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刊《理论与社会》第31期(2002年)发表了艾丽斯·布拉德(Alice Bullard)的书评文章,对查克拉巴蒂的《边缘化欧洲》一书进行了分析,认为《边缘化欧洲》对历史研究中的欧洲中心主义进行了批判和分析,试图把后殖民国家的历史从欧洲历史的话语中解放出来。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
跨越界限:走向文化政治经济学——对话鲍勃·杰索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鲍勃·杰索普(Bob Jessop)是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著名的社会学教授,长期从事国家与国家权力、批判政治经济学(包括调节理论)、批判现实主义、批评性话语分析、治理与治理失效等问题的研究。近年来,他出版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未来》、《超越调节方式》和《国家权力》等著作。2012年秋,法国《调节评论》(Revue de la régulation)杂志刊发了法国庇卡底大学经济学副教授阿涅斯·拉布鲁斯(Agnèn Labrousse)、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副  相似文献   

3.
创办于2007年11月的美国左翼网络杂志《鸭嘴兽评论》(Platypus Review)在第42期(2011年12月1日)刊载了荷兰左翼学者哈西卜·艾哈迈德(Haseeb Ahmed)采访斯洛文尼亚学者、欧洲著名哲学家和社会批判家斯拉沃热·齐泽克  相似文献   

4.
《阿雷格里港宣言》及评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http://www·zmag·org网站2005年4月2日发表了题为《〈阿格雷里港宣言〉及评论》的文章,该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参加第五届世界社会论坛的19位世界著名的进步学者,包括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萨米尔·阿明、贝纳德·卡森(Benard Cassen)、沃尔登·贝洛(Walden Bello)等共同起草的《阿格雷里港宣言》;第二部分是南非著名政治经济学家帕特里克·邦德对该宣言所作的逐条评论。现将该《宣言》及邦德的评论译介如下。《阿雷格里港宣言》自从2001年1月召开第一届世界社会论坛以来,无论在国家还是在地方层面,社会论坛现象已超越自身而扩…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共产主义旨趣至少关涉如下几个层面:指向"往何处去"的思想困惑,具有明显的共产主义问题意识;"批判旧世界",体现了马克思共产主义阐述原则;揭示了共产主义的逻辑原点即"本质的矛盾",并初步指证了这一逻辑原点的基本规定性。阐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共产主义旨趣,对于把握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精神实质以及青年马克思思想的逻辑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陈志让(JEROmt Ch’En),是英国利兹大学教授,是英国研究中国问题专家。他著有《毛泽东与中国革命》等书,还编辑出版了有关毛泽东论文、著作的书。本文为他发表在《中国季刊》一九六九年第四十期《评遵义会议决议》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摘译(全文共分四部分:一、遵义会议;二、单纯防御路线;三、出场人物;四、遵义会议决议)。  相似文献   

7.
安贾.查克拉巴蒂与斯蒂芬.卡伦伯格在美刊《反思马克思主义》第19卷第1期(2007年1月)发表文章,回应了众多学者之前对他们的《印度的转型与发展》(2003)一书所作的评论,认为这些有见地的评论使他们重新审视了马克思主义的过渡与发展理论。查克拉巴蒂和卡伦伯格提出,他们的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宋敖 《南风窗》2013,(10):96-96
什么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真实经验?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善于批判与反思问题的经济学者,温铁军和他的研究团队最近将他们的研究成果整理成书,即《八次危机》。书的第一部分概述8次危机及其"软着陆",第二部分为研究团队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进行的几次闭门会议记录与简报。通览整本书,表面看来只是对新中国60多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纲式的论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资产阶级加大对工农权益进攻的大背景下,南亚国家无论是走议会道路的体制内共产党还是进行武装斗争的体制外共产党都面临严峻形势,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中较为典型的有面临选举困境的印共(马)和尼共(毛)、遭受反恐围剿的印共(毛)。南亚国家共产党面临的压力从短期看不会减轻,它们的发展壮大不仅取决于国际共运的走向,也取决于其是否能制定出正确的、旨在发展社会主义力量、推动共产主义事业的理论策略。  相似文献   

10.
马里哈.萨夫里在美刊《反思马克思主义》第19卷第1期(2007年1月号)上发表文章,对安贾.查克拉巴蒂和斯蒂芬.卡伦伯格的《印度的转型与发展》(2003)一书作出了评论,涉及该书中的两大问题:对印度庶民研究的评论和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重新论述。萨夫里认为,尽管庶民研究小组奉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埃德加·斯诺(EDGER SNOW),是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进步作家和记者。他是最早到我国西北根据地访问的外国记者。一九三六年六月至十月,他不畏艰险、排除各种阻挠,到我国西北根据地(即后来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对根据地的后方、前线,中央主要领导人及普通红军战士和边区群众,进行了广泛的采访。还在保安专门访问了李德。李德当时一方面对毛泽东等主要领导人进行了"暗示"性的诽谤,一方面又承认"中国人毕竟比任何一个外国人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革命"。(斯诺:《中共杂记》"附《西行漫记》一九七一年修订版第四篇第六章注释三)斯诺于此行后,利用搜集到的丰富资料写了《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一书,一九三七、一九三八分别在英国和美国出版。该书向全世界作了真实报道,扩大中国革命的影响。本篇《那个外国智囊》即为该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五七年     
1月6日《战斗报》摘要转载我《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并发表评论。评论说,"这篇文章中有好些论点、分析和估计,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可以马上同意,完全同意,或者在某些保留下同意。""然而整个来说,这篇文章,特别其中直接提到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的意见(即铁托同志和卡德尔同志的最近演说)的那些部分,有一些段落我们是不能同意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发表于美刊《哲学杂志》1983年第7期(总第80卷)。艾伦·布坎南(Allen E.Buchanan),现为美国杜克大学特聘哲学教授,著有《人权、合法性与暴力的使用》(2009)、《正义、合法性与自决--国际法的道德基础》(2003)、《伦理学、效率与市场》(1985)、《马克思与正义--对自由主义的激进批判》(1982)等深具影响的学术著作,是一位在政治哲学、伦理学、国际法、市场理论和马克思哲学等领域都富有建树的哲学家。他在这篇书评中继续阐述了他在《马克思与正义》一书中所阐释的思想,透过这篇书评,我们能够看到布坎南对伍德在捍卫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阐释马克思对法权概念的批判以及阐释马克思的辩证法方面的赞赏,但布坎南又不满意于伍德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今年第9期刊发了保罗·克鲁格曼(Paul R.Krugman)和大卫·哈维(David Harvey)两位学者对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的《21世纪的资本》一书的评论,鉴于此书巨大的影响力,本期继续刊发相关学者对该书的评论。本文作者布兰科·米兰诺维奇(Branko Milanovic)曾任世界银行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是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在欧洲——一个革命家的诞生》是他所著《周恩来传》一书中的一章,它从历史心理学角度,以精神分析方法探讨了周恩来同志早期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翻译过程中,得到林代昭老师的具体指导与校正。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左翼网站http://www.counterpunch.org于2006年5月13日和5月20日,分别发表了维贾·普拉沙德(VijayPrashad)和亚历山大·科伯恩(AlexanderCockburn)题为《左翼的胜利:印共(马)之路》和《红旗在这里飘扬:从柏林到西孟加拉》的文章,印度《前线》杂志2006年6月13日发表了苏尚塔·佩特罗诺比希(SushantaPatronobish)题为《我们要保护农民利益》的采访录,都对2006年5月初印度地方选举中印共(马)的又一次重大胜利作了深入评论。这些评论认为,印共(马)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绩,是因为它坚持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具体来说,是因为它实行了如下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大规模进行土地改革和佃农权力计划;与工会、学生会、妇女组织和扫盲组织等组成联盟,推进社会的民主,在城市支持工会维护工人利益,在农村致力于建立村民自治制度即潘查亚特制度,使村民投票后继续拥有政治权利,参与预算的决策,当普通村民意识到这种政治权利时,就会获得自信,进而发挥集体创造力来改变农村贫农和中农的生活;西孟加拉邦的发展不是单纯依靠信息技术,而是注重发展农业,农业增长连续11年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左翼阵线反对私有化,因为他们认为那是在掠夺公共资源,反对出售盈利的公有企业以及那些现在不盈利但稍加投资便可复苏的公有企业。他们对待外国投资持谨慎态度,但又不是倒退至自给自足。如果外国投资能够带来更多的就业、提高印度的技术水平、不会损害公共利益,左翼阵线就予以支持。这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新左翼评论》(New Left Review)是一份具有左翼倾向的理论性双月刊,创刊于1960年,由英国《大学与左翼评论》(Universities arid Left Review)和《新理性者》(The New Reasoner)两家期刊合并而成,其第一任主编为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现住主编为苏珊·沃特金斯(Susan Watkins),截至2015年2月共计出版了91期。《新左翼评论》涉足世界政治、全球经济、国家权力、当代社会理论、历史、哲学、电影、文学、美学等多个研宄领域,并且以其开阔的  相似文献   

18.
大众的历险     
《帝国》一书出版后,激起了广泛的评论。哈特和耐格里在美刊《反思马克思主义》2001年第13卷第3、4期合刊发表《大众的历险》一文,对这些评论作了回应。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9.
英刊《星丛》第12卷第4期(2005年)发表了詹姆斯·D.英格拉姆的评论文章,对法国当代著名政治学家和哲学家阿兰·巴迪乌的政治思想进行了分析评论,认为巴迪乌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中出现的人道主义和人权话语提出了深刻批判。巴迪乌认为这些普遍主义话语和行动后面掩藏的是  相似文献   

20.
《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以下简称《导言》)是恩格斯晚年撰写的一篇坚持和发展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重要论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