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服装作为人类文明特有的文化象征,伴随着人类社会进步而延续和发展.每个时期服饰文化的发展变化,受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同时,服饰文化是一定社会形态中,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水平的反映.服饰文化的发展,对每个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苗族女性服饰文化伴随着苗族历史的发展而变迁.它在保存自己的文化并影响其他民族的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形成了苗族至今仍充满生机活力、绚丽多姿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在民族地区,人们利用自身独特文化发展经济,并使文化得到生产性保护。但在市场环境下,文化有可能在利益的驱使下产生妥协而受到损害。在"文化可持续创业"理论中,文化被置于核心位置,人们基于文化作出创业决策,它可以从源头上防止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由单一的、获取经济利益动机所驱使的产业运作模式所带来的文化妥协,实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运用文化可持续创业理论对广西的壮族服饰生产活动进行观照,总结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为壮族服饰文化找到可持续的传承发展之路,同时也为其他领域的文化产业的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民族服装文化,形成了中华文明独有的服饰文明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服装、服饰已进入到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文明融合之中。在服装设计上,既要吸收我国民族的服饰文化,又要吸收世界的服饰文化,深入挖掘每个民族不同的服饰文化,从中吸取营养,演变和创新出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服装、服饰。  相似文献   

5.
源于小说的洛丽塔,近年被应用于服饰领域,作为青年服饰文化的一股潮流,成为广东、上海等地一道新的风景线。洛丽塔服饰风格的兴起,具有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社会原因.同时具有独特的亚文化内容.它传达出着装者的内心感受.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服饰文化是一种整体文化,服饰图案作为服饰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发展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服饰图案源于生活,形成于人们的观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可以从中国服饰图案的形成、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中了解中国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7.
彝族村落文化是彝族民众生活和生产方式的物质与意识形态的总体反映,是彝族民众居住区域区别于其他民族居住区域的重要特征。保护和开发彝族村落文化,体现的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而且是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的一项重要工作,具有深远的社会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当前四川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背景下,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其重要的发展思路。四川凉山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有着丰富的彝族文化资源,具有质朴性、原生性、审美性、实用性、区域性等特点。随着社会变迁,彝族文化的表现载体或形式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是其文化内核依旧,深入调查研究彝族特色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服饰是一种文化,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迁,中国曾一度成为世界文化的中心,中国的服饰文化也曾经影响并领导过世界的服装潮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应该重建世界展示中心的地位,继承传统,博采众长,让中国的民族服饰跻身世界,重现风采。  相似文献   

10.
蔡萌萌 《工会论坛》2010,16(2):155-156
彝族妇女的公鸡帽不仅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彝族人民长期以来的生存环境和历史痕迹,更重要的是它所传达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它具有社会形态、民族标识、角色规范等一系列寓意深远的文化现象和思维特征。它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传递着彝族所特有的文化信息。研究公鸡帽所承载着的文化内涵,对于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彝族社会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浅谈服饰文化研究的跨学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饰历来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服饰文化是世界文明史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服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的越来越重要,服饰文化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的重视。服饰文化兼具物质性和精神性,对服饰文化的研究不可能局限于某单一学科,应对其开展跨学科、多角度、综合性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是从服饰的变化开始的.晚清时期,剪发、易服、戒缠足的发难及其历经磨难终有成的艰辛历程,不仅冲击了衣冠之治的古代服饰文化传统,而且也开启了中国服饰乃至生活方式近代化变革的大门.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服饰设计的传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装演绎着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及多姿多彩的绚丽人生,而服装设计则通过视觉传递着文化、审美、社会角色等各种各样的信息.中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称,创造了无数精美绝伦的服饰,但其民族性的特色是不变的.如何正确、系统、科学地利用我国的传统服饰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进行再创造,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服饰设计的传承关系,将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永胜县六德僳僳族彝族乡居住着5000人左右的他留人,在上世纪50年代民族识别时确定为彝族。他留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有其自身的特点,具有明屁的“边屯文化”内涵。考察其历史文化渊源,他留人与明清以来的军民屯伍调卫关系密切,是典型的民族融合的后裔。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是滇中城市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一彝三古”(彝族文化、古生物、古人类、古文化)为代表的文化独具魅力。在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中,文化资源是楚雄最大的发展潜力,文化旅游产业大有可为。贯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决策部署,楚雄要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以打造恐龙文化、元谋人文化和彝族文化三张名片为第一抓手,努力建设文化独具魅力、艺术独具特色、旅游人气集聚、产业快速发展的文化新高地,加快民族文化强州建设步伐,为富民强州和滇中产业经济区建设提供源源不竭的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6.
峨边民族文化独具特色,但其与提升黑竹沟旅游品牌形象目标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此,要努力构建繁荣峨边彝族文化的平台,积极培育和保护峨边彝族的特色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素来就有“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东方人类故乡”和“世界恐龙之乡”的美誉。经过历史长年累月的积淀与民族的发展,楚雄彝族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8.
早期彝族先民为华夏大地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其中尤以彝族史诗为人所称道。早期彝族史诗反映的是彝族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的朴素认知,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探寻彝族史诗中的美感现象和自然美、社会美等层面的美学价值,挖掘其中潜在着的美学规律,对于我们丰富、指导现代人的审美活动,挖掘、保护和发展彝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华文化的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在众多的传播方式与手段中,服饰文化由于太过普通,百姓日用而不知自,其文化传播的功能往往受到忽视。然而,作为一种活的非语言,服饰在展示与宣扬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微妙、积极与不可小视的作用。公众人物在国际重大场合的着装又把这种传播文化的效果扩大化了。文化自信与自觉可以通过身着具有中华元素的服饰呈现,自我认知与定位可以通过身着中西合璧的服饰展现。  相似文献   

20.
关于彝族服饰刺绣纹样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服饰是民族特征的重要标志,彝族服饰纹样丰富多彩,蕴涵着深厚的民俗内涵,隐现着原始图腾崇拜的影子。笔者通过对彝族居住较集中的高峰乡实地考察,采集图片资料,整体反映和分析该地区彝族服饰纹样,以找寻其变化规律及产生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