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以扩大消费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发展阶段,我省扩大消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加快构建扩大消费长效机制,着力做深引导消费、便利消费、保障消费三篇文章,千方百计扩大消费,促进消费升级与有效投资、产业升级、城镇化联动共进,充分发挥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为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和加快"两富"现代化浙江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小康》2009,(3):2-2
这是一场政府主导下的消费热潮。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2009年的经济工作中,将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以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公安研究》2009,(3):93-94
姜作培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撰文认为,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思路。大量事实表明,要扩大消费需求,必须用辩证的观点,正确处理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城市消费需求与农村消费需求、物质消费需求与精神消费需求、个人消费需求与公共消费需求、远期消费需求与即期消费需求、消费数量需求与消费质量需求、潜在消费需求与现实消费需求、扩大消费需求与节约消费需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扩大消费需求是我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大转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是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  相似文献   

5.
张正云  周善乔 《群众》2014,(9):68-69
<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的主线,其核心是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最根本的是扩大消费需求和民间投资需求。从我省的情况看,今后数年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而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则有赖于深化改革。扩大民间投资是拉动江苏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由于资本的短缺,多年来通过引进大量外资扩大出口,我省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但近年来经济增长呈现出动力减弱的态势。从三驾  相似文献   

6.
课题组 《桂海论丛》2004,20(4):41-43
我国已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2003年GDP增长9.1%,属于正常状态,但也存在个别行业投资过热现象。经济强劲增长主要是由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高增长拉动起来的。在2003年经济高增长中出现若干不协调现象,主要是三大产业发展不协调、投资增长和消费增长不协调、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协调、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等。为了实现经济平稳、协调、较快增长,必须注重投资和消费的良性循环,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更加注重搞好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7.
国家“十一五”规划指出:“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可见,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关系之一。投资和消费只有保持合理的规模,才能够有效拉动经济增长。投资规模过大,会导致供过于求,引发通货紧缩;消费规模过大,会导致供不应求,引发通货膨胀。反映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的统计指标是投资率和消费率。因此,正确认识我省当前投资率和消费率情况,把握好二者关系,有利于促进我省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山西政报》2009,(11):34-37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为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08]134号),结合我省实际,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9.
金玉梅 《群众》2020,(8):45-46
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地对我国消费短期内造成较大冲击,扩大消费成为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江苏省政府办公厅也印发《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的若干举措》,这都释放了鼓励和促进消费的积极信号。因而,在不断巩固拓展我省疫情防控成效的形势下,有效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速消费“回暖”,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10.
厉以宁 《传承》2011,(7):40
我国"十二五"规划,包括以后几个五年规划,大体上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解决。一、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国必须走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道路。包括经济的转型、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大内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然而目前我国的现状却是内需不足,并且难以有效扩大。信息消费是我国新兴的消费热点,不仅消费者群体迅速扩大,消费比重日益提高,而且其边际消费倾向递增,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对扩大内需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从消费者、供应商和政府三个方面来采取措施,促进信息消费增长,能够有效地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12.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消费对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措施。为了充分发挥消费对我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现就我市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消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一)消费已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九五"以来我国经济运行轨迹表明,居民消费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带动 GDP 增长0.5个百分点。"九五"期间,我市最终消费年均增长9.6%,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2.6%,略高于全国水平,年均拉动经济  相似文献   

13.
"消费与民生"是中消协2011年年主题。"消费与民生"有三方面含义:一是强调消费需求是保持经济增长的恒久动力,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二是强调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制定消费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强调消费维权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力抓手。作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围绕年主题采取积极措  相似文献   

14.
逐步提高消费率与促进经济自主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目前已居世界少数几个投资率极高的国家之列。依靠扩大投资规模、提高投资率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选择空间已不大。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当前的最终消费率尤其是居民消费率明显偏低,影响了经济自主增长机制的形成。针对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差异以及消费层次不同的特征,应把启动居民存量消费需求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这是对现实的清醒判断,也是对未来的关键抉择。当前我国消费力明显偏低,消费贡献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培植和扩大消费,充分发挥消费需求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这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浙江投资尤其是实体经济投资增速持续回落,与沿海省市差距越拉越大,给我省"走在前列"带来较大挑战。因此,我们必须把抓实体经济投资作为保增长、促转型的重中之重,采取更加扎实有效措施,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我省实体经济投资现状从实际情况看,面对"外需减弱、消费热点缺乏"的发展格局,我省实体经济投资持续下行。"十一五"期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为13.1%,低于全国12.6个百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消费首次被置于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首位,但我国的消费环境却成为制约扩大消费的“瓶颈”。三鹿奶粉事件、丰田汽车召回事件、美的紫砂煲、家乐福价格欺诈……消费领域热点事件层出不穷。我们不禁要问:如何营造一个诚信安全的消费环境,让百姓放心地消费?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扩大投资对经济增长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扩大消费则是长远之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促进农民消费,稳定发展住房消费和汽车消费,着力发展服务消费和旅游消费,不断增强最终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19.
崔晨 《北京观察》2013,(11):26-29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首次把“三驾马车”的序列做了调整,把消费在拉动中闺经济增长中的地位提到了第一位。发展实践证明,在这三大因素中,消费需求是经济有效增长最持久的动力。近年来,我国消费增速旱稳步增长态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一驾快车。  相似文献   

20.
《公安研究》2013,(5):52-52
张斌在《财贸经济》2012年第9期撰文认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税收政策主要通过减轻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中低收入阶层所得税负担,降低间接税、尤其是生活必需品的间接税负和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筹资机制降低居民的储蓄动机三个方面发挥作用。扩大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需要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权衡,应与财政支出政策相互配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