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格斯晚年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视为哲学基本问题,并将其作为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依据。学界在检审传统教科书的过程中,对恩格斯的这一认识进行了反思,进而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否构成哲学以及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提出质疑。本文通过对哲学与具体哲学形态、"基本问题"与"中心问题"进行区别和分析,指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通过阐明实践同思维与存在的内在关联,指出虽然具体表现形态有所差异,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仍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对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当代澄明,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郑永流教授新作《法是一种实践智慧:法哲学和法律方法论文选》(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前两天终于拿到了。读书界可能对郑永流教授的译著更加熟悉。例如,《为权利而斗争》、《法律思维导论》、《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  相似文献   

3.
一、律师参与网络立法是法哲学的思考律师是广义概念下的理性人,网络法律规范是理性的,网络立法体现着实践理性,律师有能力,也应当利用自身的特征和优势参与网络立法。律师运用思维的怀疑与理性的实践,在参与网络立法时应当、也有能力在论证网络法的“社会控制目的”和“正确性”时保持自身的优势。易言之,律师参与网络立法体现着法哲学的思考,律师需要运用法哲学的思考参与网络立法。上述两个方面就是本文关于律师参与网络立法的法哲学思考。虽然前面路很长,也很曲折,但是我坚信这条路是通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人都不可能根…  相似文献   

4.
于宁 《中国律师》2010,(6):85-85
从哲学角度研究律师,立意新颖且耐人寻味。2008年在律师制度恢复重建30周年之际,赵霄洛律师将其在30年中见证、参与、亲历的所闻所恩整理成册,著《律师的哲学解析》一书,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律师本质及服务进行了探讨。赵霄洛律师曾在司法部工作.有扎实的管理工作经验;后来又长期从事律师工作,有丰富的律师执业体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于宁特为赵霄洛律师该书作序,在赞同该书一些观点同时,提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出发点的研究思路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
踏进律师行业大门的人,多半会有成为大律师的梦想。“哲人的智慧、诗人的激情、法学家的素养、政治家的立场”,一个优秀律师的魅力让世人景仰。从林肯到丹诺,国外的律师一直被看作是民主的斗士,正义的化身,而关于律师的文化传统在国内还没有形成。因此,我们心中大律师的形象似乎更多处于理想中。  相似文献   

6.
科学革命是新理论取代旧理论的范式转换,其中最为关键和核心的部分是确立不同于旧理论的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被科学共同体所接受。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说的建立,是为数不多的进行哲学思维的科学家完成的;不在科学危机时期、不在哲学思维层面上工作,科学家不可能完成科学革命。这并不是说科学家的工作要接受哲学家思想的指导,而是说科学家要完成科学革命,必须做哲学家的并且是哲学家做不了的创造性工作。哲学和科学之间的关系是"为什么的问题"与"怎么样的问题"之间的关系;一门具体科学不论是在创立时期还是其革命时期,与哲学之间都是这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金杰 《中国律师》2008,(12):89-90
做了多年的高级法官,尤其是一直坐在审判长的位置,对于审判工作和法官裁判的思维方式是再熟悉不过了。此后,又改行当了律师,在适应了一段时间的角色转变以后、由衷地体会到了法官裁判思维和律师代理思维的差异,也体会到了两种思维方式的碰撞。笔者结合审判实践和律师实务,谈一下法官裁判思维和律师代理思维的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8.
法律思维作为一种专业思维,是法治社会法律最基本的思维形式.法律思维是法律人共同的思维形式.法官作为整个社会利益的代表,在其职业思维中,必须考虑整个社会的秩序结构、价值结构和社会正义理想.法官的职业特点,决定其与其他法律人律师、检察官、法学者不同的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9.
王华生 《法制与经济》2009,(14):123-123,125
医学哲学的内在逻辑是以人的生命存在为逻辑起点,以医学与生命的关系为基本问题而展开对医学的不断追问。它要求医学哲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运用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培养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反思批判的能力,以哲学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医学,按照医学哲学的本性来学习医学哲学,使医学生作为人而能够成为人。  相似文献   

10.
周茜蓉 《政法学刊》2004,21(3):98-101
邓小平卓越的政治智慧在他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认真研究邓小平的政治智慧不难发现,其政治智慧具有显隐两个层面。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原则回答,实际上是其政治智慧的显性层面,是其政治智慧运作的结晶体。从隐性层面看,邓小平的政治智慧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底蕴,正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邓小平同志才创造性地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一、律师事务所和资深律师承担青年律师培养责任的必要性 青年律师是指执业经历尚浅,缺乏业务经验,业务素质和执业水平都有待提高,并且尚未形成稳定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实习律师和新执业律师。青年律师虽然已经普遍接受过高等法学教育,但要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律师仍然需要继续接受法律职业教育,才能获得执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的知识,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职业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2.
律师是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解决法律问题的职业人,且冠之以"师"。其职业特点是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接触各类人群,律师执业行为直接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律师职业素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律师应当是具有鲜明职业素养的精英型人群。"律师素养"简言之,就是律师不同于其他职业的独  相似文献   

13.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律师兴,则国家法治兴。律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青年律师作为这支队伍未来的中坚力量,除了具备善良、正义等基本素质外,正如中国大律师张思之曾用诗—般的语言描绘优秀的律师形象:“哲人的智慧,诗人的激情,法学家的素养,政治家的立场”。是的,非经终身的学习,难以历练这样的素养;非经终身的奋斗,难以打造这样的品行。“不愿做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追求优秀的律师也不是好律师。所以,愿为律师这一事业奋斗的青年律师就不能不身体力行地练就终身学习的素质。一、认清青年律师学习的必要性,增进学习的自觉性。一是职业…  相似文献   

14.
主体和客体是一对基本的哲学范畴。当我们用哲学理论思维的目光来扩展我们的研究视野时 ,就不免发现 :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问题也早就寓居于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了———不仅在各种法律关系中 ,而且在各种违法犯罪构成以及法律责任中 ,都居于中心地位。有力地表明了这一哲学命题的普遍意义及其作为法学基本理论问题的深邃哲学属性。所以它作为法哲学实践论的一个中心内容 ,体现了法哲学理论的深广度和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5.
<正>实践哲学的讨论在当下学界虽然十分热烈,但人们在讨论中的偏解或误解亦颇为不少。人们往往把实践哲学与理论哲学,或者实践智慧与理论智慧对立起来,似乎提出实践哲学就是要全然否定理论思维,倡导实践智慧就是要否弃理论智慧。这里的误解首先是起因于对于作为哲学思维范式的实践哲学与理论哲学同作为哲学研究领域的实践哲学与理论哲学的混淆。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人们思维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人们的语言素养如何,取决于他的政治和业务的修养.有人说,律师要有演说家的口才和风度.此说虽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尽然.根据律师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律师的语言是有着自己的特点和素养的.那么,律师的语言素养究竟包括些什么呢?一要突出一个"实"字.律师的语言,必须以事实为根据.没有这个前提,律师就没有发言权.人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  相似文献   

17.
法律思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考察,从律师职业者的角度,法律思维即按照法律的逻辑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律师职业法律思维须以委托人的利益为目标.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前提,以解决问题的思维和预防问题的思维为内容.前者多见诸于诉讼业务,后者多见诸于非诉业务。法律思维虽然抽象,但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培养习得或完善.思维的培养应结合律师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  相似文献   

18.
宋占文 《中国司法》2010,(10):51-53
律师文化建设要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律师执业精神为核心。律师的执业精神,是律师在执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政治素质、职业素养、职业心理、道德情操、行为风范等与律师实践活动紧密联系的精神元素。律师执业精神是律师执业理念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9.
正律师业与专利服务业同属于法律服务业的范畴,两者在法律层面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本文拟通过分析律师业和专利服务业在行业和思维方式两方面的特点与差异,探讨律师从事专利服务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并对律师从事专利服务业的优势加以论述。一、律师业与专利服务业的行业分析专利服务业相对法律服务业来说,其是以专利服务为基本内容的现代高技术服务业,具有高技术性、知识性、高增值性和集群性及从业人员高素质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传统实体思维以学科、经验或结构范式使课程本体呈"单向度"倾向,关注课程内容本身。怀特海过程哲学突破传统思维,从过程-关系视角关照课程,视课程为事件、旅程及不断生成的文本。课程建构遵循主体的赋权参与性、内容与形式的实践引领性、目标与结果的生成性以及知识建构的境域及审美性原则,强调师生、社区及家长资源的积极参与,注重师生与自我及文本作者的对话,关注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及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意图使课程实施走出传统由输入到产出的控制模式,而成为情境化的过程,凸显课程的审美、创造及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