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读书成习惯     
姜仕贵 《当代贵州》2014,(19):60-60
正每天看书浏览报刊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生活习惯。前段时间看到《总理都能"抽出时间读书",您呢?》的报道,让我对读书产生了一些思考。读书能医愚,读书能励志,读书能聪慧,这是众所周知的。而据报道,中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15分钟,有人甚至发出"静下来读点书是一种奢侈"的感叹。是什么让读书离我们渐行渐远?固然工作繁忙、没时间,都是我们离书越来越远的理由。但若真的有读书的兴趣,这些又怎能成为障碍?读书的兴趣,多半应在学生时代培养出来。当前中国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相似文献   

2.
<正>胡适,曾经作过一次题为《为什么要读书》的演讲,介绍了他几十年读书的经验和体会。胡适认为,为什么要读书?大致原因有三:一是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知识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二是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三是读书可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相似文献   

3.
与书谈恋爱     
<正>有时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首诗,几句随笔,不经意间拿起,都无法在记忆里删除。像儿时的玩伴,久违的挚友,更像令人心动的邻家女孩,喜欢而没有理由。第九届深圳读书月选出的"30年30书",又一次见证了书的魅力与永恒。毫无疑  相似文献   

4.
正读书可以明理,读史可以明智,"读"不同于"看",读是对话,是思考。我们需要读书,读书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存在方式,一种精神追求,一种人生境界。读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这漫长的过程中,让我们坚持下来才能把书读进心里。一个人的阅历总有限,借别人的眼和笔,欣赏了不同的生命的风景,确是件好事。但是有些书,你一读便放不下手,且还不愿意读得那么快,要好好享受,慢慢品味。现  相似文献   

5.
漫谈读书     
<正>我们现代人读书真是幸福。古者,"著于竹帛谓之书",竹就是竹简,帛就是缣素。书是稀罕而珍贵的东西。一个人若能垂于竹帛,便可以不朽。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用韧皮贯联竹简,翻来翻去以至于韧皮都断了,那时候读书多么吃力!后来有了纸,  相似文献   

6.
《奋斗》2017,(3)
<正>"腹有诗书气自华",人格气质是需要书香来涵养的。对于一名党员干部来说,能力才华需要书籍来浸润,而读书则是让书香发挥功效与散发魅力的重要途径。时下,有的干部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怎么办?答案是"书山有路勤为径"。为此,党员干部要自觉利用工作之余、生活之余给自己充电加油,把业余时间用在读书学习上,带头学习、  相似文献   

7.
<正>古今中外,对读书的认识何其多也。然,每人读书,皆有不同偏爱,亦有不同感悟。不同的年龄段,对书的喜好也是不同的。年轻时读书,多喜文学作品。那时的我们,对书的阅读偏执而敏锐,感性而好动。可以为琼瑶热泪盈眶,也可以为金庸茶饭不思,卷不释手。人至中年,更好理性之书,智慧之书。在茫茫书海中,总是不由自主被那些闪耀着理性光芒的知识书籍所吸引。"学以致用",已经成为如今选书的必然,读书的习  相似文献   

8.
正《论语·雍也》载,孔子在回答鲁哀公"弟子孰为好学?"的问话时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就是不迁怒于人,不把自己的怒气转移发泄到别人身上;"不贰过",就是不重复犯错误,或者说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鲁哀公问的是"你的学生中谁最好学",孔子的回答是"颜回好学"。作为"好学"的理由和根据,孔子既不说颜回读了多少书,也不说颜回读书多么认真刻苦,更不说颜回读了书之  相似文献   

9.
用心读书     
书籍是用无数心血浇筑成的精神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心灵才能自如地驰聘。书籍里,有鲁迅的博大精深、睿智思辩,林语堂的轻松幽默、开合自如,朱自清的清新自然、质朴隽永,闪烁着独具魅力、独自清新、独特美丽的人文风采。书的实质也是"心",它是哲人、伟人与智者的心,用心读书就是心与心的交流和碰撞。读书,要用心选择最适合读的书,哈钦斯在给我们列出许多"人生必读书目"的同时,又给了我们一段精妙的论述:"书籍的出版仿佛是作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4,(6)
<正>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读书推荐活动始于2009年,每年推荐两次。截至目前,已向100个部委的司处级干部推荐了一百多种图书。这其中既有《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这样契合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论著,也有《大秦帝国》这样的热门历史书籍,还有《苦难辉煌》、《世界是平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大清相国》等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或委员推荐过的书。坚持给领导干部推荐书目,当好他们的"读书顾问",是一件十分周到、管用的  相似文献   

11.
博览之窗     
《党史博览》2014,(4):28-29
正毛泽东读书:一当"联系员",二当"评论员"毛泽东把自己的读书方法概括为两条:一当"联系员",二当"评论员"。所谓"联系员",有两层含义。一是把书中写到的观点主张、人物事件,同与这些观点主张、人物事件有关的或对立的另一个侧面,联系起来思考和理解。读日本学者坂田昌一谈基本粒子还可以再往下分的《关于  相似文献   

12.
正关于读书,本人有如下五个忠告——人要不读书,是没有希望的这句话是我家的"读书劝勉语"。我们家庭以"书香浸染全家,人人崇尚创造"为特点,荣获"全国最美家庭""全国第一届文明家庭"等称号。不读书极可能导致灵魂堕落。为了激励全家人多读书、读好书,我便总结并强调这句"读书劝勉语"。记者来我家采访,问:"为什么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对书情有独钟?"我回答说:"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几乎都是拜书之所赐;而一个人在某个方面尝到了甜头,‘复制’就成为一种高度的生命自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建设》2007,(3):10-10
书是人类传承文明和文化的重要载体,读书是人类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方式。千百年来,日月更替,社会变迁,但著书与读书始终伴随人类,生生不息,绵延不断。书中有历史,书中有信仰,书中有智慧;书是良师,书是益友;书给我们知识,  相似文献   

14.
正"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决定一个人灵魂的,不是他写了什么,而是他读过什么。"博尔赫斯在《巴别图书馆》中这样写道。但凡古今中外集大成者皆有过"读书破万卷"的经历。我列举几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句子,比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以及那句曾震撼过我们心灵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句子。我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听到这话是在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  相似文献   

15.
读书如饭     
正高尔基说:"我看见书,就像是饥饿的人趴在面包上。"可谓把好读书之人的那种迫切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毛主席好读书是出了名的。他在中南海的故居简直就是书的天地,到处都放满了书。虽然工作很忙,但他总能挤出时间看书学习。睡前、饭后自然要充分利用起来,就连游泳前后、上厕所的几分钟零碎时间里,他也不会浪费掉。"宁可三日食无肉,不可一日居无书",读书对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来说,的的确确是精神食粮,一顿都少不了。  相似文献   

16.
彭雪枫不仅能征善战,而且酷爱学习.他曾刻下两枚印章,一枚是"书有未曾经我读",另一枚是"有书大家看".这两枚印章浓缩了许多彭雪枫读书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正让我们这座年轻的城市充满思想的活力,充满知识的动力,充满文化的魅力。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师市工会以此为契机,在图木舒克市新华书店组织进行了第二届"书香图木舒克"全民阅读启动仪式。此次活动主要以"共享全民阅读·书香图木舒克"为主题,强调以书为师为友,积极营造全民读书,崇尚学习的良好社会氛围,旨在为促进师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长  相似文献   

18.
正提高一个地方的阅读水平,抓好偏远地区、农村地区是关键。经过多年努力,苏州不但在各乡镇开设了一大批公共图书馆分馆,在农村兴办了大批农家书屋,部分县市区还攻克难关,实现了公共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的通借通还,使它们成为一个"流动大书房",让城乡居民借书还书更加方便。"人间天堂"的苏州,并非仅是"鱼米之乡",还是读书的"天堂"。自古读书、刻书、藏书风气遍及城乡。正如文献所载:"吴中文风,素称极盛。大江之南,藏书之富,首推苏州。拥有数千百卷之图籍者,多不胜举,居民中藏有一二十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我则是好读书,不求解。比陶公的散淡更进一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把读书当作一种娱乐活动。立足点如此,便只求从书中找到轻松惬意娱目怡神的感觉,能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第六次对全民阅读进行倡导,报告提出:"倡导全民阅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要会读书,选择感兴趣的书,只有精读才能领会书中的思想,才能学而致用。"4月23日,在2019"书香贵州·阅读盛典"走进新时代文明时间中心试点城市活动上,贵州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与大家分享读书心得。第24个世界读书日,贵州各地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在全省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