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开展和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要注意全面性与系统性相结合、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途径,加强大学生和大学生骨干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全团的一项重要工作,目的是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使他们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为此,我们从高校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必要性分析出发,以中山大学"青马工程·中大100"计划为例,总结其组织机制、培养机制、保障机制、反馈机制和跟踪机制,以提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未来推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韦庆昱 《传承》2009,(14):40-41
高校开展和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要注意全面性与系统性相结合、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途径,加强大学生和大学生骨干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不断涌现是党的事业长盛不衰的重要保证,高校党政干部战略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对培养合格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了有力的探索.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与青年的成长规律和要求相契合,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 才的要求相契合,与注重理论学习与能力结构训练相契合,注重把参与社会实践与进行社会观察相契合.  相似文献   

5.
胡杰 《青年论坛》2013,(1):26-31
培养和造就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一项战略性系统工程.充分认清和遵循青年成长以及教育的客观规律,综合利用多种手段,构建多种培养路径.坚持精英塑造与一般培养相结合,确保培养对象的全面性,培养出最为广泛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确保培养出蕴涵“魂”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坚持学校培养与社会培养相结合,确保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关系到我党执政基础的重大工程。我国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建设中存在着创新不足、氛围不浓、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必须树立科学明确的目标,根据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结合中国实际,坚持科学发展观,通过关注人的全面进步以及加强理论创新来构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相似文献   

7.
高校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社会重任,其中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内容。2007年10月,共青团中央发布《"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就是要着力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起来的马克思主义者,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而培养和造就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仅是历史而且也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又一项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胡杰 《青年论坛》2011,(5):42-45
高校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摇篮和主要阵地,需要构建高校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激励机制,把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做实、做细、做长。在探析了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激励机制的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着重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激励机制提出了合理的构建,即信息交流机制、原则双轨运行机制、激励效益评估机制和评估信息反馈机制的动态运行系统模式,激励青年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提高,培养出合格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9.
汪建兵  张丽 《人民论坛》2014,(12):170-172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加强先进文化传播和文化建设,引领当代青年发展方向;重视理论学习和教育,提升当代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素养;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切实发挥新时期引领和凝聚青年的作用;强化社会实践,使青年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当代选择。  相似文献   

10.
高杰 《人民论坛》2014,(2):137-139
文章通过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体系入选者个体动机形成的家庭影响模式、公共教育和狭义社会化过程影响模式的数据分析以及对个体参与动机强弱测量的综合设计,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体系入选者参与动机的形成要素以及动机的稳定程度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与测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