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当前,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保护环境、关爱地球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各国的教育都在强调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我国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影响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保护环境应该纳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历史教师可以选取有关反映环境问题的典型事例,充分挖掘其中隐含的环境教育思想,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继而践行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
加强环境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环节。环境教育要抓好四个方面 :政府应加强对各级官员的教育 ,提高他们的生态环境意识 ;高等学校应进行全方位的环境意识教育 ;把环境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或者说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强化基础教育中的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了解决好环境问题,必须在全民中树立环境意识,提倡环境道德,把人类的道德规范扩展到生态环境中去,从而在人类与环境之间建立起和谐共存的新型关系。本文通过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给人以警示,唤醒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4.
公民生态意识培育是转变公民不正确的生态观念,提高公民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科学认知程度,帮助公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规范日常生态行为和遵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自觉意识,提升其参与生态保护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厘清公民生态意识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提高教育实效性为目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念探讨公民生态意识培育生活化的内涵及脱离生活化的教育现状,明确公民生态意识生活化的实现路径,是新时期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及生态文明教育的特殊任务,也是切实提升公民生态文明素养,助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信息环境的环境化"问题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对日渐多元化、复杂化的社会环境认知和形成相应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重要机制。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以当代大学生为特定对象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两课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职学生公民意识的强弱标志着其作为国家主体的自我觉醒和觉悟的程度,公民意识应包括国家意识、法治意识、民主意识、公德意识四个方面。高职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应从高职学生情感、思维和行为三个方面着手并与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意识教育、生态教育、道德意识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环境犯罪适用非刑罚措施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故意或过失实施的污染或破坏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情节严重且触犯刑律的行为。环境犯罪具有主观恶性不深、人身危险性较小等特点,为非刑罚措施在环境犯罪中的适用创造了条件。在环境犯罪中适用非刑罚措施,使主观恶性不大的犯罪人用自己的劳动恢复被破坏的环境,从而达到提高环保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生态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又日趋严重。造成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保护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应着力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农民生态环境意识;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保障农村生态环境公平;加大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力度,推进农村环保法制化;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9.
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影响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是对旨在影响公民结社行为和民间组织活动的各种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的统称,这些规则的集合体是决定公民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表现出选择性鼓励和选择性限制相结合的政策取向,由此出现公民社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制度性因素并存局面。现行监管体制以限制和控制为主要政策取向,客观上制约着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与和谐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建设“培育服务与监督规制并举”的能促型民间组织管理体制应当成为优化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0.
环境是人类一切活动的依托,也是影响人类活动的重要因素。教育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接收效果的高低,创设有效性的教育环境是提高高校教学成果的基本要求。高校政治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对教学环境的要求,如何创设高校政治教育课堂的教育环境是所有高校政治老师共同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的环境行政诉讼制度及实践存在许多问题,原告资格狭窄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一原因导致了环境行政起诉权严重受到限制,缩小了对环境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范围。完善之法是从对传统行政诉讼理论和制度的修正及我国国情出发,逐步放宽对环境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和起诉权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日益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要求我们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加强环境道德观教育成为新世纪的重要课题。具体而言,应该在青少年学生的素质教育中注入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环境道德情感、意志和习惯,加强环境法制观念。青少年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未来人才,需要继承我国悠久的环境保护传统,克服当前环境道德不良的种种表现,将“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看作历史赋予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环境决定着青少年的意识和精神,并最终决定着他们的行为和方式。社区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空间。社区文化环境建设的好坏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森林公安是生态文明的守护者,承担着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维护生态文明的重要职责。森林公安院校的学生是未来的森林卫士,通过各种途径对他们进行环境道德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以及人们环境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有关环境问题的法律纠纷也越来越多。但由于我国环境方面的立法存在不健全之处,从而导致许多环境纠纷长期得不到合理解决.致使污染受害者的合法环境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进而使矛盾激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探讨如何树立环境权观念以及确立环境侵权责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的养成是端正学生从警动机,提升学生“岗前职业意识”的必然要求,是创办公安院校教育特色的生命力所在,是保证我国公安队伍政治坚定、纪律严明的有效途径。时代的发展,公安工作环境的改变,必将对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的培养提出新要求,公安院校必须顺应时势,不断创新学生警察意识的培养方式,拓展培养途径,与时俱进,切实发挥培育公安英才的人才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农民环境维权问题是环境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从环境公正、国家与社会关系、社会文化三种视角对与国内农民环境维权有关的研究来看,目前国内的研究尚处在探索与起步阶段,开展农民环境维权研究应持多学科合作思路,开展更多的以理论为导向的实证研究和以农民“行动主义”为取向的研究,并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互联网经济时代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其中营商环境成为各国高度关注的重要指标。优化营商环境的目的在于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增强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以及更好扩大开放。我国努力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尤其是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是当前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着法律制度不完善、执法不严以及行政审批效率低、司法监督机制不健全以及审判效率低、公众法治水平参差不齐以及部分市场主体法治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需要健全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以及严格依法行政、保证司法公正和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等。  相似文献   

19.
西部区域生态环境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全局性的重要意义。从地缘法律文化和国家立法的双重视角考察,西部区域生态环境法治建设面临的主要障碍因素是西部社会主体对法律的需求不足,国家环境立法尚不能完全适应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旗帜下,全面重构我国环境立法,并着重解决好西部地区性差异对环境法律的特殊需求,充分关注西部环境习惯法文化的合理价值。  相似文献   

20.
自然价值是环境伦理学的重要研究问题。正确认识自然价值对自然本身及人类的生存发展,必须突破人类中心主义及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之处,正确认识自然的内外在价值,倡导尊重自然的伦理取向,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生共荣的价值观,使二者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