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济南市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居民们无论有什么大事小情,首先想到找一个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叶翠。居民都说,陈叶翠是操持社区这个大家庭的主心骨,是大事小事都操心的"大管家":下岗职工找她,空巢老人找她,下水道堵了找她,甚至是行政执法的事也找她……4月12日,记者在陈叶翠办公室采访时,电话铃声此  相似文献   

2.
针对社区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爱家协会"整合社区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周到的服务。找保姆、租房子、找工作……这些让人头痛犯难的事,如今居住在体育馆路街道法南社区的居民们,不出社区就都能解决了。原来,这里有个"爱家协会",周到及时的服务,给社区居民带来了生活的方便、舒适和安伞。  相似文献   

3.
正"吴忠有个王兰花,身后跟着一群‘傻’大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不少人都知道这句顺口溜。不久前,这句顺口溜的主角王兰花从人民大会堂捧回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荣誉背后,是王兰花执着的"傻"劲儿,她把解决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毕生事业,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志愿服务。王兰花,傻得可爱,傻得伟大,傻得让人钦敬!  相似文献   

4.
一提起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红花街道双桥新村社区党委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陈文美的名字,社区居民没有不知道的。“她是我们的好书记、好主任。”“她最关心我们老年人的事,我们有事都喜欢和她说说。”居民们都这样亲切地称呼她、评价她。“我就是来吃苦的”今年50出头的陈文美,  相似文献   

5.
于大光 《新长征》2014,(7):36-37
她姓冷,可心热。一颗火热的爱民之心、敬业之心,让她在社区一干就是20多年!松原市宁江区铁西街党工委书记于志东对记者说:"2008年8月,她开始担任铁安社区党总支书记,凭借之前从事社区工作的经验和对社区情况的了解,很快就挑起了这副重担。她善于和居民沟通,不论居民有什么事,她都热心处理。有她在,这儿没有解决不好的事。"如数家珍,于书记及街道、社区熟悉她的人讲述了一个个"凡人小事"。  相似文献   

6.
正将居民需要解决的每一件事都当作自己的事,不拖延、不敷衍、不推诿;将每一位居民都当作自己的至亲,用真心真情、热心热情提供"零距离"的服务;将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当作自己的使命,爱居民、爱社区、爱工作……社区工作大有可为!——辽宁省劳动模范宋翠玲  相似文献   

7.
刘占胜 《实践》2014,(7):39-39
<正>徐晓娅是镶黄旗新宝拉格镇亚日盖社区主任。社区工作千头万绪,繁杂琐碎,她既当社区组织员,便民利民服务员,又当扶危济困示范员,邻里矛盾调解员,把社区管理得井井有条。在她的带领下,亚日盖社区先后被自治区党委、锡林郭勒盟委、自治区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创新先进基层单位"称号。她本人2012年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当好社区组织员徐晓娅把解决居民生活问题作为社区工作的重点内容,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组织开展贴近特困户、低保户、重病户、单亲家庭、空巢老人、孤儿、残疾居民和刑满释放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八贴近"活动,深受居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社会和谐进步的发展,农二师二十二团结合社区居民自治状况,在24个社区分别设立了老人"议事会",这种议事会每月召开一次,由议事会中威望高且精力较好的老人召集。参会人员通常都是些热心于团场公共事务的老人,讨论的均是社区中与居民利益相关的事,有些甚至是鸡毛蒜皮的小  相似文献   

9.
提起陈俊燕,在朝阳区麦子店街道霞光里社区可是一位知名人士。这不仅因为她是一名尽心尽职、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优秀社区干部,还因为她尽力以自己的一技之长,多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为社区群众尤其是行动不便的病残老人义务理发,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身边的雷锋""知心党员",被北京市评为"孝星模范"。陈俊燕青年时就学得一门美容美发的好手艺。2006年,她放弃了从事多年的理发行业,报名参加了朝阳区社区干部的公开招考。通过严格考  相似文献   

10.
李百军 《共产党人》2011,(12):35-36
<正>位于银川市金凤区满城北街的紫馨苑社区,是2008年由2个大居委会合并,共4300户,10432口人的大社区。现年43岁的张泽环,就是这个大社区的"当家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她曾先后多次获得金凤区和满城北街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预约了两天,终于在"六一"儿童节的下午,见到了刚从病残儿童家慰问回来的张泽环。我们的采访也不时地被前来办事的群众或者电话打断——她太忙了。用她自己的话说,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居民社区里再小的事也是大事。她告诉记者,刚刚去慰问的这几个小孩子,都是病残儿童,为了让他们在自己的节日里体会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居委会为他们带去  相似文献   

11.
正在尹春艳的心里,如果没有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如果不是"村转社区",如今的她也许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妇女,更不会成为一名年薪达10万元的置信集团培训学校讲师。53岁的高利洪肯定也不会想到自己能从田间农民成为"上班一族",除了每月1500元的工资收入,还有房屋租金收入、土地股分红收入。张定忠更不会想到如今做社区治理工作越来越轻松,社区居民一个个都成为热心肠,从对社区事  相似文献   

12.
孙虹 《新长征》2015,(1):36-38
说起46岁的李庆立,在辽源市龙山区盛世社区14网格(东辽县白泉镇电影胶片厂小区)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以说话快、腿脚快、办事快而闻名邻里街坊;她以计生、民政、司法等工作一清二楚让百姓交口称赞;她为了居民的事,啥困难都难不倒、啥问题都千方百计解决让居民由衷称赞。10多年来,她凭着一双快腿,更凭着对事业的执著、对辖区居民的爱心和对党的无限忠诚,行走在百姓当中,全心全意为居民“零距离”服务,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快腿大姐”。  相似文献   

13.
正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西城街道办事处草坝街社区居委会原主任汪梅曾是家喻户晓的"明星":先后荣获"全国人民调解标兵""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劳模""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巴中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她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汪大姐",用她的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是四川省第二个、巴中市第一个以个人姓名命名的人  相似文献   

14.
正16年来,从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人员成长为社区党委书记,她始终用真情服务温暖着周围的人们。"好党员""好干部""好闺女""好母亲"是群众对她发自内心的最高褒奖,"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志愿者先进单位""辽宁省服务群众好党员""辽宁省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也是对她辛勤工作的肯定。她的名字叫刘荣爽,在她眼中——红运社区曾是营口市内面积最大的棚户区。2007年棚户区改造后,大批居民迁入,人员成分复杂,党员状况不清,小区垃圾成堆,乱搭乱建现象严重,配  相似文献   

15.
评说张丽萍     
正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唐军:张丽萍担任社区书记,始终坚信做好每一件事,都会影响一群人,凝聚一方心。她牢记党的宗旨,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努力把党的形象刻在群众心里,把群众满意作为社区书记工作的准则,用心用力用情服务居民群众,赢得了群众的"好口碑"。  相似文献   

16.
正黔西市文峰街道文峰社区居民陶洪菊是一名退休老党员,今年85岁。她说,社区工作人员经常来嘘寒问暖。"小巷总理"罗洁就是她的直接联系人,有什么事,发个信息,就给办了。住在这个社区,她感到很幸福。文峰社区由原黔西市城关镇的龙腾社区和城东村合并而成,辖18个居民小组8860余户,加上流动人口,常住人口共3.8万人。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0,(15):52-54
近年来,针对社区居民有话难说、有苦难诉、有问题难反映、有困难难解决的现象,湖北省荆州市在全市社区推行“居民说事”制度,为社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诉求平台。居民遇事有处说、说事有人听、听完有人办,“说”消了民怨,“说”少了矛盾,不仅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也为社区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18.
四合院古色古香,鲜艳的"福"字喜气洋洋。2月8日这天,暖融融的屋子里,二三十位前门西河沿社区的居民聚在了一起。"知道牛主任要来,我特意准备了好几个问题。"手里攥着纸条的社区居民王琪老人认真地说。她口中的牛主任就是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腊月二十八,牛凤瑞和北京社科院管理所所长张耘一起,在"理论家新春走基层"活动中,走进西河沿社区,和百姓话家常似地畅谈他们关心的问题。"在座的很多都是‘老北京’,大家最关心的肯定是北京的问题吧。"牛凤瑞的"开篇语"就说到了大家心坎上。"牛主任,您说得没错。"西河沿社区党委书记赵玉林第一个提问。  相似文献   

19.
<正>为着力破解社区治理难题,解决好居民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在总结基层治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大兴区于2020年创新建立“拉家常”议事会机制,明确“党建引领、社区主导、区域协商、居民自治、多方参与、和谐共生”工作理念,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社区服务水平,实现了“小事不出楼门、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镇街”,创造了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20.
《支部生活》2015,(1):19
有了这个"服务通",我回去查阅清楚,带上需要的证件资料,一次就能办理了,真方便!"我们小区停水了"、"老王家婆媳又吵架了"……这是社区里每天都可能出现的事,这些事看似很小,却关系到每家每户每位群众,可能引起矛盾,引发纠纷。如何破解社区管理服务难题?网格化、网络化、组织化服务,正悄然破题,逐步成为社区服务的新常态。网格化服务"无缝隙"大理市下关镇宁和社区有居民3400多户、1万多人,十几位社区工作人员怎么能及时了解群众的困难?又怎么做到迅速反应,帮助居民解决难题?"是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起了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