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法理层面来看,缺少一部用以调整和规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关事宜的专项法律法规,成为导致当前国内区域间、城乡间、群体间、个人间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现状的法制根源。进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立法,已经成为我国继续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法制保障。为此,明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理基础、廓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立法模式、厘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律内容,已然成为我国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法律体系的三个重要向度。  相似文献   

2.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内容,这一政策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恰当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而合适的公共政策必须以对公共服务现实状况的正确认识和评价为前提,采用不同的评价体系将会导致评价结果上的巨大差异,并由此形成不同的政策模式。为此,构建恰当的评价体系是制定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关政策的基础。评价体系的构建一般从评价方法的确定、评价内容的选择以及评价指标的筛选等几方面着手,采取主客观标准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公共服务从财政投入、产出到效果视角,重点围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类公共服务设置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和谐社会与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制度安排。当前,随着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理念层面正式走向实践。所以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引用了国内外专家学者观点,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涵义、供给模式、现状与问题、制度保障等方面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基本公共服务是一个社会人们生存和发展必需的基本条件。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存在明显的非均等化,主要表现在纵向城乡之间、横向不同地区农村之间的非均等格局。为此,必须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构建双向互动的服务决策体制,营造"四位一体"公共服务主体体系,健全公共服务的监督制度,优化服务方式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强调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也逐步改善。但总体上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并不完善,仍然较为落后。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关键在于积极构建相关制度基础和实现机制,必须不断创新农村社会建设载体,让农民在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与城里人一样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不断增加,但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仍然严重,需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法律体系,调整公共财政制度,实现均衡和多元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论文以政府治理为视角.尝试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五W"模式:即从"Who(实施的主体)、Whom(受益的对象)、What(实施的内容)、When(实施的时间)、Where(实施的地点)"五个方面具体分析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认为政府治理的终极目标--善治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内涵上是一致的.论文在借鉴国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经验的基础上,认为政府需要转变执政观念,加强社会管理与建设,遵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因地制宜,确立不同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数量、供给质量及其供给效率实施刚性问责,是党和国家持续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保障。然而,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问责机制整体上处于软约束状态。问责主体单一、问责对象模糊、问责内容狭隘、问责程序失范等,是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问责机制客观存在的现实困境。为此,我国应该紧密围绕"谁来问责、向谁问责、问什么责、如何问责"这四个重要领域,从合理构建问责主体、清晰界定问责对象、明确规范问责内容以及建立健全问责程序等四个维度,对当前基本公共服务问责机制进行有效创新。  相似文献   

9.
发达国家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发达国家在市场经济的自然演进过程中逐步建立了公共服务型政府,并通过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实现了公共服务在不同区域和不同人群之间的公平获得.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准和建立覆盖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为重要取向的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运动不仅反映了世界各国政府面向公共服务型建设的历史趋势,也为其他国家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积累了经验.本文从发达国家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基础条件入手着重探讨发达国家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体系构建的基本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这对基层政府的转型提出了全新要求。然而当前城乡公共服务的状况却仍旧受到非均等化现实的制约和影响,在公共服务资源的分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以及监督机制上,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这也构成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从而给基层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提出了迫切要求。基层政府的转型获得了来自政府体制改革、市场体系发育和社会自主性成长的动力支持。相应地,城乡一体化中基层政府转型的目标就在于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应通过完善公共服务职能体系、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配套保障制度体系、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优化政绩评价体系,建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厦门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具体落实措施的九大建议:即设立明确的目标和范围,构建均等化的实施操作机制;编制规划、按阶段推进,构建均等化的实施目标机制;完善政府管理体制,构建均等化的有效服务机制;完善财政制度体系,构建均等化的实施效率机制;实现多元化主体供给模式,构建均等化的供给水平机制;完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均等化的供给效率机制;完善法律规章制度,构建均等化实施的法律保障机制;实现区域间、城乡间制度统一,构建均等化的互促共进发展机制;加强和规范区与区间的合作和竞争,构建均等化的地区利益协调机制,以期为厦门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推进和落实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区域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是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的典型特征之一,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现实滞障.本文以跨界治理理论为依托,对武汉城市圈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问题展开实证分析,提出通过创建区域公共服务跨界治理体系、重构治理路径以完善区域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并促进城市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制度绩效即社会制度的实施效果。本文使用2006~2015年29省的面板数据,测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绩效,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其中城乡基本社会保障均等化制度绩效最好,城乡基本公共教育和基本医疗卫生均等化制度绩效缓慢上升,而城乡基本公共设施均等化制度绩效却逐年下滑。要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绩效,必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理念、制度体系、推进机制与支撑保障进行"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公共政策,是政府基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所做出的执政理念的变革。长期以来,城乡分治的二元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导致城乡之间基本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的严重失衡,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公正和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针对当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约因素,采取切实措施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它对于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我国公共财政建设的主要内容。税式支出作为国家调节经济的一种财政手段,对公共服务均等化有着同样重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质在于对全体社会公众的生存、发展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内容是:基本民生性服务均等化、公共事业性服务均等化、公益基础性服务均等化、公共安全性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突出问题是歧视性供给,必须在法制化、主体广泛性、优惠合理、现实性、收益均等性等原则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总结了厦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五项成就:即市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财政保障体制基本形成;统一的义务教育机会均等化程度逐步提高;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全民和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成;社会保障均等化程度走在全国前列,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形成;统一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备。接着对厦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即以统一制度为起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以完善财政体制为抓手,科学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为重点,建立以改善民生为导向的财政支出结构;以财政转移支付为手段,解决市区两级间的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以公民参与和立法为保障,建立以绩效指标体系为依据的公共服务监督激励机制。以期让民众对厦门市委市政府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所做的努力和思路有所了解,同时为接下来厦门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评价体系对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的概念具备理论与政策工具属性,为均等化评价研究提供了过程监测的新视角,并有力回应了现有相关研究存在的评价范围模糊、视角混乱等论争。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核心概念的基础上,以罗尔斯正义三要素论为基础,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价值诉求与政策目标等评价要素的内在关联与耦合,由此构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的三重评价维度,即政策环境公平、供给水平发展和人民群众满意,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但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投入比例逐年下降,且在城乡间、地区间和社会阶层间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为此需要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健全完善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公共财政制度,并加强法制体系建设,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20.
财政保障机制与模式创新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环节。经济新常态下财政增速下滑将给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带来挑战。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普遍存在投入总量不足和结构性问题,区域、城乡、人群保障不均,财政投入效率不高。本文基于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浦东新区的实证分析,建议通过明确和细化基本公共服务类别和项目,鼓励政府保障向政府购买转变,分类确定基本公共服务财政分担机制,培育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组织供给主体等方式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保障机制与模式探索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