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计算机信息网络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大大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同时计算机犯罪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而在各种计算机犯罪中,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犯罪正逐渐显示出其破坏性和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此,我国于1997 年3 月14 日通过的新刑法第286 条第3 款对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犯罪加以规定,为我国以刑罚手段惩治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从刑法理论的角度分析该罪的构成特征及在司法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网络犯罪中的电子证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利用计算机网络的特性,未 经授权,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攻击和破坏的行为以及利 用网络特性进行的其他犯罪行为。网络犯罪不是一个 独立的罪名,而是若干罪名的统称。它可以是诈骗罪、 盗窃罪、贪污罪等传统犯罪,也可以是《刑法》规定的新 罪名,如非法侵入重要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故意 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或其他破坏性程序罪等。随着电 子商务的兴起及世界政局动荡不安因素的加剧,网络 犯罪将更多地表现为以诈取金钱和政治暴乱、军事摧 毁为目的的犯罪,犯罪主体将更多地由个人转为集团、 组织甚至国家,发案量将进一步增多,危害性越来越  相似文献   

3.
皮勇 《法学评论》2004,22(2):49-53
计算机病毒属于破坏性程序 ,严重威胁信息网络和信息社会的安全 ,具有主动传染性、潜伏性和触发性、破坏性等基本技术特征 ,危害不特定的、大量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是计算机病毒本身固有的属性。我国刑法把使用计算机病毒进行破坏的行为 ,作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一个方法行为 ,而没有把它区别对待。应将恶性计算机病毒相关犯罪与普通计算机病毒相关犯罪相区别 ,设立故意传播恶性计算机病毒罪和制作恶性计算机病毒罪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软件作为一种特殊的脑力劳动成果,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然而,由于计算机软件的疯狂盗版、计算机病毒的制作与传播、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被破坏,以及利用计算机网络传播色情淫秽制品、窃取商业秘密或钱物等行为的猖獗,对计算机软件仅采取非刑法保护,其效果不明显,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颁行了《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犯罪的决定》,加大了对计算机软件的保护力度.本刊法学论坛栏目的《计算机软件刑法保护的思考》一文,结合目前国际、国内因计算机软件犯罪的复杂情况,探讨了如何遏制计算机软件犯罪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网络犯罪中电子证据有关问题之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犯罪就是发生在网络中的犯罪,具体是指行为人未经许可对他人电脑系统或资料库的攻击和破坏或利用网络进行的经济、刑事等犯罪。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犯罪不断出现并日益增加。网络犯罪相对于传统犯罪而言具有隐蔽性、智能性、连续性、无国界性及相当社会危害性等特点。网络犯罪作为一种全新的犯罪形态,其犯罪行为是发生在虚拟的空间中通过一系列电子数据传输完成的,与此同时伴随网络犯罪便形成了新的证据形式——电子证据。由于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计算机在各行各业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整个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检察机关的计算机应用也由单机应用发展到网络应用,许多单位都已建立或正在建立本单位或本地区的检察信息系统。随着检察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也给各级检察机关的信息系统带来了潜在的危险——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一、计算机病毒目前对计算机病毒还没有一个统一、确切的定义。简单讲,计算机病毒就是借助于一定的载体存在,以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破坏作用的程序软件。它具有危害性、传染性、隐蔽性等特征。以其对…  相似文献   

7.
汪璐 《法制与社会》2013,(9):272-273
在网络走进千家万户的信息时代,犯罪分子利用网络技术开发了新型的犯罪方式。网络犯罪侵害的领域愈来愈多,危害性极大。这种犯罪已经成为刑法所打击的一种典型犯罪。因此,对于网络犯罪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对网络犯罪的概念、特征以及它与计算机犯罪联系都进行了说明,分析了各国网络犯罪的现状,并且就网络犯罪的应对做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8.
所谓犯罪传播,指的是人们之间通过各种传播方式传播犯罪而形成犯罪意识的过程。一个具体的犯罪活动的社会危害性总是可以衡量的,然而,犯罪传播的危害性却往往不能简单估量。劳教场所是一个特定的环境,即在劳教场所中的犯罪传播的物质背景为特定场所——劳教农场,在此环境中犯罪传播有着极其便利的条件,其“社会关系”是既坚固又松散、既稳定又短暂的相对性较强的关系;规范习俗为场所纪律与“特有规则”相混合,劳教人员在心理上具有变态的、不友善的、拘束性很强的个性特征;在时间上则处于一种特殊的阶段。在这种背景下,犯罪传播的受播人的“理解力”、“注意力”、“选择力”受到很大局限,从而使犯罪传播极为便利。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程序,它能家微生物学所称的病毒一样,繁殖、传播,造成计算机系统损害。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性很强,每当装入受“感染”的磁盘,或者安装受“感染”的计算机系统,这种计算机病毒就会开始在电子网络或者各种兼容计算机系统之间传播。据不完全统计,88年美国约有9万台计算机被计算机病毒感染,而仅88年11月份因病毒感染造成的损失就超过31亿美元。去年计算机病毒开始在我国流行,为了促进我国计算机工业的迅猛发展,防止计算机病毒在我国进一步泛滥,我们应当重视其法律防治工作。一、制造和故意传播计算机病毒是一种民事侵权行为民事侵权行为是一种民事违法行为。它的四个要件是认定制造和故意传播计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网络犯罪及其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新海 《政法学刊》2001,18(6):35-39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犯罪愈来愈猖獗,目前全球平均每20秒就发生一次Intenlet计算机入侵事件。在Intermet上的网络防火墙,超过1/3被突破,一些银行、企业、机构都未能幸免。作为一种新型的犯罪,其社会危害性极大,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我们必须了解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以及网络在社会各行各业普及开来,极大的促进了各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和发展程度。但是这种普及也是一柄"双刃剑",由于对计算机以及网络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计算机犯罪也迅速增长,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的计算机犯罪的现状、特征以及预防和惩治计算机犯罪的主要措施的基础之上,从法律建构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科学合理具有可行性的预防与惩治计算机犯罪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犯罪及实践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是当今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在我国。虽然计算机信息系统(网络)的建立和运用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但是近年来却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地区内、行业系统内、全国性的计算机网络纷纷建立,并可通过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联。伴随着电脑的广泛运用、个人电脑的发展以及发达的信息网络的建立,计算机犯罪已不再是远离我们的话题。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计算机犯罪作为一种高科技犯罪,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已充分显现出来。正因为如此,这次修订刑法典时,增加了有关计算机犯罪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了网络上的“弄潮儿”,其中不乏在计算机软硬件、互联网络方面有所建树的少年英才,但另有一部分人却成了网络世界的“骇客”。他们的犯罪行为因犯罪主体年龄的特殊性、犯罪手段突出的高科技性、犯罪后果严重的危害性,成为家庭、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而法律界、教育界的人士尤其需要为此做出大量的努力。本文拟以网络发展最为成熟的美国的未成年人网络犯罪情况作为参照系,对比我国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现状,探讨预防、打击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刑法总结了国内计算机犯罪的现状 ,并吸收了当前理论研究工作者对计算机犯罪的研究成果 ,对一些具体的计算机犯罪行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与我国已制定的《计算机病毒控制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法规相互配套 ,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保障计算机系统及其信息系统安全及打击计算机犯罪的法律法规体系。本文拟对《刑法》规定的两种计算机犯罪作一探讨。一、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一)该罪的特征《刑法》第285条规…  相似文献   

15.
网络犯罪是区别于传统犯罪类型的新型犯罪,伴随着当代社会对计算机依赖程度的日益提高以及网络空间的无限拓展,网络犯罪日渐增多,由于其犯罪手段的特殊性和巨大的社会危害性,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探讨网络犯罪的概念,分析网络犯罪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以期为认识、防控网络犯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人类社会信息化程度逐渐提高,计算机网络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犯罪作为当前高科技犯罪的主要形式,其危害性已经渐渐为人们所认识,但如何从真正意义上预防计算机犯罪,防惠于未然,一直以来有很多观点。本文试从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及原因和完善法律等方面来探讨计算机犯罪预防,从而更为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计算机犯罪。  相似文献   

17.
徐杨 《犯罪研究》2001,(1):20-24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形成和发展,网络犯罪成为一种具有相当社会危害性的新的犯罪形态.由于网络犯罪发生和存在的空间的虚拟性,伴随着网络犯罪而形成的证据也具有了新的变化,对网络犯罪中的证据概念也需要新的诠释.正确认识网络犯罪中的证据之概念不仅为其合理的法律地位的确立奠定基础,对于查证和遏制网络犯罪,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网上交易犯罪是特殊领域内的网络犯罪,它具有网络犯罪的一般性质,又具有现实社会中交易犯罪的一般性质。网上交易犯罪是一种社会危害性极大的犯罪,它是以经济利益为驱动的犯罪,其犯罪空间具有虚拟性,犯罪对象具有经济价值性,犯罪运行具有数字性,犯罪现场具有复杂性,犯罪手段具有多样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网络赌博是一种新型的赌博活动,类型较多,有三大特点:隐蔽性强,成本低、风险低,超越时空性。网络赌博具有较之传统赌博更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对利用网络组织实施赌博活动的犯罪行为,应认定为赌博罪。网络赌博中的“开设赌场”分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单位网络赌博成立犯罪。网络赌博对我国赌博罪的立法启示:提高法定最高刑期、明确罚金刑、增设“没收财产刑”。此外,可设立滥用计算机罪,完善电子证据立法,加强综合治理等。  相似文献   

20.
由于犯罪社会危害性是罪刑均衡或罪刑相适应的标准,如何评价犯罪社会危害性对罪刑均衡或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贯彻和实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犯罪社会危害性评价不应是随意的,而应形成一套机制即犯罪社会危害性评价机制。该评价机制应通过排他性、结构性、主次性、参照性、民众性与伦理性来表述。犯罪社会危害性评价排斥着对人身危险性另作评价,它并非平面式的思维运动,而是在排斥着形式化的量刑平衡的同时,还应紧密扎根于民众基础和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