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是一个复杂、包容、生长、多样的有机整体.城市有机更新紧紧围绕提升城市人民生活质量、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主线,着力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和短板,防治各类"城市病",提高城市承载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城市更新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地方党委、政府关心的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也...  相似文献   

2.
武晓艳 《山西青年》2022,(9):174-176
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高效.伴随着人们思想认识的提高,对档案信息服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跟上智慧城市发展步伐,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档案信息应用需求,智慧档案馆信息服务优化就显得尤为必要.基于此,本文将着重概述智慧城市及智慧档案馆信息服务,分析智慧城市对智慧档案馆信息服务的...  相似文献   

3.
付松 《当代贵州》2013,(28):34-35
山区城市特点、民族文化特色、生态文明特征.这是独具贵州风格的城市综合体建设新路子.2013年,按照“试点探索、全面启动、规划引领、项目推进”的路线图,贵州省全面启动了100个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工作.城市综合体因为汇聚了商业、办公、居住、休闲娱乐等城市功能,被形象地称为“城市之心”.2012年以来,各种形态的城市综合体在全省范围内相继涌现,在充分体现城市特色的同时,也不断给人们带全新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李莹  李娜 《实践》2015,(4):52-53
<正>城市不仅是集聚生产的最大场所,也是人类生活和消费的场所;不仅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也是碳排放的集中地。内蒙古既是资源能源生产大区,也是消费大区,单位GDP碳排放偏高,同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中的碳排放也持续增长。因此,加快我区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低碳城市十分必要。草原文化是生活在草原地区的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5.
黎杰 《红岩春秋》2010,(4):77-80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正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在这里,我们不仅能看到中国、也能看到世界各国为现代人构筑理想城市生活乐园而作出的畅想与探索。  相似文献   

6.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话大致是对的.不说那摩天大厦、车水马龙,就说那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广场吧,越来越大,越来越多,越来越漂亮,给城市形象增色不少.当然,城市也有许多看不到的地方,藏污纳垢,让你堵心.下水道就是其中一例. 今年夏季,雨水"N年不遇",很多城市发生了内涝,楼房进水,汽车被泡,偌大街区顿成泽国.  相似文献   

7.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通过市民的精神气质、道德素养、生活方式以及规章制度、城市历史、城市风貌所体现出来的公共价值。它是城市历史传统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市民认同的价值观与共同的精神追求,以及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也是市民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全体市民营造的共有的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建设低碳城市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已经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最优模式之一.山东省建设低碳城市既有有利条件,也存在制约因素.山东省应完善低碳政策、构建制度体系,增加低碳资金投入、发展碳交易市场,调整产业结构、推广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低碳宣传、倡导低碳生活,以实现低碳城市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改善人居环境,优化自然生态,已成为市民的共同呼声.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城市公共绿地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扩大城市公共绿地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兴传播媒介,早已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也早已深入到普通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中.而今,中国又正处于社会快速转型时期以及各种社会矛盾凸显期,城市社区党的建设也处于改革的关键期.新兴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所带来的政治影响,也给城市社区党的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富饶 《党的建设》2002,(8):42-43
平民是个新名词,大有取代原有城市贫民称呼之势.社科词典中解释城市贫民的特点是无固定职业、收入微薄、生活贫苦而社会地位低微的人.如今有些国营企业效益不好,一些人有固定职业而收入微薄;一些无固定职业的个体户,因经商有方而不再贫困,甚至腰缠万贯.虽然同样处于社会的低层,但职业、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因而平民比之贫民的界定更为准确,也更具多样性.当然,人们更接受平民这个用语,是取平凡、普通之义,是从这个阶层的市民心理比较平和不易偏激的角度来说的,也是与官员、知识阶层相对应,与农民相区分.改革开放使全国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提高,像农村少了贫农的称呼一样(各级农村的贫协组织早已取消),城市贫民的叫法似乎也已过时.这毕竟是社会的进步,是好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2.
黄璐 《学习月刊》2014,(10):25-26
同以往社会学或是其他学科对女性生活质量问题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将以城市公共领域对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作为切入点,主要考察诸如公共产品与服务、公共政策这样的制度供给因素同城市女性生活质量的关联,从这一角度提出改善城市女性生活质量的思路。这是因为,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以家庭为单位的微观标准,也取决于城市公共领域的投入与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13.
"山水城市"就是融合中国的山水诗词、古典园林建筑和山水画等风格,集山、水、楼、阁于一身,生产、商贸、生活、游乐于一体的城市布局.其中心内容包括:①城市须有山水之乐;②城市的中心应是园林,它的外围也是园林:③城市的规划应是结合自然地形因地制宜的自然形式."山水城市"从规划思想方面理解应具备:①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城市美学思想,建设具有东方独特韵味和意境的城市;②城市规划设计要充分体现为人民的生活、工作创造优美、舒适、和谐的外部环境;③城市规划思想不仅要依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且还要兼顾长远的发展,城市总体布局和各局部区域的规划设计指标制定要有山、有水、有树、有园.  相似文献   

14.
1983年8月,几个文艺单位在北戴河联合召开了城市文学讨论会.1984年7月,《城市文学》月刊正式在山西太原出版.但是.大慨只出版了一年左右即停刊了.以后.再也没有谁提起城市文学.1992年以后,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了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也改变了城市的面貌.反映城市生活的作品又多了起来.于是,1994年6月,由《钟山》杂志社和德国歌德学院北京分院在南京举行了’94中国城市文学国际讨论会,这说明城市文学问题又提到文学创作的议事日程上来了.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新的社会群体,目前这个群体的总数已超过1.2亿,他们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贡献着自已的力量.因为身份的特殊性(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居民,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居民),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长期处于整个城市生活的最底层.  相似文献   

16.
城市供水是城市发展的命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供水行业作为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社会事业,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做好安全供水工作,对于服务全市经济发展、人民生产生活和维护社会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要进一步认识搞好城市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一是要充分认识搞好城市建设是推动两个文明全面进步的必要条件.城市化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尺度,是两个文明建设最重要的推动力.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湖北省已经初步形成一批大中小互相依托的城市群.这些城市集中了我省最先进的生产力,是我省经济发展最富活力的地区,对全省两个文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抓好这些城市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改善城市的软硬环境,把它们建设成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信息中心,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城市的辐射功能,对促进全省两个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二是要充分认识搞好城市建设和管理,是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体现.生活富裕后,人民群众对生活的质量和环境有了新的追求,希望社会安定,环境优美,卫生整洁,生活有序.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社会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家园。如何以创新精神来促进太原城市文化建设,一是要正确把握城市文化建设的本质内涵;二是要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精神;三是要营造体现城市精神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进程中的村级资产改制与村居生活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进程是市场对城市资源的价值发现及城市社会资产的形成和增值过程,同时也是城市不同主体之间利益分配格局的再调整和利益关系重建的过程.以工业化为动力的城市化替代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的城郊村的社会变迁,将使城郊村产权关系重构和社会关系重建.然而,我国当前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主线、现代化替代传统村落的社会变迁,却未能使农村中传统的村落结构和村民生活方式消失,而是使传统村落演变成半城市化的"城市村居"(1),成为"新城中村".  相似文献   

20.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随军服务团(简称南下服务团)建立60周年.当年,2400多名上海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召唤,抛开舒适的城市生活,放弃升学深造的机会,毅然随军南下,分赴八闽,成为解放和建设福建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