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元财政结构改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二元财政结构制度的基本内容我国二元财政结构的基本内容集中反映在“一品两制”上。所谓“一品两制”,是指政府对同一种公共品,在城乡居民的成本分摊和收益分享上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制度安排:在城市,其成本主要由政府承担,居民基本上可免费或低价享用;在农村,则主要是由农民在各种农村税收以外再通过名目繁多的非税方式自我“埋单”,财政只给予一定补贴。  相似文献   

2.
张尚武 《学习导报》2013,(11):18-19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一次讲话中说:"让农民种自己的地,打自己的粮,提高组织化行为,变得更强。"他的这番话,点明了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主旨,也回答了今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其中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中央十分关心农民,高度关注"三农"问题;二是一家一户的传统经营,使农业成了弱势产业,农民也成了弱势群体;三是农民还是种自己的地,但方式要变,要组织起来,由弱变强。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家,农民的政治参与对于我国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农民的制度化参与与非制度参与的分析,提出了一些由非制度化参与走向制度化参与的对策,以期能对我国的农村政治发展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制度化是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所谓制度化,是指将党的作风建设由不确定的,主要依靠思想教育和政治运动解决党的作风问题的方式转变到经常化、规范化和依靠制度建设解决党的作风问题的轨道上来.它是每一个党员干部的行动边界,违反了就要付出个人行为成本,从而对违法乱纪、败坏党风的人形成约束.  相似文献   

5.
赵琳  代国文  孙玉娟 《唯实》2011,(1):88-91
在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的非制度化参与,往往需付出更大的法律成本、经济成本乃至政治成本。因此,必须建立有序的利益表达机制、开辟农民与政府间平等对话的制度渠道;改革和完善农村治理体制,在村民自治基础上实现乡镇社区自治;调整农村社会利益结构,改变国家政权与农民之间的直接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典型模范人物或群体的表彰和树立以承担示范引领功能,这一英模表彰制度,主要地满足了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该制度在中华苏维埃时期初现雏形,延安时期蓬勃发展并逐步制度化,建国初期得到正式确立。英模概念,内容较为宽泛,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为革命牺牲的英烈;工业、农业、商业等行业的劳动模范(延安时期称之为劳动英雄),模范生产者(延安时期还称为模范生产工作者),先进生产者,先进工作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承认并充分保障农民的自主权,把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首要出发点”。这是我国农村改革20年积累的基本经验之一。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的人心向背直接关系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成败。因此,深化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重视欠发达地区农民的心态分析。 为了分析的方便,不妨将欠发达地区农民(这里指农村劳动力)分为三种类型:纯农民、候鸟式农民和准农民。纯农民主要以从事农业为主,种植业收入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候鸟式农民农闲时出外打工,农忙时回家种田,随季节变化不断在城乡之间往返;  相似文献   

8.
新农民形成的关键在于农民内源性现代化意识的形成。农民内源性现代化意识的主要表现为:现代生产意识;诚信文明意识;开拓创新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形成农民内源性现代化意识的主要途径为:从价值层面上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从制度层面上将发展理念制度化;从实践层面上保证制度化的发展理念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展开,我国农民的政治文化素质不断增强,政治参与水平也随之提高.但伴随着社会转型的逐步深入,我国农民的非制度政治参与呈现扩大的趋势.非制度政治参与是一种失范的政治参与,给我国农村政治稳定与政治文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破解农民非制度性政治参与,必须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为村民自治发展提供硬性保障;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农民的制度化参与提供组织保障;提高农民素质,扫除农民制度内参与的人为障碍;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民的制度内参与提供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半城市化"问题突出,严重影响我国城镇化的质量,并引发诸多新的社会矛盾。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一要建立各级政府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按不同比例分级承担的机制以及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伴随人口的迁出迁入实现跨区域转移的机制;二要实行阶梯式、差别化落户政策;三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对土地更多的财产权;四要加快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进程;五要建立完善针对农业转移人口的教育培训体制机制;六要完善农民工社会参与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