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道德观和孔子的道德观都触及了关于个体道德成长和人生道德意义的最普遍问题和价值,两者的道德思想体系具有极强的融通性。马克思道德观与孔子道德观,都是从共同体本位出发,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探讨马克思和孔子对道德问题的不同论述并寻找两者的融通之处,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时代课题,对实现马克思主义在文化维度上的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求实》2015,(6)
集体记忆与道德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集体记忆体现着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挖掘集体记忆与道德观之间的内在联系,来探寻当前道德失衡的原因,并从文化变迁的层面来思考集体记忆变化给道德观转变带来的影响,从建构集体记忆的角度来思考培育主流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各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导致各种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相互交织、激烈碰撞,从而也给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要从容应对文化多元化带来的挑战,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提升领导干部从政道德修养,着力培育和塑造服务人民、敬业求实、公正无私、诚信友善、清正廉洁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4.
腐败问题根源于人对物欲的不加克制。出于内省的文化传统,我国反腐倡廉一贯有着独特的道德色彩,形成了取其所需的价值观、以人为本的政治道德观和倡导自律的教育观三者融会贯通的廉政文化体系。但是,伴随市场经济的深入,当代资本主义文化以鼓吹消费主义为先锋,从价值观、政治道德观和教育观上对廉政文化的传统造成了重大冲击。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坚守自身的优良传统,抵制不合理消费,才能为新时期反腐倡廉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胡剑 《实事求是》2022,(4):71-77
网红文化是一种新型文化子类型,近年来呈现出一些异动表现:网红文化受众呈现多元化、低龄化,网红价值取向趋于唯流化、审丑化,网红行为特征呈现逐利化、唯利化,网红文化类型偏于虚无化、碎片化。网红文化异动对青少年思想观念有误导之势,也即不良网红文化对青少年的价值形成与价值认同、审美趣味与审美标准、消费模式与消费观念、文化认同与文化建构产生不利影响。当前,应健全重点群体多元主体治理制度,完善青少年审美观教育长效机制,建立青少年正确消费观引导机制,夯实青少年文化认同与建构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呈现出多元价值并存的局面。价值多元化容易造成青少年的价值观混乱,使其在进行价值观选择时产生困惑,使价值观教育面临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的主流价值观,能够引导青少年的道德发展。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应以青少年的实际生活为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少年生活,切实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网络传播呈现出传播方式交互化、传播内容多元化、传播媒介多样化、传播过程高效化、传播时空虚拟化等显著特征。网络传播对青少年价值观塑造具有双向作用,网络传播拓宽了青少年价值认知的空间、提升了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增强了青少年的明辨是非能力,同时也造成了青少年价值选择的困惑、审美价值观混乱与错位、人生价值观去崇高化、人文情感缺失等问题。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的塑造期,要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积极作用,加强网络传播内容建设、建立多元协同治理体系、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激发青少年主观能动性,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道德观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立足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承继我党和我国历史上优秀道德文化,结合党和国家总体工作部署,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产物。立足当代中国实际,把道德问题纳入中华文化的框架内来考察并放到世界文明的背景下来观照,是习近平道德观的一大特色。其中,"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既是习近平道德价值论的集中体现,也是习近平道德观的高度概括;坚持法德并举、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既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方略的基本特征,也是习近平道德观的重要方法论依据;新时期新阶段道德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须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中汲取营养、党员干部要先行、要从青少年抓起、要坚守职业道德等,则构成了习近平道德理想的时代特征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短视频文化作为当下年轻人的文化消费主流,正日益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厘清短视频文化影响下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正向发展存在的困境及实施路径是当前社会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调查显示,当前短视频文化影响下大学生价值观呈现过分沉迷、模仿热衷、现实脱离、价值观趋同等困境。这可能是由于其存在低俗化的文化形态、同质化的审美标准以及过分满足大学生个性表达所致。对此,在国家监管的前提下,应发挥平台的正能量引导价值,形成"正能量,温情化"的传播风格,创新高校主流价值观宣传阵地,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帮助大学生形成正向价值观,最终实现短视频文化从"入眼"到"入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因特网构筑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认识、情感、思想和心理,使青少年道德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网络信息的存在方式与叙事模式导致青少年人格与心理的失衡;网络空间虚拟化导致青少年行为失范;网络文化霸权导致青少年民族情感偏移;网络的平等性导致青少年道德认知的虚无化;网络消极价值观侵蚀青少年健康的价值目标。必须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构筑适应网络时代精点的德育框架,使道德教育贴近现实,最终达到入脑、入心、入情、入理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道德精神和价值理想规范化,为全社会提供了一种可以普遍遵守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体现了"大道至简"、"道简易行"的特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在孝道教育的基础上,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各种制度建设保证推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注重领导干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率先垂范作用,并通过推举、褒奖、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在示范引导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美丽中国"建设思想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批判性继承、继承性发展和发展性创新,为当代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提供精神引领、道德引领、价值引领和行动引领。在"美丽中国"建设的语境下,传承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培养大学生的生态和谐观、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生态法制观是培育大学生生态素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探索》2016,(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简言之,就是由谁培育、向谁培育、培育什么、怎么培育的问题。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的客体或对象主要是针对一般的社会大众以及青少年。显然,不同的培育对象,其培育的主体应当有所区别。针对社会大众以及青少年,针对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先进模范等群体整体而言,当下应当培育的重点是道德建设或道德价值的培育。  相似文献   

14.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惑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全球化是以经济全球化为前提和依托,世界上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和整合,从而建构起的新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模式。文化全球化将使西方文化势力的渗透和侵蚀不断加强,个体本位的西方价值观逐渐消解传统主流道德的根基,文化产业的消费和习俗滋生文化价值的认同感。致使意识形态的斗争日益复杂化,在思想理论和社会生活领域出现不谐音符。高校政治教育面对全方位的国际竞争与对抗、交流与渗透,应该实施开放式教育,加强师生互动,强化德育的育人功能,进行教育方法的根本转换。  相似文献   

15.
吴云 《党史文苑》2009,(12):65-67
文化全球化是以经济全球化为前提和依托,世界上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和整合,从而建构起的新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模式.文化全球化将使西方文化势力的渗透和侵蚀不断加强,"个体本位"的西方价值观逐渐消解传统主流道德的根基,文化产业的消费和习俗滋生文化价值的认同感.致使意识形态的斗争日益复杂化,在思想理论和社会生活领域出现不谐音符.高校政治教育面对全方位的国际竞争与对抗、交流与渗透,应该实施"开放式"教育,加强师生互动,强化德育的育人功能,进行教育方法的根本转换.  相似文献   

16.
加强新录用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增强其良性行政的责任感、拒腐防变的认同感和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感。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多元文化价值观、官本位思想和功利性择业动机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录用公务员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在开展新录用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时,要根据职业道德教育的发展规律制订不同的教育方案,即他律期重在认识职业义务,自律期重在形成职业良心,价值目标确立期重在建构理想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使用了"时代新人"这一新提法,随后"时代新人"迅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就现有的研究来看,主要分为以发掘"时代新人"内涵为核心的基础研究,以及从高校教育考察"时代新人"的应用研究为主。总的来看,目前的研究开拓了"时代新人"的研究视野,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培育路径的选择困境、培育切入点的认知困境、培育视角的转向困境等问题。由于现有的研究主要将关注点落在高校教育方面,忽略了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时期的青少年,特别是道德价值在培育中的作用。因而,需要从道德价值方面考察对青少年道德信念的强化作用、对道德行为的规范作用和对道德人格的塑造作用。在道德价值的视域下,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综合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力量,主要通过道德情感的培育、道德理性的形成、道德信仰的锻造三个路径对青少年的道德进行培育,最终开辟出培育时代新人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张萍 《党史文苑》2012,(14):66-6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处在转型期,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生活、对人生、对世界的价值判断或价值取向将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现有的社会主流的价值体系,进而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价值观的内涵入手,概述了当代青少年价值取向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孔俊安 《理论学刊》2007,(8):105-106
在公共行政领域,社会文化表现为行政文化.行政文化是在行政实践活动基础上所形成的,直接反映行政活动与行政关系的各种心理现象、道德现象和精神活动的状态.因此,它是关于一切公共行政活动的行政价值观、行政道德观和行政心理取向等的总和,行政文化直接或间接调节和控制着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上个世纪,美国社会问题层出不穷,道德价值陷入了多元化的争论。为了应对道德滑坡的现象,美国学术界呼吁价值教育的回归,同时也在进一步探讨和摸索着价值教育的实践模式,主要包括:核心价值观教育框架下的灌输教育模式;以人为本方针下的压力疏导模式;整合资源下的社会行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