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海滨  陆卫平 《人民论坛》2014,(11):161-163
研究苏联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历史与进程,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文章以重要历史人物为线索,对国内学者关于普列汉诺夫、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在推动俄国和苏联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2.
苏联是中国的近邻,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都产生过重大影响.虽然我本人不是专门学习苏联历史的,但从1950年学习俄文起,我一生都从事对苏、对俄工作,在苏联和俄国学习、工作前后长达20多年.由于工作的需要,我长期关注学术界对苏联历史和俄罗斯问题的研究,对这些问题也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相似文献   

3.
研究苏联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历史与进程,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文章以重要历史人物为线索,对国内学者关于普列汉诺夫、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在推动俄国和苏联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4.
1925年末,北京知识界爆发了一场"联俄与仇俄"问题的大争论,"联俄派"与"仇俄派"在"苏联是否是帝国主义"、"联俄还是仇俄"、"需不需要走俄国式的道路"等问题上意见相左,中国知识分子对苏联的态度呈现剧烈分化与碰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亦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是苏联最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他的长篇小说《克里萨木金的一生》是苏俄革命的史记,其中较为浓重的自然主义描写,承继了俄国文学的现实主义态度,也吸纳了法国左拉的自然主义手法,令人感觉到那个时代的浓郁气息。特别是这部作品写到了李鸿章访问俄国的情景,更令中国读者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6.
关于“卡夫丁峡谷“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茹 《理论月刊》2009,(6):49-52
马克思晚年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初稿)>中结合东方落后国家俄国的条件,指出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然而当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苏联巨变、东欧解体,学术界就开始燃起了对落后民族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争论.本文要探讨的是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含义,同时就赵家祥先生的关于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否跨越了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并进一步针对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实践提出虽然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可以跨越,但是社会生产力的"卡夫丁峡谷"是无法跨越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开展中国民族关系的跨国横向比较研究,需要选择几个可供比较的参考系。在世界各多族群大国当中,重要邻国俄国与我国分享几个重要的共同特征,可以作为我国民族研究最重要的参考系。苏联解体后,西方学者、俄罗斯学者和中国学者都对苏联解体中的民族因素开展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学者今后如何开展苏联/俄罗斯民族问题研究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放 《同舟共进》2009,(4):31-32
苏联六次错过体制内改革的机遇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1936年基本建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苏联是把马克思、恩格斯于19世纪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成现实社会制度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9.
米哈伊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1884年7月9日出生在俄国维帖布斯克州雅诺维奇村的一个贫苦家庭。他在拉脱维亚度过幼年和少年时代。后来到中国,是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的苏联顾问,也是这一时  相似文献   

10.
姚海 《探索与争鸣》2004,(11):17-20
别林斯基是19世纪上半叶俄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思想家,他的见解曾引起同时代人的强烈反响和持久争论。就对于俄国历史的影响而言,别林斯基的社会思想较之其美学观点更值得关注。长期以来,别林斯基在苏联被奉为俄国革命民主运动的首倡者、俄国革命启蒙活动最伟大的代表、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先行者而备受尊崇。这个评价也长久地影响了中国学术界,至今仍决定着人们对别林斯基的印象。然而,人们对别林斯基的这种评价是不全面的。别林斯基是一个非常复杂经常自相矛盾的人,他不懈地进行精神探索、数度急剧转变立场甚至退回到自己已经放弃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