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央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大力推进以转方式、调结构为重点的经济转型,着力破解制约工业经济的深层次问题,使全省工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既是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也是盐城顺应经济发展形势、重构经济发展格局、奋力进位争先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盐城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绿色发展为方向,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全市工业经济在加快转型中实现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徐美健 《唯实》2014,(12):12-14
苏州工业已站在转型发展的新起点 进入"十二五"以来,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苏州工业以"稳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为工作主线,以"调高、调优、调强"为基本取向,以新兴产业为第一方略,主攻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效。  相似文献   

4.
工业城市的发展,曾对促进经济、社会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近些年来,工业城市转型业已成为世界各大工业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一个共同趋势和课题.本文对工业城市转型的动因进行了着重分析,并尝试性地提出了工业城市转型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娄底是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但随着矿产资源的日渐枯竭,环境承载能力的日益降低,传统工业市场竞争力逐年下滑,粗放型的工业发展模式已举步维艰。要想摆脱矿竭城衰的历史宿命,必须在转型、活企、增效上做文章,全面提升工业素质,构筑新的竞争优势,让娄底经济形态更新、产业结构更优、发展品质更高,实现工业强市梦想。  相似文献   

6.
刘圣华 《学习月刊》2010,(18):33-34
工业转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和难点.推进工业转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阳新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四轮驱动战略,在发展壮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把工业转型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来抓.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切实加强自主创新,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县域经济发展真正实现了“好字当头、好中求快”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陈伟  陈波  陈雪雨 《世纪桥》2014,(4):89-90
工业遗产旅游为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带来了契机,同时也促进了工业遗产的保护和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发展工业遗产旅游是典型资源型城市六盘水保护工业遗产和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有效路径,具有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利用当地工业遗产资源可开发生态工业园区模式、主题博物馆模式和公共游憩空间模式,这为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跨越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山西作为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为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紧张、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这种以产业结构畸重、发展方式粗放等为特征的基地发展方式亟待改进。当前,应按照省委要求,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和谐发展。其中,转型发展是基础,安全发展是保障,和谐发展是目的。  相似文献   

9.
10年来,贵州省大龙经济开发区工业经济完成了从“原始”到现代化的跨越之旅,诸多大项目、好项目在这片土地上落地开花。梳理往昔,站在“十二五”的新起点上,大龙经济开发区为自己描摹了一个立意更高远的经济新愿景:做大做强工业,以项目为第一抓手,引进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实现工业从一枝独秀到多元支撑的完美转型,实现大龙经济开发区成为“非资源型工业城市科学发展标本”的新梦想。  相似文献   

10.
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圩 《求是》2012,(3):13-1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十二五"时期,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在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迈出实质性步伐。一、深刻认识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战略意义"十一五"时期,我国工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工业整体素质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从总量看,"十一五"时期,我国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3%,2010年达到16万亿元,约占国内  相似文献   

11.
李月成 《当代贵州》2011,(14):26-26
当前,“无工不富”的理念早已深入黔南州广大干部群众心中,全州正以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全力助推黔南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加速转型、推动跨越。  相似文献   

12.
现代工业的发展规律表明,工业化进程是一个连续的演进升级过程,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下一个发展阶段的前提和基础.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和后发优势仅能改变其发展的方式与速度.目前,以民营制造业为主体的浙江工业制造业产业的升级、转型正在展开这一过程,其中不仅表现出典型的内生性自然演进发展的进化路径和特点,而且也具有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经济时代特有的跨越式发展特征.本文认为,深刻理解和认识现代经济条件下的工业化演进发展规律和浙江特色的产业升级、转型所具有的特定内涵,创新与完善新时期政府扶持、引导、调控区域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政策工具体系,是当前地方政府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40年间,成都的标签从工业文明转向为宜居城市,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完成了经济的腾飞,更推动了城市的转型发展。以成都东郊区域为例,大到改革开放40年的面貌变化,小到东郊记忆音乐公园的创意设计,都可折射分析出成都的成功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4.
赤壁市委、市政府以建设强而优的中等城市为总目标,以‘宽进提质”为总要求,把工业崛起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振兴的核心,着力推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扩大产能、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扎实做大做强做实工业经济,为建设强而优中等城市提供“正能量”。  相似文献   

15.
徐一平 《唯实》2013,(1):10-12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改革开放30多年来,江苏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工业经济总量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但是,面对近年来市场、土地、劳动力、资源环境等要素条件的变化,如何加快江苏工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江苏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迈进,顺利实现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的2020年之前率先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奋斗目标,是江苏工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金昌龙  张逸潇 《江淮》2012,(7):32-33
近年来,芜湖在加快工业转型中实现内涵式发展,在新型城镇化中走进"跨江时代",以工业理念催生都市现代农业,打开了"三化同步"、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工业转型促进内涵式发展"芜湖发展到现阶段,必须调整转变思路,发掘经济发展的新内涵,加快推动产业高端化和城市现代化,从过去单一以工业为主体的城市,转变为一座以商贸、科技、文化等为主体的综合性城市。"在芜湖的决策者看来,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需要推进工业转型,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升级,促进二产向三产延伸,实现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在芜湖构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业被确立  相似文献   

17.
刘远学 《当代贵州》2012,(29):40-41
近年来,铜仁市万山区坚持三化同步,三"轮"并转,真正实现增比、进位、突破,显现出转型发展的诱人前景。近年来,铜仁市万山区坚持在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三"轮"并转,真正实现增比、进位、突破,成为玉铜松工业循环经济产业带上一个强劲发展的增长极,显现出转型发展的诱人前景。突出工业发展主导地位加快转型工业园区建设走进万山,热火朝天的创业气氛让人热血沸腾,转型工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进出园区的车辆川流不息。汞化工业、铁合金、电解锰等产业以集群方式快速发展,以钾产业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铝材加工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正在实现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18.
《先锋》2022,(3):67-68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是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是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和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石,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向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新路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作为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共性支撑技术,是实现工业企业数据流通、信息交互的关键枢纽,对于破除“信息孤岛”、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管理水平,促进智能制造建圈强链和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主要途径是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地处辽西北地区的阜新市作为全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经历十年转型发展,正逐步走上创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的道路.落实“工业强市”战略,积极构建以接续替代产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是阜新实现转型示范的关键举措.为此,有必要强力推进项目和园区建设,培育壮大工业产业集群,加快实现工业优化升级,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主要途径是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地处辽西北地区的阜新市作为全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经历十年转型发展,正逐步走上创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的道路。落实"工业强市"战略,积极构建以接续替代产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是阜新实现转型示范的关键举措。为此,有必要强力推进项目和园区建设,培育壮大工业产业集群,加快实现工业优化升级,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