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公安部也提出了要积极创造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创造新经验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新要求,在公安管理领域如何坚持以法治思维破解维稳压力,做好公安机关调解工作,已成为当前公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文根据当前树立法治思维、建设法治公安的工作要求,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分析树立法治思维与做好公安机关调解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密切联系,并就如何树立法治思维,进一步强化公安机关公共管理服务职能作一浅议。  相似文献   

2.
公安机关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进程中,应当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拓宽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境界;正确处理好民主与法治、自由与秩序、继承与发展等诸多关系;实现坚持依法治国与积极制度创新、加强社会管理与依法保障权利、发扬政治优势与借鉴文明成果、信息主导警务与警队素质提升的相互统一。  相似文献   

3.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从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为新时期公安机关依法进行有效的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法治思维突出法治的理念、原则和逻辑,在思想层面对公安执法主体自身建设提出明确的要求。法治方式则是在执行操作层面强调各种措施、方法以及手段,严格规范公安执法者的行为模式的准则。公安机关执法人员应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化解矛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和谐氛围和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4.
法治是融汇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理性、文明、秩序、效益与合法性的完美结合;法治思维包括两方面,即法律应当得到普遍服从的思维和良法之治的思维。法治思维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主观要件和重要内容。建设法治中国、培养和提高法治思维的具体途径包括法治思维的培养、对法治中国建设主体中"关键少数"法治思维的引导、"法律应当得到普遍服从"的法治思维的形塑、"良法之治"的法治思维的形塑、营造有利于法治思维建设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从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为新时期公安机关依法进行有效的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 法治思维突出法治的理念、原则和逻辑,在思想层面对公安执法主体自身建设提出明确的要求法治方式则是在执行操作层面强调各种措施、方法以及手段,严格规范公安执法者的行为模式的准则公安机关执法人员应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化解矛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和谐氛围和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6.
伴随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高校"自治"与法治问题凸现,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软、硬法理论为我们解决该矛盾提供了崭新的思维模式和广阔的理论空间.在高校法治规范中,高教法律法规作为硬法在宏观、总体、长效、主干上加以规范;高教各类规范性文件作为软法在微观、具体、应急、枝叶上发挥作用,软法弥补硬法之空缺,硬法对软法进行检查与监督,合力构建高校法治秩序.  相似文献   

7.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传统行业紧密结合。在"互联网+"思维下,公安机关政工部门如何将公安队伍建设与教育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是当前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科学对待的课题。深入研究分析"互联网+"对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影响和当前"互联网+"思维下上海公安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互联网+"思维下公安队伍建设的宏观规划和现实路径进行探索,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法律中的可辩驳思维,是不同于演绎性思维、归纳性思维与类比性思维的新型思维方式,是具有规则性、主体间性的对话、交流、辩论与反驳的思维过程。法律中的可辩驳思维,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上均具有重要的法治贯通价值。微观上,可辩驳思维的运用有助于推动政治话语向法律话语的转向以及法治技术的转型;宏观上,可辩驳思维的运用有助于法治思维的贯通和法治方式的优化。法律中的可辩驳思维在本质上并不必然导致法治的不可能性,相反在合理把握的基础上,可辩驳思维一定程度上能提升法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法治思维是指国家权力的行使者按照法治的逻辑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公安机关既是法治思维的首要践行者,又是社会法治思维形成的重要推动者,在开展虚拟社会警务工作中同样必须积极践行法治思维,从思想认识上准确把握法治思维的基本内涵,在具体执法活动中摒弃与法治思维相悖的观念与做法,坚持法律至上,推行程序公开,维护公平和正义,切实保障公民权利,扎实提升公安机关的涉网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10.
建设中国式的法治现代化,首先要树立中国式的法治思维。中国式的法治思维与国际社会通行的法治思维有共性,主要表现为法理思维、国际法治思维和人权法治思维。法理思维是基础,国际法治思维是关键,人权法治思维是目的,贯穿其中的主线是尊重人权、约束公权、实现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式法治思维与国际社会通行的法治思维相比,也有独特性,如政党领导型法治、民主集中制、注重对权力的纵向监督、注重秩序优先和注重实质正义。中国式法治思维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我们既要通过绝大多数国家都参加的国际公约寻找中国式法治思维的共性,也要善于根据国内外优秀法律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构筑中国式法治思维的个性。  相似文献   

11.
警察与秩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秩序的产物。对警察而言,秩序是核心价值,自由是次要价值。有自由、有秩序是人类的理想模式,自由是秩序的自由,秩序是自由的秩序。历史证实,只有法治社会才能实现这种理想模式,因此法治型警察的职责是实现"有自由的秩序",警察应是自由与秩序的平衡者与保护者。为此,必须既授予警察足够的权力来维护好秩序,又要把警察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使自由与秩序的冲突减少到最小。  相似文献   

12.
社会管理需要运用政治、经济、行政、法律等综合手段,但最关键、最根本的是实现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公安机关的社会管理机制创新是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并通过社会管理的理论、机制和方法创新以及制度建设,促进公安机关社会管理机制法治化的过程。因此,公安机关必须在强化尊重和保障人权理念、依法办事法治理念、公平正义法治理念和民主参与法治理念的基础上,逐步强化规则意识和法治思维、健全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强化化解社会矛盾机制的法治化取向,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社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个社会秩序的根本是一个道德秩序。我国当代社会伦理秩序的构建路向是以法治代替人治,其根源是矫正和规范以政府管理为主导的传统社会的治理模式。哈耶克的自由秩序伦理思想尤其是对自由的珍视以及对政府这个必要的"恶"的积极认知,对于解决当前伦理秩序构建中的困境有着积极的启示。同时我们也需要对哈耶克思想的内在逻辑矛盾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法律中的可辩驳思维,是不同于演绎性思维、归纳性思维与类比性思维的新型思维方式,是具有规则性、主体间性的对话、交流、辩论与反驳的思维过程。可辩驳性是法律知识逻辑结构的本质属性,法律中的可辩驳思维在根本上是以法律的可辩驳性为基本前提的。可辩驳思维对"法治可能性"的证成,在微观、中观和宏观上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法律中的可辩驳思维在本质上并不必然导致法治的不可能性,相反在合理把握的基础上,可辩驳思维一定程度上能提升法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法治精神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如果从管理、自由、民主和信仰等角度看,法治精神的内容有时可能发生矛盾。公安法治从总体上看,属于法治体系的组成部分,而从分类的角度看,属于管理意义上的法治,公安法治在运行过程中因其立足于管理者视角,因而也可能与其他的法治精神发生某种冲突。这主要应从公权与私权、主动与被动两个方面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大都市法治状态在国家"全面依法治国"策略中具有指标意义,其公安机关的法治程度尤为具有代表性。一项针对派出所民警的问卷调查显示,基层民警的法治思维存在一些问题,与"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解决问题的建议主要是创新在职民警的法律尤其是宪法专题培训、加强公安机关法制部门建设、通过读书提升民警个人修养,并从审判中心视角等综合方面提升公安机关基层民警法治思维及其能力。  相似文献   

17.
影响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主要问题是公安机关执法效率低下、公安机关执法质量有待提高、社会成员对现代法治基本要求认识较低等。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公安机关执法效率低下、公安执法质量相对较低社会成员对现代法治基本要求认识较低、非公安机关因素等。要提高公安机关执法能力、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应强化公安机关的行动力,提高公安机关执法效率;通过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迅速提高办案机关、办案人民警察法律辨识力;强化现代法治理念宣传;政治建警,多管齐下做好民警的思想工作;进一步提升公安机关形象;强化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对互联网及媒体传播功能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哈耶克在其政治哲学体系对私域中个人自由进行了坚决捍卫,他对拓展秩序、法治下自由的详细论证折射出智慧的光芒,然而其政治哲学本身却存在内发性的理论困境,主要表现为自发秩序与普世理想、个人自由与政治自由以及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理论冲突.  相似文献   

19.
以法律维护社会秩序,还是以法律维护公民权利和自由,历来是立法和执法的价值选择上的两难问题。秩序和自由所能达到的统一只能是一种动态的和谐统一。正是自由与秩序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运动才使得法律不断发展、演变,也才使得社会不断进步,并使社会从相对和谐到不和谐再到新的和谐。因此,中国法治建设的宗旨是生成自由与秩序动态平衡的法治,在这样的法治社会中,人们不仅能在稳定的社会秩序中享受到生活的安宁,又能在自由的环境中享受到创造的快乐。  相似文献   

20.
法治思维是一个变化生成中的观念,具有开放的结构,任何定义都难以描述其全部内涵,但它毕竟具有一般的、普遍的意义。对法律的信仰、对权力的限制、对权利的保护、对生存的规范、对生态的呵护等应当是法治思维的核心内涵;形式程序思维、彰显实质正义、更新具体秩序等应当是法治思维养成的途径。在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视域中,法治思维随着传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发展,因此,中国必然拥有中国式的法治思维,不能以西方法治思维的模式作为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