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近年来国内理论和实践界均十分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现有的学术成果主要集中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基础性研究、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现状研究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研究三个方面,初步构建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分析框架。对已有学术成果进行分析后发现,当前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问题研究在概念界定、研究视角、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未来研究要在这些方面进行深化和加强。  相似文献   

2.
该文阐述了服务型政府形象的含义、基本内容以及和服务型政府的关系,认为服务型政府应该树立立府为公、行政为民的形象,亲民政府的形象,勤政政府的形象,高效政府的形象,精干政府的形象,廉洁政府的形象,法治政府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6)
政府形象作为政府重要的无形资产,决定着政府对公众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影响着政府公信力和政治合法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政府形象的塑造逐渐成为网络时代政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从网络时代的背景、政府形象的概念、网络时代下塑造政府形象的重要性、政府形象塑造面临的挑战以及积极塑造政府形象的对策与建议等方面对近期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以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34)
政府绩效管理在我国历经20多年的发展,目前学术界和实务界都提出了政府绩效管理需要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发展目标。论文围绕三个方面对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法制化研究的主要成果做了系统描述: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法制化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法制化现状、法制化内容体系、法制化路径,以及国外政府绩效管理法制化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5.
政府形象传播是政府形象存在的客观基础、形成的动态过程和必要条件。微博的出现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从根本上改变了政府形象传播的传统格局,媒介性人际传播业已成为政府形象的主要传播范式,它促进公民尤其是政策受体主体性的实现,促进政策议程设置直接面向政府形象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形象,大体可以理解成是被人看的。就象人们通常所理解的舞台形象、影屏形象等等一样。的确,一个剧本如果有完美的创作,一个演员如果有出色的表演,那么就表明这个编剧或演员塑造了很好的舞台形象或影屏形象。政府形象似乎也有一个如何塑造的问题。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几乎每一个政府都深知塑造形象的必要性,因此每个政府都要致力于塑造政府形象。在这方面,政府首先碰到的问题是进行自我形象的设计。一般说来,从酝酿政府人选、组阁,到制定政策等等,为了赢得公众信任与拥护,政府都要预先设计自我形象。政府自我形象的设计涉及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7.
政府形象研究是政治学、行政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崭新课题。政府形象是政府客观实在在人民心目中的客观反映和投射。政府形象研究是从一个更高、更全面的视角对政府的机构设置、运作程序、领导素质、决策的科学性、民主与法制水平、行政效率、公共关系、廉政建设、危机管理等等诸多方面,作一种由表及里的认真考察。这个课题的研究,在中国学术界,不但具有开拓性的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中国正处在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期,政府的职能、角色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此时研究中国政府形象,将在当前的政府机构改革中,为政…  相似文献   

8.
国内数字治理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治理是数字化技术与治理理论的融合,其具有提供智能化公共服务、推动公民互动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创新的作用。通过对国内近十四年数字治理期刊论文的文本分析发现,我国数字治理理论研究在指导实践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数字治理研究方法和对象单一、研究内容趋同。推动数字治理的实证理论研究、公民的互动参与、基层数字治理的研究将成为未来数字治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数字治理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数字"与"治理"如何平衡、人工智能时代数字治理中政府角色如何定位等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政府公信力是关系政府形象和政府治理效果的重要内容,既与民众福祉相关,也与社会稳定相联。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政府政务环境发生了新变化,所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行政伦理视角审视政府公信力问题,明晰其价值逻辑、主体逻辑及程序逻辑与政府公信力建设的相关性,剖析政府价值实然彰显状况及政府行为、政府程序等影响和制约政府公信力建设的行政伦理问题,并提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对策,对提升政策执行效果和增强广大民众政治认同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因其与民众息息相关的地位而日显重要。随着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对政治学、行政学的渗透,运用新制度主义的方法对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研究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目前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内涵、主体地位、作用意义、角色内容、动因、悖论及其克服等方面,但在研究中还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因其与民众息息相关的地位而日显重要。随着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对政治学、行政学的渗透,运用新制度主义的方法对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研究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目前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内涵、主体地位、作用意义、角色内容、动因、悖论及其克服等方面,但在研究中还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2.
政府即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关于政府职能问题始终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回顾十几年来我国行政改革的实践,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政府权力的错位、形象的畸形化问题始终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市场经济越是深化发展,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和形象的重新塑造就越显得重要和紧迫。 (一)陷入误区:把转变政府职能简单地等同于“权力下放”,从而导致了政府权力的错位和形象的畸形化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治理工具,政府合作能够有效解决政府公共产品提供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是当前行政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政府间合作研究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影响公共政策失效的因素及其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政策评估是公共行政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在中国尚属起步阶段.中国公共政策研究更多着眼于政策构建、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等领域,政策评估研究相对滞后.公共政策失效是公共政策评估的衍生概念,也是公共政策评估所要解决的问题.增加政策效度,减少或降低政策失效的比例,对于节省资源,降低成本,造福公众,维护政府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会公众对政府诚信建设的愿望愈加迫切,尤其在加入世贸后,国际做法开阔了国人的视野,推进政府诚信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已经成为社会公众的普遍共识。党和国家审时度势,提出了打造诚信政府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战略要求。针对我国政府公信力存在的问题,学术界加强理论研究,把中央的战略要求贯彻到理论研究的成果中。  相似文献   

16.
公共危机是政府形象管理的关键点,对政府形象有正向或负向的放大作用。也为政府形象的重塑创造了机遇。本文从汶川地震危机管理出发,分析了政府重塑形象的基础条件,总结了汶川地震中政府在形象塑造上选择的新路径、确定的新思路、树立的新价值,并对危机后政府形象的巩固与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政府文明     
姜士伟 《理论探讨》2007,(1):113-116
政府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政府这一社会主体现代化的内容和结果,是人们改造社会及自身所获得的积极的成果和进步状态,本质是行政发展。政府文明表现为理性政府、权威政府、科层政府、效能政府、法治政府、有限政府和民主政府。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掀起的一场声势浩大的重塑政府形象运动,使政府形象成为一个世界性课题,政府形象传播也成了世界性的竞争。中国加入WTO后,在吸引外资和遵守贸易规则的要求下,不断地优化政府形象传播,塑造高效、民主、透明的政府形象。应用大众传播是一个国家政府形象传播的重要策略选择,中西方在应用大众传播存在差异,就在比较中西方政府形象传播策略选择,特别以用大众传播为例,分析中西方的差异,从而获取有益于我国在政府形象传播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5)
政府形象被誉为政府的"软实力",良好的政府形象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是一项重要的政治资源,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已经成为国内外各级政府的普遍共识。当前我国政府形象处于良好的上升阶段,形象意识不断加强,形象活动不断加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直接影响了政府整体形象。我们应该从提升公务人员素质,塑造政府内部形象;树立传媒形象意识,加强与媒体的良性互动;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树立良好形象等几个方面切实采取措施积极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20.
张莉华 《理论视野》2007,(11):43-45
在市场意识和成本意识逐步强化的今天,政府成本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一问题关系党和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关系改革事业能否健康发展。过高的政府成本会使社会不堪重负。要提高政府运行效率,树立政府形象,促进廉政建设,必须严格控制政府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