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渐进式改革道路的困境和出路叶泉梅睿哲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道路不同于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道路,人们把中国过去十多年的改革视为“渐进式”改革的典型,把苏东国家的改革视为“激进式”改革的典型。据此,有人曾极力推崇中国的“渐进式”改革;而否定苏东...  相似文献   

2.
中国渐进式经济改革的总结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改革是解决传统体制下国有产权安排的高成本问题的必然要求。中国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内在要求是中国渐进式经济改革的政治逻辑,而中国传统经济体制形成的逻辑起点和特点却是中国采取符合经济比较优势的渐进式经济改革的经济逻辑。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与其改革方式具有内在一致的逻辑,这种逻辑在于中国改革方式的选择始终以降低改革的成本和风险为导向,这是中国"渐进式"经济改革的显著特点,也是中国经济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渐进式改革和激进式并非完全对立,充分认识渐进式改革的局限性。应该注意的是,生产力才是整个社会发展最活跃和最革命的成分,经济制度变迁带来的效应只能在既定的生产力水平下显现。  相似文献   

3.
利用增值税发票犯罪打防对策马草琳.杨曙耀编者按:从去年开始实行的以增值税为“龙头”税种的流转税征收制度,不仅仅是我国税务体制的一次深层次改革,而且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重要标志。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实行这种新税制的意义和作用不...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揭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旗,庄重宣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再一次设定的宏伟历史航标。改革的内核在于革故鼎新,本质在于自我革命。邓小平指出,“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第一次革命,党领导人民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第二次伟大革命,将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和革命,一样需要勇气和智慧。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末,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激进式体制转型与渐进式体制转型的分野。我国选择了渐进式体制转型的路径,这种选择既不能离开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生产力发展状况,也不能离开一定的非正式制度的制约。我国的体制转型之所以选择与苏联、东欧不同的模式,就在于存在着不同的非正式制度渊源。  相似文献   

6.
我国渐进式改革的新阶段与策略选择●高拴平一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同时推行:我国渐进式改革的新阶段从我国独特的经济发展态势、利益关系格局以及历史文化背景出发,我们选择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渐进式改革之路。与激进式改革方式不同,渐进式改革道路的选择无疑意味着改...  相似文献   

7.
高伟 《桂海论丛》2000,(2):69-7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根据本国的实际,采取了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方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经验,但是,改革在深入发展,渐进式改革也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我们应该扬长避短,注意协调好体制内和体制外改革的关系;处理好整体转变和分步推进的关系;处理好市场配置和国家宏观调控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关系,以保证渐进式改革的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8.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的体会姚维美邓小平同志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也是革命,这是对我国十几年改革实践的高度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指导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纲领。深刻学习和领会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9.
第十次全国民政会议提出民政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依法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这一观点是对新时期民政工作的基本性质、任务和工作方法的高度概括,指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民政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笔者以为,这一观点的确切含义应该认这么几个方面考虑:“依法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足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民政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豁要。我国现在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折期,体制冲撞引发的矛盾相对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调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就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民…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是第二次革命。”(《人民日报》,1984年11月21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我国改革开放十四年来的逻辑结果,也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朝气蓬勃发展的关键。观念的变革,一直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真理标准的讨论”,消除了“两个凡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共运史上,社会主义发展出现了两次低潮。第一次低潮从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到1905年俄国革命爆发。此时,正如列宁所说:“西方结束了资产阶级革命,东方还没有成熟到实现这种革命的程度”。这是一个没有革命形势的“沉寂”年代,资本主义处于“和平发展”时...  相似文献   

12.
系统反思西方转型经济学和全面梳理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的历史起点和条件可以看到,我国的经济体制变迁,虽然是基于对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系统反思与检视,但是这种反思与检视并不是对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一种颠覆式的抛弃,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承继了传统社会主义体制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并加以适当的修正与创新,不能割裂式地理解这两个历史阶段。中国经济体制变迁具有其独特的内在逻辑和传统智慧,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的市场经济取向,是中国40年改革最为宝贵的经验。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们既要反省渐进式变迁的消极层面,也要防止过度市场化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改革不断深人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一些沿用了几十年的干部培训方法和培训机制逐渐暴露出一些不容置疑的弊端,这些弊端主要集中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一、干部培训工作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其宏观管理机制已形成了按计划调控的定式,这种计划调控造成干训主管部门不自觉地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干部培训院校制定计划和抽调学员上。这种计划调控式的培训,往往造成了培训对象与工作所需的错位,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相脱离的。二、培训工作和教师缺乏竟争,缺乏教学改革的动力,致使“调训难”成为困扰干部培…  相似文献   

14.
袁刚 《同舟共进》2012,(6):20-22
“大部制”改革遇到“官僚制顽症” 我国改革起步的上世纪80年代初,在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已大力推行了政府行政体制的改革,起步甚至比经改更早。邓小平早在1981年1月就说过:“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15.
稳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李德复李瑞环同志说:“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又说:“不保持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看来,稳定是非常重要的,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任务能够顺利完成的第一条件。当前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16.
公共服务实际上是一个比公共产品更宽泛的范畴,通过公共服务可以提供公共产品,也可以提供混合产品或私人产品。“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对公共服务提出了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要求。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服务建设的进展与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一共进行了五次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特别是1998年至2003年期间的改革,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改革的关键,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从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改革,是在过去5年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次改革是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实际上也是社会利益的再调整、再分配。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进程的加快,在利益格局重组中引发的社会“震荡”和“阵痛”不断加剧,社会心理特别是社会关系失衡日益突出,社会的隐性或显性冲突接踵而来。公安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担负着治安行政管理的艰巨任务,处于社会诸多矛盾的交汇点上,在社会冲突中首当其冲。这种冲击所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的着重点在解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体制、机制等制度性障碍,着眼于体制完善。然而,由于中国的改革是由政府主导的“渐进式”改革,无论是体制完善,还是制度创新,关键仍在于政府,在于政府管理与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许多重大问题都直接涉及到政府的体制和管理方式众所周知,我国的改革是从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由政府微观直接行政命令的管理经济模式,转变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的、间接的依靠经济和法律调节管理的模式。因此,中国改革的特殊性在于,许多方面的体制改革都直接涉及到政府的制度和管理方式。比如,产权制度、国企改革、金融体制、投资体制、税收体制、公共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9.
“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在当前的改革实践中,如何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地贯彻“公有制为主体”,是党政干部普遍关心的、事关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现就与此相关的主要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1.“公有制为主体”的提出及其涵义的演变。关于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现阶段的地位问题,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化和几次逐渐的变化。所谓重大的变化,就是在十五大之前,基本经济制度是纯粹的公有制经济,不包含私有制经济;而从十五大开始则把私有制经济纳入其中。其间的逐渐变化是: 1980年底以前,不承认个体经济…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客观发展潮流,它不仅改变着整个世界经济、文化的格局,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进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应从实际和发展阶段出发,确定自身的政治发展战略。当前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是:在价值取向上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是渐进式发展;基本前提是政治稳定;动力来源是内缘式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