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刘少奇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期间,将宣传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努力建设党的舆论阵地,组织领导出版了十余种报刊,使其成为鼓舞东北人民英勇斗争的利器。这些报刊真实记录了满洲省委革命工作取得的光辉业绩,生动再现了刘少奇在满洲省委8个多月的革命历程。  相似文献   

2.
刘少奇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期间,将宣传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努力建设党的舆论阵地,组织领导出版了十余种报刊,使其成为鼓舞东北人民英勇斗争的利器。这些报刊真实记录了满洲省委革命工作取得的光辉业绩,生动再现了刘少奇在满洲省委8个多月的革命历程。  相似文献   

3.
张磊 《世纪风采》2020,(6):30-34
中共满洲省委是1927年10月至1936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设立的最高领导机构。在领导东北各界群众开展组织建设和反帝反军阀斗争的过程中,满洲省委培养和锻炼了陈为人、刘少奇等一大批意志坚定、党性坚强的优秀领导干部。曾任满洲省委秘书长的廖如愿也是他们中的杰出一员。廖如愿,原名明洲,曾用名黄云腾,湖南省安化县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历任中共湘区安化特支书记、湘西地委书记、中共湖南省委农委书记。  相似文献   

4.
1930年 3月 ,刘少奇被中央调离满洲省委书记岗位。中央为什么这样做 ,学术界有三种说法 :一是请假调离说 ;二是催促调离说 ;三是批评调离说。第三种说法讲到了问题的实质 ,但仍应进一步展开把问题讲清楚。实际上 ,刘少奇的调离 ,是他在与当时中央“左”倾错误发生严重碰撞的背景下被排挤的结果。 1 930年 4月 2日《中共满洲省委会会议记录》和 1 930年 4月 9日《刘少奇给中央的信———关于中央对满洲省委工作批评的答辩》 ,真实地记录了刘少奇被调离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末的东北,同南方革命根据地党的地下工作基础好的地方相比,党的干部特别是中高级领导骨干显得十分缺乏.因此,培养干部始终是中共满洲省委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培训干部成效最为显著的是刘少奇主持中共满洲省委工作时期.在刘少奇担任书记期间,中共满洲省委采取多渠道培训的方法,以解决党的干部缺乏的燃眉之急.首先,选送党团骨干.到中央干训班学习.1929年12月,刘少奇利用到上海汇报工作的机会,向中央特别提出了干部培训的事.回到满委后,刘少奇亲自清理组织名册,确定了20个候选人名单,调到省委考察后,陆续派到中央训练班学习革命理论和工作方法.任国桢、赵尚志、张于民、李维舟等人都先后到上海临时中央局举办的各种学习班学习过.  相似文献   

6.
中共满洲省委是东北地区的第一个党的领导机关。她建立于1927年10月。中共满洲省委筹建过程中及其存续期间,中共中央先后派陈为人、刘少奇、陈潭秋、罗登贤等人担任书记。他们在白色恐怖中,尤其是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前赴后继,领导东北人民艰苦抗战,谱写了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不朽篇章。在纪念中共满洲省委成立8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编发了这样几篇纪念文章。  相似文献   

7.
1927年10月,中共满洲临时委员会成立(1928年9月改为省委),统一领导东北地区的革命运动。至1935年4月,前后共有12届省委班子,其中较出色的省委书记是刘少奇。刘少奇为什么会出任满洲省委书记?这与谢觉哉的一段特殊经历是紧紧联系的。原来,谢觉哉曾于1928年12月末受中央的委派到东北巡视工作。12月23日,他到达沈阳。就在这天,满洲省委在沈阳市大东边门外地下党员牛思玉的家中开会,省委的主要负责人陈为人等以及东北各地党组织的负责人共14人参加。由于警惕性不高,会址选择不当,开会时被敌人发现,除一人脱险外,其余13人全被逮捕。谢觉哉了解到省委遭到破坏后,心情非常沉重,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他想方设法打听党的组织,为尽快恢复满洲省委不辞辛苦地到处奔波。刘少猷是较谢觉哉早些时候到达沈阳负责党的部门工作的。满洲省委遭到破坏后,他与12月23日脱险出来的团省委书记张任光召开了满洲党团联席会议,重组新的省委。谢觉哉分工抓宣传工作。此时,中央又委任谢觉哉为中央特派员、负责对东北地下党的工作作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所取得的巨大胜利和付出的沉重代价,警示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各级党委、政府在辽宁境内修建了许多与抗战有关的纪念场馆。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位于沈阳市和平区皇寺路福安巷3号。该遗址为一栋面阔六间进深一间的硬山式青砖瓦房,其东侧四间就是1927年至1929年间的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所在地。在这里,以陈为人、刘少奇、陈潭秋等为书记的中共满洲省委领导工农群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不仅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解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而且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相似文献   

9.
1929年7月至1930年3月末,刘少奇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这近9个月的时间,对于中共满洲省委来说,是从比较幼稚走向比较成熟的关键时期;对于刘少奇来说,则是他“受命于危难之中”,在东北地区这样一个极其复杂险恶的环境中经受锻炼、积累经验,为其形成白区斗争正确工作路线准备条件的重要时刻.不仅如此,在这期间,刘少奇还有一段被捕的特殊经历.在“文革”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将刘少奇这段历史捏造成所谓“叛徒、内奸、工贼”的“证据”.所以,刘少奇在满洲省委这段历史,引起了史学界的关注,学者门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相继推出了一批回忆录、专题史料、研究论文和专著.现把这些著述的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中共满洲省委是1927年至1936年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设立的最高领导机关,负责东北三省的党务工作。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东北的革命形势同全国一样处于低潮。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工作的统一领导,中共中央决定在东北成立中共满洲省委。1927年10月,东北地区党员活动分子会议召开。会议组建了中共满洲省临时委员会,将机关设在奉天(沈阳),任命陈为人为书记。作为当时党在东北地区的最高领导机构,中共满洲省委从此肩负起领导东北人民进行反帝反军阀斗争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今年11月24日,是刘少奇诞辰一百周年,本刊特邀请省委党校刘贵田教授撰写了《刘少奇在中共满洲省委的历史贡献》一文,以缅怀刘少奇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12.
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刘少奇、陈为人、李子芬、林仲丹,领导抗联的灵魂人物、被日本侵略者称为"南杨北赵"的抗联英雄杨靖宇、赵尚志,以及中共满洲省委、中共奉天特支、抚顺特支的许多著名领导人,都曾被关押在奉天第一监狱。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成立党支部,宣传革命思想,并凭借顽强的意志与敌人作斗争。  相似文献   

13.
正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刘少奇、陈为人、李子芬、林仲丹,领导抗联的灵魂人物、被日本侵略者称为"南杨北赵"的抗联英雄杨靖宇、赵尚志,以及中共满洲省委、中共奉天特支、抚顺特支的许多著名领导人,都曾被关押在奉天第一监狱。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成立党支部,宣传革命思想,并凭借顽强的意志与敌人作斗争。  相似文献   

14.
1930年初,北宁铁路关外段以沟帮子为中心爆发了一次规模较大的罢工斗争。这次斗争是刘少奇同志亲自指导的,取得了重大胜利,震撼了整个北宁路,波及辽宁各地。沟帮子位于辽西走廊东部,北依医巫间山,南临辽河湾,是北宁路关外段较大的枢纽站。1929年少奇同志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时,非常重视工运工作。中共沟帮子铁路支部在满洲省委的领导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大革命”期间,刘少奇遭受蓄意陷害,被戴上“叛徒、内奸、工贼”的大帽子,“永远开除出党”。其主要证据之一,就是“1929年8月21(或22)日,刘少奇(当时化名赵之启)与孟用潜(当时名孟坚)在奉天(今沈阳市)纱厂被张学良逮捕。刘少奇立即供认自己是满洲省委书记,孟用潜是省委组织部长,供出省委委员唐宏经、王立功、张聿修、丁君羊、饶漱石和省委秘书长廖如愿,出卖了满洲省委所属东满、北满、旅大、抚顺等十多个特(县)委(支部)和奉天市的六七个支部”.  相似文献   

16.
马少辉  陈学良 《世纪桥》2012,(16):11-15
1932年秋,满洲省委委员孙广英与驻苏联海参崴的共产国际太平洋工会秘书处建立联系,秘书处建议满洲省委在吉东建立一个省委常驻机构,以便就近与秘书处联系。1933年4月满洲省委决定成立满洲省委吉东局。5月吉东局在穆棱县正式成立。1934年由于中共吉东局被破坏,中共满洲省委及时做出决定,撤消吉东局,吉东地区各地的党组织由满洲省委直接领导。  相似文献   

17.
谭译 《党史纵横》2001,(5):F003-F003
《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4载有中共满洲省委分别于1929年7月20日和8月8日写给中央的两份报告。报告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在“八一”举行示威游行的计划和执行情况,落款处署名“之启”。据考,“之启”是刘少奇在满洲省委工作时所用的化名,有时也称“赵之启”、“子棋”。这两份报告中刘少奇详细阐述了省委三次修改示威游行计划的理由和过程,充分地表现了满洲省委的这位卓越的领导人不唯上、不唯韦,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事情是由中东路事件引起的。1929年7月10日,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当局由于受了蒋介石的误导和对形势作…  相似文献   

18.
大革命失败后,东北党的力量受到严重损失。1929年夏,中共中央决定调刘少奇担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当时的中共满洲省委秘书长廖如愿是湖南安化人。他曾任中共安化特支书记、常德地方委员会书记、益阳特委书记、湖南省委委员兼省农委书记、湘赣边特委组织部长等职。因湘赣边特委被破坏,于1928年9月由李维汉介绍去满洲省委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下篇6 中共满洲省委在其存在的 九年时间里,很好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在发动和领导工人运动、传播马列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尤其是领导东北民众伟大的抗日救亡斗争中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一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东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满洲省委也存在其历史的局限性,比如它的力量不足以领导全东北的义勇军,中共满洲省委也缺乏革命斗争经验,甚至出现了一些经受不起考验、投敌叛变的省委领导和干部。这些是客观事实,但它并非是本质或主流问题。中共满洲省委的领导和党员干部群众在“九·一八”之后,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号召、组…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中共满洲省委的革命斗争史上,曾经活跃着一支极富传奇色彩的特殊队伍——满洲特科,领导满洲特科的是中共地下党员蔡伯祥。以医院做掩护20世纪20年代,东北正处于国际国内多种矛盾交织的焦点。党中央为及时、准确地掌握各方面的情况,制定出正确的政策和策略,从党在东北的统一领导机构——中共满洲省委成立之日起,即筹划成立满洲特科。1928年11月上旬,周恩来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后,回国返沪途经沈阳曾停留一周。期间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