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税收国家及其法治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国家源起于现代意义的税收,税所具有的公共对价性、非营利性与国家的民主法治性结合而成税收国家,税收国家必须反映公共目的及国家目的的两个面向。没有税收国家,就不可能有以经济自由为中心的实质法治国家;反之,税收国家须营造一个完善法治的构造。税收国家的法律主义、平等主义和人权主义原则起源于财政民主理念,以此为导引完善财政立宪制度、财政分权制度和相关程序制度,由此为税收国家权力运作设定一个起码的边界。  相似文献   

2.
税收优惠政策是指税收主权国家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或经济目的,通过制定倾斜性的税收政策法规来豁免或减少经济行为或经济成果的税收负担,是国家利用税收杠杆对社会经济运行进行调控的一种手段。本文主要阐述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的问题以及其完善情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营业自由角度对市场经济下的国家和商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营业自由是契约精神的反映,国家要达到国富民强必须对商人进行正确定位,也必须切实以契约精神为指导来保障商人的人身、财产和营业自由,为商人提供最大的自由方可促成经济繁荣,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4.
责任主义原则及其例外——立足于客观处罚条件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刑法是责任主义刑法,责任主义原则是法治国国民自由保障之基石.但责任主义原则并非没有任何例外的教条.客观处罚条件是基于刑法以外的目的设定即控制风险的公共政策需要而设置的犯罪成立条件,是责任主义原则的例外.现代刑法体系中刑事责任基本原则与刑法例外规范共生共存的现象具有规律性.现代社会的刑法既要恪守刑事责任基本原则,以保障国民自由与安全,又要根据控制风险的需要,合目的、有节制地对刑事责任基本原则创设诸如客观处罚条件等必要的例外.  相似文献   

5.
谈市场经济的税收法制建设廖楚晖,郭锐一、税法在市场经济运作过程中的重要意义1.实现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需要税收法规的保障发展市场经济是要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加强宏观管理,而税收则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同时,发展市场经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还将...  相似文献   

6.
婚姻是一个亲属契约,可自由地结合也可自由地分离。国家为保障由于各种原因无法继续婚姻生活的当事人利益,设置了高效率、低成本的协议离婚制度。但是,不可否认,过于自由的协议离婚对子女、家庭以及整个国家的稳定都是极其不利的。由此,本文提出:对协议离婚进行必要的限制,最大限度保护家庭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平等、自由和公民权利的经济观赵世义宪法产生于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资本主义时期。公民身份的普遍化,平等、自由和公民权利获得宪法保障,以及宪法的诞生本身,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君主专制下得到政治自由和从国家法令的干预下解放出来的价格和工资,这两者...  相似文献   

8.
《法律科学》2015,33(1)
我国的财政分权制度、地方政府的绩效考评制度和地方官员的晋升机制,使我国地方政府表现出强烈的利己特征,税收政策和征税行为被地方政府作为策略性工具用于GDP和税收收入的争夺中.地方政府间的税收不当竞争破坏了正常的税收秩序,扭曲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背离了税收公平原则和税收法定原则,导致非法治赋税模式的生成,并对市场个体的偷漏税行为形成激励.在法治背景下,构建税收协调、税收信息交换等软法治理机制,建立财政民主制度以保障辖区居民“用手投票”权的实现,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以保障纳税人“用脚投票”退出机制的运行,通过宪法制度确定财权事权划分,改造现行诉讼制度以实现税收竞争纠纷的公正处理,是治理地方政府税收不当竞争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障共同市场中服务、人员和资本等要素的自由流动,欧盟禁止成员国所得税法采取基于国籍的歧视措施,也禁止成员国税法限制本国国民在共同市场内行使自由流动的权利。欧盟的实践拓展了双边税收协定中的非歧视待遇,是所得税区域性协调的尝试。但是,欧盟现行机制制约了税收非歧视待遇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公共机构适用算法进行决策对国家治理能力有明显赋能,但可能对个人权利的保障带来新的挑战。既有的算法规制多侧重正当程序的控制,缺乏公共决策适用算法技术的实体边界。尽管各国对算法技术应用于公共决策的实体边界尚未有相对一致的规范,但传统法律保留原则仍可成为思考这一问题的基本框架。法律保留确定了公共决策适用算法时“原则禁止,例外允许”的关系模式,也科以立法者在政府效能与权利保护之间的具体权衡义务。基本权利保障、风险的可控性、价值判断和自由裁量作为禁区以及算法类型和所涉数据等都应成为法律可否例外授权的考虑因素。有效的算法影响评估制度作为有助于划定决策边界的预防性手段,同样可在源头处补强算法纳入公共决策的民主性和可问责性。  相似文献   

11.
税收为法定之债,于法律规定之税收构成要件充分时而发生,且在发生后原则上即具有不可溯及变更和消灭性。但在法定情形下,作为例外,对已经成立的税收之债可进行溯及调整。税收之债溯及变更和消灭的事由包括基础处理决定的作成、废弃或变更,法律行为的无效、撤销、解除、附条件的成就,形成权的行使,税收优惠条件的丧失,税收法律的溯及适用,强制执行的回转等。溯及调整税收债务,应遵循一般程序和特别程序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王婷婷 《法学》2023,(11):171-192
近年来,受地方财政支出刚性需求激增、新经济业态带来的税收征管挑战加剧、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多省市制定实施了旨在促进信息共享、加强税收征管、推进税收共治的地方税收保障立法。地方税收保障立法在实现税费良法善治、夯筑地方税收保障体系的同时,也面临着缺乏上位法明确授权的合法性危机、核心规范不尽合理的科学性困境、难以实现各方利益协同保障的系统性难题,以及对征管现代化问题的回应存有局限性等问题。未来,应从宏观定位、中观思路和微观设计三个层面着手,以执行性立法、补缺性立法的性质定位为中心,提炼地方税收立法的理性要素,明确地方税收保障立法的作用范围与创新空间;以目标的平衡、价值的平衡、内容的平衡为原则,精准把握地方税收保障立法的设计思路;结合元治、善治、智治、共治的不同要求,推动地方税收保障立法核心规则的设计和配套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13.
论宪法的自由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宪法的自由理念有其肯定和否定双重形态,这两种不同的形态产生出宪法与宪政具体理念, 即肯定性自由理念建构起宪法的人民主权理念, 否定性自由理念建构起宪法的权利保障和权力制约理念, 自由的双重形态建构起公共政治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界分。一部实质宪法应当从实质到规范都能体现其自由理念, 即对基本自由权利和其他剩余权利的保障以及对国家权力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障税收依法征缴,防止税收流失,各国法律都规定了多种措施,税收优先权便是其中之一,它使税收处于优先受偿的法律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亦规定了税收优先权制度,明确了国家征税权力与其他权利并存时的清偿顺序。本文对我国法律中有关税收优先权的规定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浅析突发事件中的信息自由与信息管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自由作为一项基本人权理当受法律保护,但基于个人隐私、国家利益、社会安全等法理,对信息的搜集、传播、公开,进行一定限制也是必要的。以我国突发事件中政府保障信息自由和限制信息流动的实际为出发点,透过比较法的视角,对政府在突发事件中保障公众信息自由的适宜路径,政府实施信息管制的正当性法理、具体标准以及程序要求等法律问题进行探索,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专利法为实现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在赋予专利权人对其技术的合法垄断权的同时,对专利权施加必要的限制,以保证社会公众一定范围内自由接近和利用专利技术.专利实验使用侵权例外是为了保障科学研究而对专利权进行限制的一项制度.我国专利法没有明确实验例外原则的适用范围和条件.通过对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的实验例外立法、司法判例的分析研究,提出我国应当确立以"使用方式"而非以"营利目的"为标准的实验例外原则,并将适用范围限定于以专利技术为研究对象的实验行为.  相似文献   

17.
信息自由的核心要义是指公民享有在不受公权力干预的情况下,自主决定通过何种方式,借助何种工具,获取何种信息的权利。在我国《宪法》上,信息自由与以请求政府信息公开为内涵的知情权存在概念指向和规范基础上的分野。在人权条款入宪后所产生的价值和效力辐射效应的背景下,通过对《宪法》第35条表达自由条款进行目的论解释,可将信息自由纳入其规范领域加以保障。《宪法》第51条为公民行使信息自由划定了界限,同时也是对公权力限制公民信息自由的约束。德国的比例原则审查基准和美国的双重审查基准,为我国涉及信息自由的事例的合宪性审查作业提供了理论上的借鉴。结合我国《宪法》文本和社会语境,公权力可基于保障国家荣誉和安全、其他公民的自由和权利,以及善良风俗和公共安全的理由,依法对公民的信息自由进行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高改造质量,加强对刑期届满但没有改造好的危险分子的控制与约束,防止其重新犯罪,减少累犯与再犯,是各国政府绞尽脑汁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也不例外.笔者建议,我国刑法中应建立不定期刑制度.不定期刑是自由刑中相对于定期刑而言的,即在宣告刑上不确定具体刑期的自由刑.十九世纪下半叶,刑事古典学派的理论已不能解决同资本主义国家日益增长的犯罪现象作斗争的问题.资产阶级要求从法律制度上  相似文献   

19.
迁徙自由原则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移民法的重点原则,也是世界公认的一项基本人权,对迁徙自由权可以从一般性规定。限制性规定和保护性规定三个方面来阐述,其中后两者即例外性规定是政策制定与司法实践过程中的焦点,其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保障公民的迁徙自由权。本文通过对《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各国特别是美德两国关于迁徙自由权限制性,以及限制之限制规定的立法模式和立法内容的分析,给例外规定的中国化提供了借鉴,以更全面地保障中国公民的迁徙自由权。  相似文献   

20.
于雷 《河北法学》2002,20(3):2-5
市场经济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自由经济。为了维护市场机制的正常有效运转 ,必须在一定范围或一定程度上加强市场规制。对以自由竞争为内涵的市场机制的保障与支持程度 ,以及对以个体自由、个人权利、意思自治乃至权力限制为基本内涵的法治理念的尊重与实践程度 ,是衡量国家市场规制质量的基本标尺和试金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