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11月6日至7日,"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在海南省海口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代表130余人参加了此次年会。本次年会由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主办,海南大学法学院承办。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林中梁秘书长,海南省政法委副书记、海南省法学会施文常务副会长、海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韦勇教授和海南大学法学院院长王崇敏教授到会致贺辞。  相似文献   

2.
韩松 《法律科学》2006,24(6):163-165
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0月19日至10月21日在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宾馆召开。来自全国各地法学期刊编辑部的6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总编辑陈桂明教授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法学研究》常务副主编张广兴编审,副会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学习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广泛深入地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活动,日前,司法部、中国法学会联合举办了首都法学界学习宪法座谈会,邀请首都法学界部分专家学者畅谈学习宪法的体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民经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家福,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会长巫昌祯,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教授、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徐显明,北京大学副校长、教授、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会长吴志攀,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信息法学研究会会长刘海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中国法  相似文献   

4.
李仁玉教授     
《法学杂志》2012,33(8):1
李仁玉,男,1961年10月生,安徽省太湖县人,现任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法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民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比较法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企业法治与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民法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  相似文献   

5.
《中国法学》2012,(1):192
<正>2011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暨第二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颁奖仪式在深圳举行。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员会副书记王乐泉同志,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出席开幕式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开幕式由中国法学会会长韩杼滨主持。中国法学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会长刘飏代表常务理事会做了工作报告。27日举行的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会选举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陈冀平为常务副会长。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学》2013,(2):2
<正>2013年1月31日,《中国法学》杂志编委会扩大会议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杂志编委会主任周成奎主持了会议。出席会议的编委有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高铭暄教授、中国政法大学陈光中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张晋藩教授、社科院法学所李林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应松  相似文献   

7.
《行政法制》2001,(6):24-24
覃有土,男,1945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校党委常委、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法学教授、民商法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及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兼任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民法经济法研究会理事、武汉市法学会副会长等职。  相似文献   

8.
西法大学人     
《法律科学》2009,(3):F0002-F0002,F0003
强力教授(经济法学院) 强力,男,汉族,陕西彬县人。1961年10月出生。1983年7月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西北政法大学教授、经济法学院院长、金融法研究中心主任、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主要社会兼职: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法学会金融法学研究会会长、陕西省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陕西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9.
2008年11月6日至7日,全国法院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暨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2008年年会在山东济南召开。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致信大会表示祝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理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军主持开幕式,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法学会审判理  相似文献   

10.
方世荣。男,1956年12月4日出生,法学博士,中共党员。现任中共湖北省委党校副校长、湖北省行政学院副院长、法学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组导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研究会副会长;为全国知名中青年行政法学家。1983年本科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  相似文献   

11.
宪法的法律属性是宪政制度的价值所在,宪法的一切价值及其制度设计都以宪法的法律属性为基础和中介。本文从价值、规范和实践三个层面上剖析和回答了宪法的法律属性所关涉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公私法的划分对冲突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外国公法是否可以作为准据法?对于这一问题在国际私法学界是有争论的。本文在分析了公私法的划分在实体法和冲突法上的不同表现后,重点论述了外国公法作为准据法的可行性,和实现外国公法成为准据法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政法学刊》2016,(3):5-13
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法学承担着重大的使命,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围绕保障"十三五"规划有效实施,以中国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在分析论证现代化经济治理创新和硬法、软法基本定位的基础上,对经济领域软法的引入应用及其与硬法的有机结合,提出了较为前卫和实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现代法学》2017,(4):134-149
刑法的修正需要考虑变动的社会经济条件,而在变动的社会经济条件之中,国际关系的变化当然也需要考虑。刑法的修正需要国际法视野,国际法视角之于刑法修正的重要性,在于其既会影响我国外交战略转型所需的国内法制的配合,又会影响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国民利益的有效保护,还会影响我国在参与国际法治建设方面的正面形象。我国当前刑法,无论从所确立的管辖权体系而言,还是从刑法目的和犯罪定义的角度而言,抑或是从分则具体罪名的角度来看,国际法视野都不同程度地缺失,因此需要适当修正。  相似文献   

16.
周江 《法律科学》2007,25(4):152-158
法律规避行为,应指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利用某一冲突规范,故意改变构成冲突规范连结点的事实因素,以避开本应适用的强制性法律规范,从而使另一种对其有利的法律得以适用的行为.在构成要件上,它实质上是在一个动机的驱使下两个行为的结合.并且法律规避行为不属于法律行为的范畴,其法律效力也无从谈起.目前的禁止法律规避制度由于其自身不可改良的缺陷使它无法稳定而趋向消亡.在取消禁止法律规避制度后,依托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即可使一国的法律系统维持自身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This essay investigates the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early Greek cosmology and legal theory. In particular, it demonstrate that spatial and legal concepts developed hand in hand, and that it would be mistaken to assume that legal terminology in cosmology, and/or spatial terminology in legal texts, are best read metaphorically. This state of affairs may be contrasted with contemporary legal theory, which often employs spatial terms metaphorically. The principal authors I␣consider are Solon, Anaxamander, Heraclitus and Parmenides. The essay concludes that justice and space/place were, for the Early Greeks, often equated—that distinct differing meanings for the two were not yet clearly established, and so, in a sense, there was both a spatial component to law, and a legal component to space.  相似文献   

18.
法的功能和法的作用辨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法的功能和法的作用是形式上相似而实质上有别的两个事物。法的功能是法所固有的内在属性,而法的作用是被赋予和设定的;法的功能是法所固有的稳定属性,而法的作用则需常有变动;法的功能是法所固有的应然属性,而法的作用则具有现实的指向。法的功能主要是描述性的,法律人应把握法的功能的天然禀性,尊重法的规律来发现和表述法的功能,使法的功能的潜质尽可能得以实现,而不要去做形式上所谓“充分发挥”而实质上则属于画蛇添足的徒劳工作。法的作用主要是规定性的,法律人应在充分利用既有条件的基础上,更好地创设和发挥法的作用,使其能够适合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9.
公私法的划分与法的内在结构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公私法的划分是法理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须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回顾了公私法划分的历史 ,评析了学者们关于公私法划分的根据 ,对公私法的含义进行了新的阐释 ,认为公私法的划分是法的内在结构问题 ,划分公私法的直接根据是法律调整的不同方法 ,而法律调整的方法 ,基本上或主要地决定于法律调整的对象。明确这一问题 ,有利于澄清长期困扰法理学界的一些重要问题 ,以便根据法律调整对象的不同和实际生活的需要 ,选择最佳的法律调整方法 ,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税收基本法的"母法"地位质疑--兼论税收基本法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英 《法学杂志》2005,26(1):58-60
制定税收基本法是件大事,它不仅有利于调整税收关系,而且为弘扬现代税收法治思想提供了契机。本文拟从立法角度,对税收基本法的地位、效力和价值进行分析论证,并对学术界比较流行的观点“税收基本法是税法体系中的母法”提出质疑,并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