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文明本质上是基督教文明,启蒙运动、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文明开启了世俗化进程,科学与理性成为打破宗教蒙昧的两杆大旗。但世俗化抛弃了超越世界的神性,张扬了人自身欲望的合理性一面,同时也功利性地将人置身于一个没有终极情感寄托的世界中。在西方从宗教文明走向法治文明的进程中,由于世俗化颠覆并割裂了西方传统法文明的文化根基,从而导致法律脱胎成一种纯粹的权术政治而脱离其原有的神圣性基础,西方法文明开始面临新的危机。  相似文献   

2.
1、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将变得更加直接。利用WTO来制约中国,通过促使中国遵守体现西方价值观的国际规则,逐步改变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最大期望。如何警惕和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意识形态渗透和“西化”、“分化”图谋,是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最大挑战和考验。 2、社会转型加快,给思想道德建设带来新的要求。现代化进程是社会主义文明迅速发展、社会分化与整合交替进行的过程,必然伴随着社会结构失调和各种社会问题的产生。加入WTO,我国社会的分化、变革、重组和再造,都将随着经济结构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李艳艳  朱继东 《党建》2012,(10):29-31
西方文明中心论认为西方文明模式是唯一的现代文明道路,其目的在于向世界推销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满足西方国家追逐国际市场剩余价值的需要。时下,就连不少西方国家都不得不给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以掌声。但有些人仍迫不及待地要求回归所谓西方文明正统,从而陷入盲目迷信西方的误区。今天西方国家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要清醒认识到西方文明中心论已经式微、正在被历史抛弃,对中国道路的价值理念要充满自信。  相似文献   

4.
雷思海 《党建文汇》2008,(11):19-19
面对不断蔓延的金融危机,以美国和西欧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舆论界却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面避谈美国和西方的大国责任,另一面却在大谈中国的“能力”和“使命”。这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根源在美国和西方世界,但美国上下却希望全球各国配合其金融政策,让其他国家来替自己的损失部分埋单,其理由是,“救美国等于救世界”。  相似文献   

5.
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格局处于深刻的调整之中。在展望未来世界走向时,西方一些人士盛倡“文明冲突论”。其中,美国人塞缪尔·亨廷顿著书演讲,鼓吹这种观点最为起劲。亨廷顿声称,在新的世界中,冲突的根源主要将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和经济的。西方和非西方文明间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文明间的断裂带上发生的地区冲突,最有可能升级为大规模战争。如果说还会有一场世界大战的话,那将是一场文明间的战争。亨廷顿还将文明冲突具体化。他认为,西方与那些文明的挑战者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尤其困难和对立的。潜在的、最危险的冲突是在中美…  相似文献   

6.
十五大正式确定把邓小平理论定为全党的思想理论指导,并写进新党章,这不仅是个划时代意义的壮举,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面旗帜竖起,标志着一个政党理论上的成熟,为全党所指望。旗帜是方向、决心和信念的体现,旗帜是革命和建设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毛泽东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一是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布,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决心和信念。中国将以富强、民主、文明…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主体意识,是指自主自决,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自身特点出发创造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与道路,以发展壮大自己的意识。在世界古代文明史上,华夏文明占有重要地位。她与世界的其他文明并生共存,独立发展,相互交流,既表现了很强的融合能力,更显示了鲜明的主体意识。起源于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佛教传入中国,不仅没有使中国佛化,反而被中国化了。在近代,面对西方文明咄咄逼人的进攻,中华民族依然坚持“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原则,学习西方,发展自己。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党一直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  相似文献   

8.
姜喜咏 《唯实》2009,(8):5-8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60年的历史经验是:必须自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创造性地将经典作家的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反对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必须保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和优良传统文化的互化、融合与共生的辩证和谐;必须处理好“化”马克思主义与“化”现代西方优秀文明成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探索》2017,(6)
在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时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实践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中国化,解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认识问题以及与西方价值观之间的矛盾问题。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承载的社会主义文明的高度体现社会主义文明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使命与担当精神。这意味着中国将世界的社会主义变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后,再次将中国的社会主义梦想推向世界,变成世界的共同理念与共同梦想。  相似文献   

10.
叶再春 《前线》2011,(3):30-31
不同的文化或者文明,真的会出现美国学者亨廷顿所主张的“文明冲突”吗?前不久,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高端对话,邀请杜维明、张世英和黄柑森三位重量级学者,分别从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探讨文化的选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离不开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吸收。近代以降中国思想文化史之最基本主线,是中国文化吸收西方文化中先进的因子,通过比较和选择。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被动到主动地创造性转换为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形态的过程。检讨反思这一过程的经验和教训,是吸收外来文化有利因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一个基本认识前提。一、中西文化冲撞交汇的分期中国自古以来是以强大厚重的文明态势傲立于世界。但到了近代,这个古老的文明已显老态衰颓迹象。西方世界却开始了一场震古烁今的大跃迁。当西方工业文明随着大西…  相似文献   

12.
有人认为,西方模式代表了人类最高理想,中国要做的无非是全面转轨到西方模式,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都与西方接轨。在他们看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政治体制改革却停滞不前。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张维为教授在《文明型国家视角下的中国政治改革》一文中则提出:没有政治体制改革怎会有中国今日之崛起?他认为,中国作为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她的崛起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应该自信地走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13.
胡鞍钢认为,首先,中国与其他西方国家的崛起模式不同,她是先衰落后崛起,或者说先衰落而后重新崛起。其含义是,1500年到1820年是中国农业文明和农业经济的高峰,出现了长期的停滞;1820年到1949年,中国农业文明进入迅速衰落期;1949年到1978年,中国开始进入准备成长期,1980年到2020年中国进入现代经济起飞阶段,即中国经济的起飞阶段;2020年之后中国将进入经济强盛期。确切地讲,中国的崛起可能不是崛起,而是重新崛起。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07,(6):111-111
中国人与西方人在谈话的方式和技巧方面有很多不同,因此在交谈时有时候会出现误会和误解,这是因为双方的文化背景和文明程度不同的缘故。下面介绍一些与西方人交谈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5.
资本逻辑主导的资本主义文明在征讨世界的进程中构建了西方文明支配东方文明的权力关系,赋予资本主义文明永恒性和普世性,以满足资本增殖的需要。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批判了资本主义文明,撕碎了资本主义文明永恒性的外衣,并指出东方落后大国亦有可能跨越“卡夫丁”峡谷,拥抱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因此,苏联率先开始探索,但惨遭失败,而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最终在建党百年之际宣告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所以富有生机与活力,就在于坚持人类解放价值指引、注重现代化事业协调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大国崛起等,为世界文明增添了新的色彩。  相似文献   

16.
书海导航     
该书是作者继《中国触动》和《中国震撼》之后探讨中国模式的又一部力作,作者从“文明型国家”的视角,探讨了中国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和西方模式的超越,解释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和中国制度安排及其背后的理念,论证了中国许多做法的深层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形态质的提升与飞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60余年执政实践经验与治国方略的系统化总结。从国际影响的视角看,其重要价值在于能为中国在国际上树立良好形象、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世界文明的交流。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道路的选择与实践将推动中国走向文明发展之路,文明的中国也将会成为引领世界发展大军中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正五四运动是一场精神革命,在文明核心价值上通过彻底打倒"孔家店"所代表的儒家价值,而拥抱现代西方文明的科学与民主等核心价值,从而在精神和价值层面上开启了中国通往西方文明的道路。五四运动虽然造成了中国文明的革命性断裂,但这个断裂是中国文明自身发展逻辑的一部分,即如此激进地反传统是手段,而真正的目的是在最高文明理想被毁灭的背景下,退而求其次来实现文明最低理想,由此形成了现代中国"为救亡而启蒙"的双重变奏。  相似文献   

19.
就社会治理文明历史传承而言,西方法治文明大厦是建立在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特别是基督教神学及其衍生的思想成果之上,并形塑出西方法治今天之样式。而华夏文明之"礼治"传统及其伦理哲学在历史上与西方具有不同的发展背景及文化特征,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华夏治理文明呈现出重于"德"而轻于"法"的制度及文化表现。因此,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如何处理好华夏文明深厚的历史积淀与现代法治文明的文化融合,实现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特别是认真汲取中国古代治理文明中重视"礼法合治"思想的有益成果,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传承性、广泛的人民性和高度的文明性,蕴含着中西方文明不断碰撞与交融、指引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深厚底蕴。中华文明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征也被继承和发扬,“走自己的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交相辉映。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科学性、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胸怀人类命运的责任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取得接续胜利的奥秘所在,也是站在新时代的起点,继续将马克思主义与自身不断面临的新情况相结合,造福中国人民,增进人类福祉的历史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