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并非一开始就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思想发展有一个历经多种选择而不断扬弃的过程。五四时期,毛泽东的思想是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工读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的混合物,而无政府主义在其中占有重要位置。通过亲身参与1919年的驱张运动和1920年的湖南自治运动,毛泽东在实践中明白了无政府主义的不切实际,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1921年元旦,毛泽东在新民学会会员新年大会上,和会员们一起将学会的宗旨定为以布尔什维主义改造世界与中国。至此,毛泽东通过对各种思想流派的反复比较,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刘师培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但在学术思想领域却有独到的建树与影响。辛亥革命前,刘师培在日本受到社会主义思潮和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从研究西方社会主义学说入手鼓吹无政府主义,并将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学说相会通,勾勒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蓝图。无论是他的无政府共产主义论、无政府主义平等观,还是新式重农抑商说,都带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刘师培的理想社会思想是20世纪初西方社会政治思潮与中国传统思想碰撞融合的产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语境下知识分子力图变革社会现实、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的良好愿望。  相似文献   

3.
1920年秋到1921年夏,恽代英在安徽宣城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任教期间,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曾信仰无政府主义,不久便对无政府主义产生怀疑,最终否定了无政府主义。恽代英的这种思想变化是一个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迷惘与求索,不能因此认为恽代英当时是无政府主义者。1921年下半年,恽代英完成了这一世界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正在青年周恩来漫长的真理探求过程中,无政府主义是其思想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一环。无政府主义裹挟革命浪漫主义的糖衣,曾一度迷惑青年周恩来的信仰选择。旅欧期间,经过反复的理论推求,青年周恩来逐渐认识到了无政府主义思想的虚无本质,旋即将之摒弃并与旅欧学生中的无政府主义者展开论战,在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的同时,也完成了他这一时期思想的嬗变。无政府主义是欧洲19世纪上半叶产生的一种极端民主主义政治思想。它大力  相似文献   

5.
80年前的9月五四运动期间,马克思主义刚刚在中国传播。与此同时,无政府主义也被当做一种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它反对封建专制,但又与科学社会主义对立。以黄凌霜、区声白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者,攻击十月革命及十月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制度,宣称:“我们不承认资本家的强权,同样不承认劳动者的强权。“1920年9月,陈独秀、蔡和森等先后在《新青  相似文献   

6.
方宁 《党史文苑》2011,(7):10-14
作为一种激进的社会革命思潮,无政府主义在近代中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甚至成为中国早期进步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历程中的重要一环。在中国  相似文献   

7.
在青年周恩来路漫修远的真理探求过程中,无政府主义是其思想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一环。它裹挟革命浪漫主义的糖衣,曾一度迷惑青年周恩来的信仰选择。在旅欧期间,经过反复的理论推求,青年周恩来逐渐认识到了无政府主义思想的虚无本质,旋即将之摒弃并与旅欧学生中的无政府主义者展开论战,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的同时,青年周恩来脑中的无政府思想也由此完成了嬗变。  相似文献   

8.
张蕊 《党史文苑》2014,(4):16-17
在中国现代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有三次思想论战影响颇大,分别是"问题与主义"之争、社会主义之争和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这三次论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了重要作用,它们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不成熟性。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各种社会主义思潮涌向中国。在广州,影响较大的是无政府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一度合作,并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年12月,陈独秀应广东省长陈炯明邀请南来广州,行前与李大钊商量,拟借此机会在广州建党。陈独秀到广州后,与无政府主义者展开辩论,从理论上对无政府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进行区分,并率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决裂,随后建立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  相似文献   

10.
自由是人类历史实践的主题,实现全人类的自由解放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的最终目标。对自由及其实现的不同理解,构成了思想史上的不同理论学说。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都对什么是自由、如何实现自由作出了自己的解答,但都缺乏客观有效的实现方式。马克思恩格斯在扬弃自由主义、批判无政府主义的唯心自由观中,建构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由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道路。在当代中国的思想争锋和现代中国治理实践中,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自觉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由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栾英育  张丽 《世纪桥》2011,(21):14-15
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经验总结,是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把独立自主思想灵活运用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中,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也为建设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延年是我党历史上一位非常优秀的政治活动家。早期,他在追求救国真理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无政府主义的影响,曾走过一段革命认识上的弯路。二、三十年代,吴稚晖是中国社会有名的无政府主义的代表人物,与陈独秀同在北大任教多年,吴陈两家可谓世好。由于以上两个缘故,在无政府主义的思想学习交流方面,陈延年与吴稚晖保持过密切的关系。加之陈延年从小思维敏捷,才智过人,因此得到了吴稚晖的欣赏和喜爱。1919年陈延年和弟弟陈乔年一起参加了吴稚晖等人组织的留法勤工俭学活动。在法国,陈延  相似文献   

13.
马绍辉 《世纪桥》2002,(3):25-26
一定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反映。“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①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与国民党反动派针锋相对的斗争中,把思想文化建设作为革命斗争的重要内容。在牡丹江根据地建设过程中,地方党组织始终把思想文化建设视为一项长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党史纵览》2011,(4):56
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中,红二十八军在岳西重建,并创建游击根据地。七七事变后,红二十八军率先鄂豫皖边区举行国  相似文献   

15.
论邓小平执政党监督思想的特点赵学斌邓小平在长期领导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深邃的监督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对执政党监督的思想是其监督理论的核心。纵观邓小平对执政党监督的思想,具有四个鲜明的特点。一、监督目的的明确...  相似文献   

16.
刘少奇同志长期从事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活动,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经济思想.他的经济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曾经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超过重要作用。自1922年他从事工人运动开始,他在多次组织工人进行经济和政治斗争中形成自己的经济思想,并撰写了《工会经济问题》等小册子,这一时期是其经济思想形成的萌芽时期。他的大部分经济思想都是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形成和发展的,即从1949年到1956年期间。这一时期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早期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对于传播马克思主义,筹建中国共产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着不可置疑的历史功绩。在此期间,陈独秀于1920年12月到1923年6月两年半的时间里,先后三次来到广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反对无政府主义、创建广东共产党、改革教育、促进国共合作等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一时期,也是他一生中思想发展最  相似文献   

18.
直到1949年为止,香港共运史与广东共运史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广东的共产主义运动,与中国整体的共产主义运动一样,开始于五四运动期间。1920年底,陈独秀来到广东。他的到来,意味着广东党组织的创建工作跨出重要的第一步。在陈到来之前,共产国际的两位俄国代表米诺尔和别斯林通过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黄凌霜,接触了一些无政府主义者。  相似文献   

19.
付冉冉  张扬 《世纪桥》2012,(17):153-154
《共产党》月刊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创办的半公开的理论性机关刊物,由李达任主编,在1920年11至1921年7间共出版六期。它在创刊后就旗帜鲜明的宣传马克思主义,批驳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等不适合当时中国国情发展的思想,介绍世界各国的共产主义运动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它对于当下处于极速转型期的中国新闻传播媒体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并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又提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思想。毛泽东的农村现代化建设思想来源于他早期的生活、劳动和学习调查的经历,既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孕育的结果,也是外来思想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的结果。了解毛泽东农村现代化建设思想产生的原因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