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法院调解制度概述 用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是我们党领导下的人民司法工作的一个优良传统,也被西方誉为“东方经验”之美称。我国的法院调解,是指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民事权益争议自愿、平等地进行协商,以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法院调解首先是一种民事调解,只存在于民事诉讼活动中,其次,法院调解相对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以及仲裁程序中的调解等来说,法院调解是一种诉讼中的调解。  相似文献   

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本质上是民事诉讼。现在民事审判很注重调解。这种民事审判理念的转变同样要体现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  相似文献   

3.
黄守冠 《特区法坛》2003,(77):28-29
近几年来,在民事审判工作中,我们抓司法公正,提高办案效率,节约诉讼成本,为促进当事人的调解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一些基层法院调解工作仍不尽人意,主要原因是审判人员对调解原则把握不好,从而使法院调解结案率不高,得不到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4.
诉讼调解是我们国家重要的诉讼制度,也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和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方式,对此,我国《民事诉讼法》作了专门规定。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总结我国长期以来诉讼调解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和结合法院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先后作出了《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进一步发挥诉讼调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积极作用的若干意见》,对诉讼调解作了更为详细的规定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图根据这一规定和意见并结合自己的审判工作经验,对我国民事诉讼调解的特点、原则、方法和应当注意的问题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人民调解协议书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实现调解工作和司法审判工作有效衔接,是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内容。规范调解协议书的制作,显得特别重  相似文献   

6.
张莹 《法制与社会》2011,(1):120-122
合理行使裁量权是法官正确判案的重要务件,这一点在民事审判中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对民事审判裁量权的合理规制进行了初步探讨,首先阐述了民事审判裁量权存在的必然性,进而对实践中行使民事审判裁量权的各种情形和一些弊端进行梳理和分析,最后从加强立法、完善程序、提升法官素质和促进审判独立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对法院调解制度的优化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晓红 《律师世界》2002,(10):31-33
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所涉及的方面是十分广泛的,调解制度的优化更新也是其中一个令人瞩目的焦点问题,我国民事诉讼中历来重视调解,调解结案率居高不下,并逐步形成与计划经济相契合的调解主导型审判方式,然而这种体制与市场经济的旨趣却相去甚远,随着这种体制的逐渐老化、僵硬,缺点弊端不断暴露,对其进行优化调整迫在眉睫。一、调解制度之历史探源长期以来,我国法院主要采取调解方式处理民事、经济纠纷,并由此逐渐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调解主导型的民事审判方式。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法院调解制度肇始于新民主主…  相似文献   

8.
徐力 《中国审判》2009,(3):88-91
我多年从事民事审判工作,与许多同行都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当前民事审判工作面临最大的困难是难以实现案结事了。“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要求,已作为新的历史时期法院民事审判工作基本原则而为广大民事审判法官领会,“案结事了”成为法官审理每一件民事案件明确、具体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为方便当事人诉讼和人民法院就地进行案件调解工作,提高审判效率,节省诉讼资源,进一步加强最高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现就人民法院受理共同诉讼案件问题通知如下:一、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依法由基层人民法院受理。受理法院认为不宜作为共同诉讼受理的,可分别受理。  相似文献   

10.
法院调解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方式,因此,调解在审判实践中被广泛的使用。然而,司法实践中发现个别人钻法律的空子,通过调解的形式掩盖非法的目的,损害其他民事主体的利益。这种情况从近期我院受理的相关案件上充分反应出来。  相似文献   

11.
家和万事兴,国安享太平。“和谐社会”建设要求人民法院“和谐司法”。澄迈法院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大目标,在民事审判工作中,不断优化调解方式,创建充分审判调解新机制,大胆探索适度延伸诉前社会热难点问题的化解机制,妥善调处容易引发不安定因素的群体性民事案件,力争通过调解摆平矛盾纠纷,扎扎实实解决事关民生、民利、民心的各类民事纠纷,把司法为民的宗旨落到实处,以和谐司法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连续5年没有出现因审判引发群众上访和重大申诉的事件。  相似文献   

12.
民事调解是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解社会矛盾,解决人民群众纠纷的有效手段。新民诉法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民事调解检察监督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着重调解”是我国旧的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一项重要原则。1991年4月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把“着重调解”原则祛除,这应该说是在我国法制建设过程中,法律进步的标志。笔者在这里却强调“审理民事案件应着重调解”,也许是笔者观念落后,观点陈旧,不与时俱进,但结合审判实际,笔者认为“着重调解”为时不过。  相似文献   

14.
典型事迹:在河北省三河市人民法院工作24年来,殷玉莲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团结带领分管庭室干警,勤于钻研,勇于争先,创造出多项工作亮点,刑事审判、刑事附带民事调解工作、青少年维权、信息宣传、纪检监察、司法技术等工作多年来一直处于廊坊乃至全省法院系统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5.
唐红娟 《中国审判》2013,(11):60-61
<正>李福见1972年7月出生,瑶族。2000年暨南大学法学本科专业毕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工作,现任民事审判二庭庭长,二级法官。工作期间,先后被清远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清远市法院集体三等功"、"民商事审判调解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2012年他撰写的民事裁判文书于2013年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优秀裁判文书"。在今年年初的全国法院"两评查"活动中,李福见所撰写的民事裁判文书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优秀  相似文献   

16.
徐俊琪 《法制与社会》2011,(23):254-254
法院调解在民事诉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民事审判中最富有特色的制度。心理疏导法是法官在调解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民事调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法院调解的相关概念为铺垫,并结合案例探讨了心理疏导法在法院民事调解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矛盾纠纷以诉讼形式进入到法院,对审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一新情况,山东省东营市两级法院坚持依法办案与服务大局有机结合,从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角度出发,把“调解优先,调判结合”作为新时期民事审判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司法能力,促进社会和谐,湖北省通城县人民法院着力在"三项重点工作"创新社会管理上做文章,通过延伸立案窗口职能、延伸民事审判触角、推行刑事审判职能向审前判后延伸,案件调解率大幅度提升。今年1至7月,民商事案件调解率达到了70%,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率达91%,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预立案"延伸立案窗口职能2012年5月,通城法院对近一年来调解、撤诉结案的案件进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初以来.我国的司法系统重新大力提倡调解的结案方式。尤其是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台后.更是将调解的风潮推进到民事审判系统的各个角落。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现实调解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少制度和具体工作上的问题有待解决和完善。本文从对调解申诉的情况调查着手.从为什么要规范调解、为什么调解、如何改善调解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力求探寻发现并解决目前我国民事调解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结合工作实践,创造性提出尝试设立调解意愿书、调解期限和次数限制等具体措施。同时,对于恶意调解现象的防范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理论界关于民事检察调解工作的存废争议出发,思考了民事调解工作存在的必要性,与此同时也剖析了当前民事调解工作在司法实践中的不足,进而从四个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希望能达到推进民事调解工作创新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