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劳动关系不和谐,不仅不利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那么,怎样才能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呢?我认为,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首先要解决一个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即:社会主义的劳动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的劳动关系时曾经指出,资本主义的劳动关系是雇佣关系。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是剥削者、压迫者,工人则是被剥削者、被压迫者,劳资双方的利益是对…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社会各种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不断涌现,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就必然有遵循一定的价值原则、价值标准和价值目标来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这也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问题。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民族关系的特殊实际,形成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价值诉求。构建和谐民族关系要做到加强党的领导、维护国家统一、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晓燕  王金柱 《求实》2002,(1):21-23
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深化对劳动、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是时代的要求。本文认为 ,正确理解、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根本问题是 ,如何将它们应用于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 ,如何运用其理论精髓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并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要做到这一点 ,需要在理论上搞清楚这样一些问题 :即价值、资本和剩余价值这些范畴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具有的一般性 ,并且要承认劳动力是资本 ,劳动者是投资者 ,有权分享利润。劳动力资本化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指向 ,也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劳动者资本联合和劳动联合基础上的个人股份所有制 ,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要形式。在现阶段 ,正确理解、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劳动价值论是更好地贯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基础。当前 ,一个突出问题是要对私有经济和混合经济中的私有成分要正确看待 ,合理评价。从长远看 ,私有制经济也要经过劳动力资本化进行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 ,使广大劳动者走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分配正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瑞勇 《求实》2005,1(7):51-53
分配正义是人类世代向往的目标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谐社会是分配正义的社会。分配正义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利益协调机制,是和谐社会制度文明的重要标志。合理正义的分配使社会成员之间形成互惠互利的团结与和谐关系,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5.
王俊杰 《求实》2013,(1):49-52
利益协调既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途径。当前,企业与劳动者利益矛盾,既有经济性的,也有非经济性的。协调企业与劳动者的利益关系,要做到经济利益协调与非经济利益协调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企业工会与企业党组织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保护消费者权益与构建和谐消费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指自然、社会与人相互关系的和谐发展,具体包括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和谐.其中,构建和谐的人与人的关系,调节好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公平地分配社会财富,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指向,也是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7.
劳资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要构建实现全社会效率跃迁的规则体系需要劳动与资本关系的和谐。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要形成劳动者能力的平等、要优化资本与劳动的比率、要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改变劳动与资本收益的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8.
杨耀峰 《世纪桥》2012,(19):12-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要求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为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适时地提出了构建和谐企业的重大决策,制定了构建和谐企业的目标,为建设和谐企业指明了方向。构建和谐企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成份、就业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进一步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这就导致了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矛盾和新挑战。如何掌握新情况、解决新矛盾、迎接新挑战,迫切需要加强企业政工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政工队伍,这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法治障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泽胜 《学习论坛》2007,23(3):69-71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不仅存在着立法和执法障碍,在守法方面则存在用人单位劳动用工违法或规避法律,用人单位恶意拖欠劳动者劳动待遇,用人单位提供给劳动者的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等守法障碍。因此,应当采取建立和完善平等的劳动法律制度,强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责任制度,完善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建立和完善劳动者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劳动者帮助制度等法治对策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劳资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要实现全社会效率跃迁的规则体系需要劳动与资本关系的和谐。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要形成劳动者能力的平等,要优化资本与劳动的比率,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改变劳动与资本收益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1.
建设和谐文化,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应是在继承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优秀成果、借鉴现代西方文化积极成果基础上综合创新而形成的现代文化形态。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要处理好主导文化和多元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关系,为社会和谐提供文化价值理念、营造文化氛围、创造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2.
生产决定分配,收入分配与价值创造是直接相关的。我国现行的分配原则虽然在实践中会导致“资本剥削劳动”的现象出现,但在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和产权制度变迁导致劳动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情况下,由于资本和劳动的提供怍为自然人不能完全分开,会使得这种“剥削”与社会不公的关联大大减弱。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按要素贡献分配原则可以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均衡、法律法规健全的条件下,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以及由它决定的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能够同时实现和谐,从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和谐,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和谐也是可以同时实现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其存在的合理依据。加强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生产力思想。这体现在对生产力地位、作用和构成要素、发展主体的认识上。尤其是关于生产力标准的理论观点上。他坚持了对社会主义本质阐述和对社会主义建设判断的统一.明确生产力发展的目标是建设“小康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通过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生产力思想的比照,考察其中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没有党内和谐就没有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内和谐。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按生产要素分配实质上是按投入生产过程的各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贡献进行收益分配,其理论依据是使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价值论和使用价值论为依据,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新刚  吴倬 《理论学刊》2008,1(4):62-66
哲学的实践论转向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方法论变革的深层理论动因.哲学的实践论转向带来发展理论方法论的变革.方法论变革使马克思解决了发展中理性缺失和价值缺失的问题,实现了发展的理性维度和价值维度的辩证统一,从而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发展之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方法论变革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建设节约型政府理念的核心意蕴就是政府与自然的和谐。广义的和谐社会也就是一种政府与自然和谐的社会,既包括政府如何引导社会改造与利用自然以实现自身存在与发展的需要,也包括政府如何引导社会改造和完善自身以遵循和顺应自然的需要。构建政府与自然和谐的路径主要在于强化政府的节约意识和建立健全政府的节约制度。  相似文献   

19.
坚持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和实体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带根本性的科学真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多角度拓展和加深对生产劳动、经营管理劳动、科学技术、社会必要劳动、资本有机构成等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道德进步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一个社会的政治使命,同时也是道德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在我国社会转型阶段,现代社会生活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对和谐社会建设和道德进步提出了全新要求。道德的进步,必须为构建和谐社会创立伦理规范。道德冲突的消解和转化,必然为社会和谐奠定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