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族际政治整合基础说明了一国族际政治整合的缘起问题,是多个民族共存于一国的条件,能够消解民族自决权和国家主权间的张力,暗含了一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基本走向,既具一定的普遍性,又因历史上民族关系、现实中民族状况、国家制度性质和发展水平等因素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中华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互动交融中形成了广泛而深刻的共同利益、有效而连贯的制度设计、渊远而厚实的文化积淀,为族际政治整合、族际关系和谐、民族国家复兴奠定了坚实的认同基础。未来中国深化族际政治整合需不断夯实诸项基础,才能准确把握族际关系良性互动方向和路径,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统一民族国家的认同,增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现实力量!  相似文献   

2.
做好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渠道。要把城市民族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要把“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作为城市民族工作目标来抓;要把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作为当前城市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少数民族人口不断增加,各民族间的交往和联系日趋频繁和密切,城市民族关系的地位和影响日趋重要,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成为城市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武汉市坚持探索和加强民族工作机制建设,加强"八个机制",确保"八个到位",有力地维护了和谐的城市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4.
族际政治整合是多民族国家的一套维持机制。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需通过族际政治整合来协调族际关系以维持国家的统一与稳定。族际政治整合的展开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价值取向。当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应坚持异中求同、刚柔并济、稳中求进、多维互动的原则,坚持以国家政治共同体的统一与稳定、族际关系的和谐、边疆的稳定与民族的团结、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与发展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方法和技巧,为散居在城市社区的少数民族提供专业化、人性化服务,是社会工作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由此,从分析城市散居少数民族在社区中的困境入手,剖析民族社工的工作性质及应强化的工作重点,并进一步给出了拓展民族社工工作的建议。民族社工工作事关社会和谐,亟需加大民族社工的工作力度,推动民族社工工作向纵深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正值城市化的高峰期,城市外来人口数量逐年攀升。在城市多民族的交往过程中,以民族宗教为导火索的民族摩擦问题不断。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转变政府对城市少数民族宗教工作的管理思路和模式。同时,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即外来少数民族本身,将政府宗教工作的外在引导转移到少数民族宗教文化内部的自我调节上,进而形成少数民族对城市化的良性适应机制。在处理城市民族关系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对神圣宗教融入世俗社会,强化国家认同,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共建和谐社会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7.
民族和谐是中国社会整体和谐的重要方面,民族和谐的理论是对党的民族理论的新发展。民族和谐的目标是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亲如一家。当前影响城市民族和谐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城市有关部门要正视民族问题,激发城市的社会、社区、社团活力,做好民族工作,解决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和谐。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我国城市民族工作积累了典型经验,北京、上海、深圳、义鸟等城市形成了城市民族工作的模式,但仍然面临着少数民族人员流动加速、矛盾问题增多且涉及面广、文化层次差距拉大、改善民生任务突出等艰巨复杂的矛盾,本文提出了健全城市民族工作法律体系、创造有利于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环境、抓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加强基层社区建设等建议,更好地促进城市民族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民族工作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阶段,城市少数民族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城市少数民族工作面临着一些新挑战。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民族工作,要推动民族工作社会化,处理好政府、民族社团、民族成员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城市民族成分不断增多,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不断加大,给城市民族工作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多年来,我们的城市民族工作从抓领导,提高认识;抓发展,加快发展步伐;抓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抓管理,探索工作新思路;抓稳定,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等方面入手,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积累了许多有效的经验。但通过调研发现,在城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针对城市少数民族的扶贫济困等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必须围绕加强城市民族工作立法、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和使用、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对城市民族工作的投入力度等内容,进一步做好我省城市民族工作。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关系。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向深度拓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是民族关系的前提基础,互助和谐是民族关系的精神纽带。民族关系涉及不同民族之间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权力和利益、意识和感情等问题,影响着族际关系的格局与国家的稳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认真研究民族关系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由之路。少数民族面对地缘结构解体、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化进程的潮流,都市少数民族文化将面临的汉化和西化,民族结构在充满张力和无序调适的变迁演化过程中需要进行应变。文化自尊心表现强烈的城市少数民族民族心理要在这样的激变中守护民族主体文化,同时更要适应社会发展潮流与各民族和谐相处,通婚关系中的民族关系更需要相互的理解与尊重。在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政策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对民族自身和地方民族关系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国家政策的因地制宜和与时俱进也是民族国家发展进步与持续发展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国内民族因素问题丰富和复杂.民族素质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内容,民族素质状况制约着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提高民族素质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内部的族际关系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极为重要的表现,中华民族内部族际关系的好否,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强弱的重要反映,发展族际的平等、和谐、团结、互助、协作关系,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的意义;各民族的发展繁荣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只有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差距,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到城市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由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城市文化差异较大,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生活层面、经济层面、心理层面的适应存在一些问题。为了适应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饰文化、语言文化、婚育文化、饮食文化等方面逐渐发生变化。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能力,应积极回应和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的民生诉求;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提高和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能力;积极开展民族文化和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城市更好地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5.
加强城市社区民族工作在于服务各族群众、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是民族团结、社区和谐、社会稳定的需要。当前,城市社区民族工作要完善以党政为中心、全社会参与的"共治"治理网络,增强城市社区民族工作的整体性与协同性,进一步创新城市社区民族工作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6.
如何实现族际和谐是当今多民族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各民族之间形成了相对和谐的族际关系。但由于民族问题的复杂性,一些影响族际和谐的因素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构建和谐的族际关系,是当今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晚近西方兴起的以解决多元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协商民主理论为我国构建和谐族际关系提供了新视角。协商民主所强调的平等协商、沟通交流、互助合作等原则对于我国构建和谐族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该地区的和谐稳定是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民族团结、稳定成了大局。但是,少数地区仍有动乱。其深层原因除了政治、经济、国外敌对势力外,我国深层民族问题还突出反映在文化上。解决民族深层文化问题,是当前维护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大局。  相似文献   

18.
当前西北边疆地区分裂势力再度抬头,使该地区民族问题再度成为关注焦点。本文在剖析西北边疆地区民族问题的特征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族际教育公平、促进族际公平就业、强化国人意识、调整民族政策等5个方面缓解西北边疆地区民族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让城市更好地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郴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来郴务工经商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不断增多,常年保持在2000余人,其中以新疆维吾尔族人员居多。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和全国城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城市民族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着力创新思路、健全机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里,因族际婚姻而促成民族的融和是一种亘古通今的社会现象,它强化了中华各民族的大团结、大凝聚,是使中华各民族凝聚为有机整体的重要因素.有意识地扩大族际婚姻范围、建立良好的族际婚姻关系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