主导,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新概念、新范畴,“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一新命题、新战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的新发展,表明了我们党以创新技术,依托产业发展生产力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达到了新高度。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和要素构成,明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功能环境和时代要求,是深刻回答新质生产力理论和实践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正>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为让科技成果转得快也转得好,贵州创新科技政策协调机制,深入探访创新主体技术发展需求,剪断阻碍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细绳子”,推进政府、企业、高校、院所、融资机构等多重力量相互交融、合作共赢的协同创新,畅通转化渠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李雪梅 《奋斗》2024,(2):60-61
<正>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又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对历史发展规律和当今国际竞争形势的深刻把握,  相似文献   

10.
周勇 《新湘评论》2023,(20):11-14
<正>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连续两次提到一个新词汇——“新质生产力”,让人眼前一亮的同时,也传递着许多鲜明信号。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现在提出“新质生产力”?为什么在东北提?让我们一起打开这些问号。“新质生产力”提出的背景全球发展面临困境,需要生产力新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相似文献   

11.
《奋斗》2024,(2):39-42
<正>新质生产力是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生产力,是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对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提出了新要求新导向,是以科技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塑造发展新优势的重要引领。近年来,佳木斯市围绕省委、省政府构建“4567”现代产业体系,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石家庄市鹿泉区以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突破为抓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优化提升科技成果、产业园区、人才服务、金融服务等“四个平台”建设,充分激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以合作模式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鹿泉区联合河北工业大学、  相似文献   

13.
新质生产力     
潘晓飞 《当代贵州》2024,(19):12-13
<正>新质生产力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助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科技创新是其中的关键。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意味着要摆脱依靠大量资源投入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发挥创新链对产业链的支撑作用,促进产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建立高质量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是重点任务。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科研院所走向企业、从实验室跃上生产线,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刘世佳  马琳 《奋斗》2024,(2):54-56
<正>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期间,首次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概念,将新质生产力与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从经济学角度看,新质生产力代表了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更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新质生产力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升级,其术语在科技强国建设背景下出场,其内涵在科技强国建设进程中形成,其特征在科技强国建设实践中彰显,因而新质生产力是在科技强国建设中形成发展的。科技强国建设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有其内在逻辑,即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孕育新质生产力、高素质劳动者创造新质生产力。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须在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中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与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当今时代,随着Chat-GPT、Sora等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火爆全球,科技进步对文化创新的驱动作用越发显著,文化和科技的碰撞为文化繁荣发展创造了新方向和新业态,湖南应发挥自身优势特点,加快培育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为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提供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7.
李可欣  陈婷婷 《先锋》2024,(1):34-35
<正>聚焦前沿生物、先进能源、未来交通、数字智能、泛在网络、新型材料六大领域前瞻培育未来产业,体现出五个方面的考量新质生产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支撑。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的重大机遇,成都如何发力未来产业?今年1月,成都出台前瞻培育未来产业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措施,“瞄准六大重点领域24条细分赛道,塑造未来产业竞争新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发展处处长张实睿介绍。  相似文献   

18.
袁航 《当代贵州》2024,(19):24-25
<正>贵州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主动融入服务国家战略,以人工智能为重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综合算力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一跃成为全国国产化智算资源最多、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首季“开门红”,贵州数字经济动作不断——2月底,贵州首单数据资产入表案例在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完成。3月21日,以国家A级数据中心为标准、规划建设4栋数据中心楼的贵安美的云数据中心开园……  相似文献   

19.
吴超 《新湘评论》2024,(6):10-11
<正>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我国新发展阶段激发新动能的决定力量,为新征程上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20.
<正>“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突出强调了人才要素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性、基础性作用,对人才工作服务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