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维为 《共产党人》2011,(17):42-49
<正>中国的1+1大于2一、"准发达国家"板块2009年,全国都在谈论房价上涨,但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型城市房价涨幅为1.5%,结果引来无数媒体和网民的炮轰。"1.5%这个数字和大家实际感受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住房是最重要的民生之一。近年来,房价起起伏伏,一再考验着人们紧张的神经。不管是已买房的,还是准备买房的;不管是买得起的,还是把买房作为一个美丽梦想的;不管是政府,还是民间,都不约而同地谈论着房价,关注着房市。大家谈论房价,关心房市,一方面说明真实购房需要很大,另一方面也说明很多地方的房价大大脱离了人们的实际购房能力。本文拟通过回顾住房制度改  相似文献   

3.
近段时间,楼市可谓风起云涌。8月份以来,楼市回暖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9月29日,房地产调控的强化执行政策如期而至;10月19日晚,央行宣布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时间,望叹喜愁弥漫楼市。房价是高还是低?是升还是降?下一步房价的走势究竟如何?一切都那么堪忧费解,但一切似乎又都是那么合理、必然而充满预期。  相似文献   

4.
《廉政瞭望》2013,(1):12-12
正房价一直是人们舌尖上的话题。近来,一个"反腐能降房价"的观点引发了社会热议。业界人士各持不同观点,有人说腐败助推了房价高涨,但也有人称反腐不见得就能使得房价下降。反方腐败因素微不足道,关键是供求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志强:"反腐能降房价"很愚蠢。就宏观经济政策而言,凡是对价格进行直接控制的政策,通常都只是短期行为,如果把它变成长期行为,就一定  相似文献   

5.
时下,一提起房价,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这样一个感觉,那就是太高了。房价的上涨牵动着上至中央领导、下至黎民百姓的神经,成为全社会瞩目的焦点。房价问题,早已越出单纯的经济范畴而成为一个兼具社会政治属性的全局性问题。2006年,中央政府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但这些措施并没有抑制房价的上涨态势。在北京、深圳等地甚至出现了越调控涨速越快的情况。2007年初,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上任伊始便向房价开战,把住房作为上海当下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之一;青岛市针对房地产方面出现的问题,推出“房产新政”抑制房价上涨;广州市市长也高调“较劲”房价,政府推出了七大措施来解决群众住房问题……然而这一系列的举措,并没有阻挡房价的持续升温。据国家发改委报告分析,2007年一季度,房价继续保持较高的上涨幅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一季度房价平均涨幅为6%,而中心城市则保持更高速度,其中深圳同比上涨10.7%、长沙同比上涨10.1%、北京同比上涨9.9%、广州同比上涨8.6%。而一度被认为调控已经见效的上海市场,也在3月份出现量价齐升的局面,有人担心上海楼市有可能进入新一轮上升通道。面对着居高不下的房价,人们陷入了困惑:房价缘何如此之高?究竟是什么力量,让房价在强大的宏观调控压力下坚挺依然?究竟有什么良方,能让“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夙愿变成现实?又有谁能来破解房价的迷局呢?  相似文献   

6.
<正>关于国家统计局的房价统计之争尚未尘埃落定,国土资源部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又为"被降"的房价平添了新困扰。国土资源部下属中国土地  相似文献   

7.
3月,“两会”开完,各就各位,一切照旧。房价也是如此,还是涨,涨得更疯狂。北京是一天一个价,房屋中介挂出去的房价牌都懒得更新了。一是,变化太快;二是,老换牌价,打印费不菲,太浪费,不“低碳”。  相似文献   

8.
过去十年,德国房价平均每年上涨1%,扣除物价因素,房价实际在缩水。德国是如何让房价平稳的呢?首先,供求平衡是稳定房价的硬道理。德国目前有8200万人口,而住房总数约4000万套,满足了每个家庭一套住房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平抑了房价。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价格居高不降,房价收入比、租金比过高,宏观调控效果不佳,都是目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导致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是追逐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本性,使地方政府在管理房地产业的活动中做出的各种有限理性行为.因此,如何有效地规制地方政府的有限理性行为是抑制房价上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1996年10月,建设部部长侯捷在全国新增安居工程实施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目前实际建房成本只占房价的50%,另外,50%都是加上去的各种税费,其中一些不尽合理。因此,要重新核建房价,要把不合理的部分清除掉,起码要清除20%至30%,房价要降低20%左右。 人们听后,欢喜雀跃。然而,欢喜声还未来得及收回,一盆冷水又从头浇到脚。同月,中  相似文献   

11.
新闻背景:2007年岁末,火爆楼市开始降温,先是深圳、广州等地房价下跌,降幅高达10%;而后北京、上海出现多年不见的打折促销。于是,房价"拐点"一词成为社会的关注点,专家、学者也纷纷预测2008年是否会出现房价"拐点"。  相似文献   

12.
房产税改革是近年来政府和公众广为关注的热点问题,理论界就此引发了一场热烈的争论。综合看来,争论围绕着房产税的合法性、是否重复征税、征税范围、税率、计税依据、征税对象、房产税改革对房价的影响以及房产税改革时机是否成熟等八个方面进行。房产税改革的争论充分表明了研究者审慎对待改革的精神,政府不能将遏制房价的重担都压在这一个地方税种之上。破解中国房地产顽疾,需要政策制定者将影响房价的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3.
<正>岁末年初,各项官方年度统计数据出台,"数据大战"一触即发。山东青岛市气象部门统计,2013年出现超过188个霾天,而该市环保局则称,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66个。青岛气象局解释,两部门衡量指标不同。国家统计局通报,2013年11月广州房价环比上涨0.8%;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却公布房价环比大降10.6%。原来,从当年10月开始,广州在房价统计中,加上了从化和增城两个县级市,成功拉低了平均房价。  相似文献   

14.
<正>李一戈在3月10日的《21世纪经济报道》上发表文章说,房地产的复杂性在于,无论是片面强调交给市场化自行调节,还是主张由行政强力干预,都不可能期望达到一蹴而就的效果。而且,每年的金融环境,土地供应,民众需求,都在发生变化,没有任何一副药方可以包治多年。当前,急需加强对房价形成机制和房地产制度的研究。举个例子。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即使是在限  相似文献   

15.
讽刺幽默     
世说新语六千多元一平方米的所谓"限价房"是限价的吗?那还是为中高收入人群准备的。我看,每平方米五百到一千元的房子才是真正的"限价房"。——龙永图谈合理的房价北京房价不涨到1万美元都不行。——专家认为楼市调控如同火上浇油  相似文献   

16.
高房价:中国经济的潜在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房价问题一直是国内房地产市场关注的中心,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中心。在2005年的“国八条”中,就明确以稳定房价为主旨。房价为什么下不来呢?问题就在于我们稳定房价的宗旨只是让房价上涨速度减慢,而不是让现有的房价向下运行,或向下调整。这势必导致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风险会越来越大。如果政府对房地产宏观调控认识不清楚、不全面、不深入,也就无法真正认识到国内房地产市场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政府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到底是调控什么?是调控房价吗?其实,在任何一个市场经济中,价格问题都是市场的行为,政府是没有能力也不可能调控的。政府…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德国买了一支圆珠笔,摔在地上不下十次,依然可用。在国内,圆珠笔摔不过一两次,笔芯就会报废。在德国的各个城市旅行,当地的房价基本上都维持原  相似文献   

18.
无论居住在美国哪个州,都必须缴纳房产税。一所房屋要缴纳多少房产税,除了与税率有关,最主要的决定因素便是房屋价值了。在美国,房屋价值分成两大部分:一为地价,二为房价,有专门的独立评估部门负责  相似文献   

19.
曾几何时,任何抨击房价虚高的言论几乎都要遭到政府官员的迅速反击。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次交锋发生在2004年10月。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发出“中国房地产泡沫即将破裂”的刺耳预言以后,相关建设部门迫不及待地公开予以反驳,坚称“中国房地产金融危机在可控范围内”。从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的自身利益考虑,拒绝承认房价虚高显然是意料中的事情。房地产金融研究学者尹中立直言,“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与国外不同,是地方政府主导下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另一位打压房价的领军人物易宪容博士更是鲜明地认为,地方政府通过自己掌控的土…  相似文献   

20.
宁波的房价涨幅在连续三年排名全国第一之后,竟逐年回落了——2003年,宁波房价涨幅从上一年的全国第一退至第二:2004年,房价涨幅降至13.9%,退到全国第五;去年一季度,房价涨幅全国排名第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