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马建峰 《前沿》2006,(12):215-216
本文在详细分析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环境所发生的积极变化,同时剖析了阻碍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而提出了推动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内蒙古农村牧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议张文奎,许岢,赵玉峰,周晓东加快农村牧区市场经济体系建设进程,推动农牧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收入不断增长,是当前指导经济工作中急需研究解决的一个紧迫而重大的课题。最近,我们对全区农村牧区分不同类型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政报》2008,(1):41-42
近年来,我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着力实施“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有效促进了农村牧区人口向城镇和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全区呈现出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外省区人员流入我区农村牧区从事第一产业生产的情况。外省区人员的流入,一方面对引进农牧业先进技术和农作物新品种,带动当地农牧民转变思想观念、改进生产生活方式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流人人口与当地农牧民争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等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区现代农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就规范管理外省区人员流入我区从事第一产业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4.
雷云淇  付桂军 《前沿》2015,(3):59-61
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等人的研究证明,等量的人力资本投资所创造的价值数倍于物质资本。2006年以来,内蒙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通过财政转移、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物质资本投资等方式极大改善了农村牧区生产和生活环境,改善了农牧民民生状况。但现代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民生的更大改善需要缔造现代农牧民,使惠及民生的路径由物本向人本转化,通过提升农牧民知识资本、健康资本和流动资本提高新农村建设惠及民生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农牧业特别是农畜产品,是人类生存之本。鉴于我国土地有限,人口增长迅速,农牧业人口居多的情况,确保农牧业稳定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就我们内蒙古来讲,既是地域辽阔和水、土、光、热等资源丰富的农牧业大区,也是基础好、潜力大的农牧业强区。但是,要大力发展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实现内蒙古党委提出的提高财政收入和农牧民收入即“两个提高”的目标,就必须加快农牧业产业化步伐。这既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也是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的重大课题。这就得依靠两个根本性转变才能达到。因为,实行农牧业产业化必然要依…  相似文献   

6.
二凤 《中国减灾》2009,(2):10-11
内蒙古:做足"水"文章 近两年来,内蒙古狠抓农村牧区水利建设,增强了农牧业抵御干旱等自然灾害能力,为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 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面对当前的旱灾,内蒙古进一步加大农村牧区水利建设力度,通过打机井、筑塘坝、截潜流、建泵站、修渠道以及新建小型水源工程,提高农牧业的防灾、避灾、减灾能力.全区今年将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300万亩.  相似文献   

7.
农村牧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是在稳定农牧民家庭经营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基础上进行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牧民家庭经营将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沿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专业化的发展又要求广泛的社会化服务,专业化和社会化是互为条件,互为前提的。建立和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既是农牧区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农牧区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加快农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是深化农村牧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引导农牧民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由之路。本文试从我们地区农村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李利芳 《前沿》2014,(21):28-30
农村牧区是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中之难。本文在对内蒙古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作基本定位的基础上,分别从经济基础、制度体制、劳动力素质、自然资源禀赋、社会保障、基础设施方面分析内蒙古农村牧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性所在;然后结合内蒙古农村牧区的实际,借鉴国外和国内其他地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小康目标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内蒙古农村牧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政报》2009,(8):38-39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有关“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引导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人员向建筑业转移并实现稳定就业,根据目前全区建筑业吸纳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的实际,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扶持发展我区建筑劳务分包盆业、促进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人员向建筑业轻移并实现稳定就业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0.
看!内蒙古的农牧业"火"了!农村牧区的经济"活"了!农民、牧民的腰包"鼓"了!现今,内蒙古农牧业和农村牧区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2005年、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连年获得大丰收。2005年,6月末全区牲畜总头数首次突破1亿头只大关。前三季度,全区猪牛羊肉产量99.26万吨;牛奶产量398万吨。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农  相似文献   

11.
一年之季在于春,关注广大农村牧区,不仅要关注农牧业生产,更要关注农村牧区的思想政治工作。本期“盟市传真”栏目刊发了2篇反映赤峰和锡盟农村牧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通讯,他们的做法和成效对做好农牧区思想政治工作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达布 《思想工作》2004,(2):20-21
一年之季在于春,关注广大农村牧区,不仅要关注农牧业生产,更要关注农村牧区的思想政治工作。本期“盟市传真”栏目刊发了2篇反映赤峰和锡盟农村牧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通讯,他们的做法和成效对做好农牧区思想政治工作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达日瓦  王义和 《前沿》2010,(15):25-28
近年来,我区农村牧区广大基层团组织在工作条件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恪尽职守、努力拼搏,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是首先应该肯定的。但与此同时,我区农村牧区基层团组织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团组织职能的履行和作用的发挥。本文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加强内蒙古农牧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对繁。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牧区发展这个核心目标,按照“两线三区一中心”的总体发展思路,全面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和“菜篮子、奶瓶子、肉架子、草料子”工程,大力推进科技工作,抓龙头、建基地、创特色、促流通,进一步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农牧业结构。积极培育特色产业,现代农牧业得到长足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狠抓农牧业生产,确保农牧业经济健康发展。以抗灾保畜、接羔育幼和畜疫防治为重点,积极组织群众加大…  相似文献   

15.
王利清 《前沿》2011,(23):148-151
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是目前内蒙古牧区又好又快发展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基于163份调查问卷分析,规避牧区转移劳动力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匮乏引发的就业风险,政府应强化就业职业培训,推行就业准入控制;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实时跟踪转移就业劳动力;实现转移劳动力失业保险与再就业的有机结合;建立牧区转移劳动力市民化制度。  相似文献   

16.
《松州》2015,(5)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就事关"三农"改革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方向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为新阶段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赤峰市是一个农牧业大市,如何通过大力推动城乡一体化,让农牧业强起来,让农村牧区关起来,让农牧民富起来,不断提高农村牧区公共服务水平,有序推动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开创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共进的良好局面,是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政报》2002,(5):23-25
近年来,随着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及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推进,农村牧区各类专业合作社、农牧民协会、私营贩运大户等民间中介组织迅速兴起,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在发展农村牧区经济,特别是组织和引导农牧民进入市场、搞活农畜产品流通、促进农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正处在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化农牧业转变,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的重要时期。在上述三个转变过程中,我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三种趋势:一是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农畜产品的价格呈周期性变化,农牧业和农牧民不仅承担自然风险,而且开始承担市场风险;二是发展农牧业的任务不再单纯解决农畜产品总量短缺的问题,已经出现了稳定增加总量和调整产品结构并重的态势,开始向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根据市场需求,靠提高品种质量来增加经济效益,已开始成为农牧业…  相似文献   

19.
王关区  刘小燕  文明  韩成福 《前沿》2013,(17):90-93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内蒙古农牧业发展承担着保障农牧民收入、保障国家和自治区的粮食安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等重大责任。内蒙古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有诸多问题值得关注,需要深入研究、逐步缓解。  相似文献   

20.
如何做好农村牧区贫困人口的救助工作?近几年来,青海省针对这一问题做了一些有益的研究和探索,初步探索搭建完成了以受灾灾民救助为基础,以“五保户”供养、农村牧区特困家庭救助为重点、以特困群众医疗救助为补充的青海省农村牧区贫困人口救助工作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保障了青海省农牧区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打开了我省新时期农村救灾救济工作的新局面。完善“四个体系”,落实“三项任务”,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青海省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经济欠发达省份,农牧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65%。目前全省有贫困人口145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