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康一词,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在这以后,小康社会和小康生活,作为一种社会理想,逐步走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用语中。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使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首次使用“小康”一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那么究竟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呢?如何正确把握全面小康的科学内涵?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在《大雅·民芬》中有“民亦老止,汔可小康。”其后,小康的含义不断被扩充发展。到西汉时,《礼记·礼运》中所说的“小康”已经成为与“大同”相对应的一种理想的社会模式。简言之,小康  相似文献   

3.
《政策》2003,(2)
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用"小康"这个词语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小康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这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首次使用"小康"概念。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描绘了新世纪初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初期江苏的新目标。必须再识“小康”。小康,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了系统论述,意义重大。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传统理想社会的继承和改造 “小康”一词,最早源于《诗经》。 《诗·大雅·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里小康是小小安康的意思。但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在《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它相对于“大道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是“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理想社会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小康战略梁文生“小康”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春秋时期《诗、大雅、民劳》,是指低于“大同”,高于温饱,生活殷实的社会经济状态。邓小平借鉴我国古代对小康的说法,赋予其新的时代含义。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提出“我们提...  相似文献   

7.
“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篇:“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很明显,这里的“小康”指的是“轻徭薄赋,予民休息,让老百姓过上小安康乐的日子”。后来儒家创始人孔子阐释“大同”、“小康”思想时。把“小康”视为“大同”的前一阶段,指以天下为家,靠礼仪关系来维持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本刊编辑部 《小康》2006,(1):108-109
“小康”是一种理想,一种精神,一种标准,这不仅仅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理想,更是人类的一种永恒诉求——富足、和平、积极、乐观、健康、环保、科学、公平、法治、民主等等。中共中央机关理论刊物《求是》杂志社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于2004年1月1日正式创办《小康》杂志。“小康”作为《小康》的旗帜和灵魂,歌颂和弘扬一切符合小康精神、理想和标准的内容,鞭挞和批判一切违反小康精神、理想和标准的现象。《小康》以“影响一个民族与时代”为己任,搭建一个交流与研究全面小康建设的平台,全力打造“中国小康指数”,记录中华民族走…  相似文献   

9.
“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篇:“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很明显,这里的“小康”指的是“轻徭薄赋,予民休息,让老百姓过上小安康乐的日子”。后来儒家创始人孔子阐释“大同”、“小康”思想时,把“小康”视为“大同”的前一阶段,指以天下为家,靠礼仪关系来维持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郑思民 《创造》2003,(1):10-11
在学习党的十六大文件过程中,一个曾经数次牵动老百姓心绪的词汇“小康”,又掀起了人们心底憧憬的波澜。置之此时,溯源而上,对“小康”这个自古有之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被邓小平赋予了新的社会政治学诠释的理想作一番讨论,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今日海南》2012,(12):14-15
一字之变:倒计时开始 “小康”一词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篇:“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就是轻徭薄赋,予民休息,让老百姓过上小安康乐的日子。  相似文献   

12.
《创造》2002,(11)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总结过去多年来改革开放中党忠实地为人民的小康利益奋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指出,21世纪的头20年,对于我们这个国家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由于改革开放得到了显著实惠、同时还有着新世纪应当向更高生活标准迈进的期望的亿万群众来说,这是一个让人兴奋、让人憧憬的目标。“小康” 这个词,考其源头,由中国古代哲人孔子最早道出,有两千多年了。当然,彼时的小康,与我们所说的小康,并不是一回事。而我们把“小康…  相似文献   

13.
小康是一个充满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概念,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长期追求的社会理想。早在两千多年前,《诗经》中就有“民劳亦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说,人们有劳有逸,日子就好过了。这是仅从体力能得  相似文献   

14.
富裕了的农民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图为浙江龙港镇农家子女举行200架钢琴大联奏活动。本刊资料小康的概念最早源于《礼记》,是儒家提出的相对于“天下为公”,“大同”而言的一种社会。后来则作为比较充裕的家庭经济生活的描述。在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小康被定位为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生活发展阶段。1979年底,邓小平就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小康构想,他指出:“我们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最低目标,是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党的早期领导人首次提出“生命线”这个命题,一直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用“生命线”命题来强调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据考证.中国共产党人最早用“生命线”来比喻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是在1932年。这一年的7月21日,党中央在《给苏区中央局及苏区闽赣两省委信》中指出:“政治工作在红军中有决定的意义……政治工作不是附带的.而是红军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6.
小康不小     
《小康》2006,(1):3-3
由《小康》杂志社主办的“2005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在准备了长达半年启动了三个多月之后,终于在2005年12月8日~9日落下了帷幕。论坛取得了超过预期的成功,赢得了业内外的广泛赞誉。《小康》杂志社凭什么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能够举办如此规格和如此规模的论坛,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一个重要的原因,莫过于大家对小康,对全面小康的一致认同,对《小康》所承载的“影响一个民族与时代”的使命产生了积极的呼应。一句话,是因为大家越来越发现,“小康”不是一件小事情,而是一个大事。小康不小,在于它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梦想。“小康”最早源出…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是党在十八大向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亦是亿万中国人的千古祈盼。小康社会始于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是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篇:"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即轻徭薄赋,予民休息,让老百姓过上小安康乐的日子。  相似文献   

18.
苏枫 《小康》2023,(21):55-56
<正>通过在街道镇全面推广“汇”治理模式,目前,泰山全区7个街道镇全部建成了集矛盾纠纷调处、信访诉求化解、风险隐患研判于一体的新时代社会治理中心。泰山政法样板如何打造而成?为此,《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专访了中共泰安市泰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吴杰。《小康》·中国小康网:泰山区全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打造“一站一品”社区特色品牌,“一网统管”制度,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泰山区是社会治理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毛振军 《前沿》2004,(3):129-131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既是对传统中国社会理想及邓小平理论的继承 ,也是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所提出的新目标 ,从政治哲学层面考虑 ,“全面小康”的政治前提是制度社会 ,道德预设是功利社会。制度社会与功利社会在逻辑上内在统一于小康社会。只有把握制度社会和功利社会 ,才能很好地理解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20.
“小康”“、国是”“、革命”三个词在政治课中很常见,但这三个词并不是现代才出现。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考查其来源,现整理如下:小康——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于“小康”一词,我国古代有三种解释:一、早在西周时“小康”一词既已出现。《诗经》上《大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