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安徽名城歙县,古徽州府衙所在地,闻名遐迩的徽州三雕(木雕、砖雕、石雕)亦发源于此。近年来,歙县更是由于集徽派文化、建筑精华之大成的“徽商大宅院”而名声大振。“北有乔家大院,南有徽商大宅院”已成为歙县旅游业开宗明义的响亮导游词。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历史上有十大商帮,一统中国商界。其中,徽商是由徽州六县(朗县、休宁、祁门、郸县、绩溪、爱源)之人组成的具有典型封建性和乡谊性的乡外经营商帮。它崛起于南来.鼎感于明清,衰退于清末.绵绵七、八百年,鼎盛期达三、四百年,一代徽商曾执中国商界之牛耳。徽商足迹遍天下.以至形成‘’钻天洞庭遍地徽”的古谚;影响至深至大,以至形成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无微不镇”的历史赞誉,造就了中国一代经济史和商业史的辉煌。然而,恰是作为徽商故乡的徽州本土,则是一处交通极为不便,自然环境和条件极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偏于皖南…  相似文献   

3.
由安徽省徽学学会主办,绩溪县徽学学会承办的“徽州文化学术研讨会”,2005年11月6日在安徽省绩溪县召开,共有来自上海、厦门、合肥、芜湖、蚌埠、黄山市及绩溪县的代表30余人参加,会议收到论文20余篇。对徽州历史人物的研究徽州历史上人文昌盛,人才辈出,因此,加强对徽州历史人物的研究应是重点。胡适是绩溪人,本次会议在绩溪召开,胡适自然是研究的一大热点。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的方利山副研究员在《胡适对徽州文化的两大突出贡献》一文中,提出胡适对徽州文化诸多奉献中两大突出贡献:一是专注于戴学研究,二是热心推介徽商。认为胡适写成…  相似文献   

4.
吴潮海 《今日浙江》2004,(21):44-45
如今,浙商作为具有鲜明浙江地域文化特色的企业家群体,具备了坚实的发展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和庞大的人才群体。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浙商不仅能成为徽商、晋商那样具有广泛而长远影响的商人群体,成为人文内涵丰富的经济品牌,又能跳出古代商帮由盛而衰的覆辙,促使其长盛不衰?为此,总结反思并切实借鉴历代商帮兴衰的经验教训,就显得十分必要。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徽商、晋商兀然崛起,一个历经300年而不衰,一个更是称雄500年而不弱,实在是商界的奇迹。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徽人经商,源远…  相似文献   

5.
徽商兴于明,盛于清,统治中国商界数百年。晋商兴于清初,盛于“康乾”,发明和使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张具有支票意义的“票号”。浙商具有“东方犹太人”之称,兴于改革开放之初,盛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三个不同的商业群体是怎样形成,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和共同的特征,他们的精神实质——或他们所体现的人文精神,给我们的“自强不息、开拓开放”,冲破“峡谷意识”又将带来怎样的启示呢?一、徽商、晋商、浙商的形成1.徽商的形成。“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徽州自古山多田少,土地瘠薄,素有  相似文献   

6.
徽商对"诚信"理念的全面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思想一直是儒家道德学说的核心,被视为“进德修业之本”。明清之际,享有“东南邹鲁”之誉的徽州是传统儒家文化思想厚实的沉淀区,徽商生于斯,长于斯,无疑受到儒家“诚信”思想的深刻影响。尤为可贵的是,徽商能够巧妙地运用和改造儒家学说中的“诚信”思想,并将它变为经商实践中的商业原则和经营理念,全面地指导自己的事业发展,并大获成功。以“诚信”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就是徽商经营思想的精髓;徽商的成功,就是徽商经营“诚信”理念的成功。对待自身事业———“诚意敬业”徽商在宋朝崛起时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帮,明朝时已成为中国商界…  相似文献   

7.
叶莉荣 《前进论坛》2010,(12):57-58
<正>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它与晋商不同,通常意义的晋商指的是山西省籍的商人,而徽商指的是古徽州府和从徽州府所辖六县走出去的徽籍商人,除此以外的安徽商人统称皖商。徽商萌生于东  相似文献   

8.
国际建协“北京宪章”指示当代建筑师面临挑战之一:“建筑魂的失落”,即全球范围内现代建筑趋同现象,造成特色危机,冲淡了地域文化的沉积,带来了人与传统地域空间的分离。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传统建筑文化的深思和探索。徽派古民居在我国民居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位于皖南山区的徽州,是一个历史悠久且有着相当稳定性和延续性的区域,这里自秦就设黟、歙二县,历经各朝至明清而达鼎盛时期,并以其灿烂的、相对独立的徽派文化而被誉为“东南邹鲁”和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一颗“夜明珠”。明清以来,徽商遍及全国各地,俗有“无徽不成…  相似文献   

9.
安徽黟县和毗邻的歙县,都属于古徽州。徽州是徽派建筑、徽商和徽文化的发源地。2000年11月30日,黟县的西递和宏村作为明清时期古建筑和古村落代表,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名气与日俱增,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国内外专家、学者、游人前来考察、参观和游览。  相似文献   

10.
徽商妇是对应徽商集团的另一个群体,是明清时期最大的区域性留守群体。徽州竹枝词真实而诗化地再现了徽州妇生活和情感的历史场景。徽商妇并非"个体"而是一个有着数十万人的群体,究竟是什么魔力能让一个大规模的群体在数百年间如此笃守所谓的封建礼教而付出巨大的牺牲?仍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侧重讨论了“徽州文化”与“徽学”这两个不同概念的内涵,指出:徽州文化是历史上徽州区域富有特色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现象,而徽学则是一门以大量的徽州文献、文书和文物遗存为依据,以历史上徽州的区域文化为直接研究对象,并通过它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综合性学科。徽学固然以徽州文化为直接的研究对象,但其研究对象更为广泛,其价值在于通过留存众多的徽州历史文献认识中国历史的面貌。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领域扩大,商人十分活跃,逐渐形成了商帮。著名的有徽商、晋商、江右商、洞庭商、山东商、陕西商、广东商、福建商、龙游商、宁波商等十大商帮。商帮的出现,是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明中叶嘉靖万历年间(1522~1620),十大商帮中最活跃的是洞庭商、徽商和龙游商。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两句谚语:“钻天洞庭遍地徽”、“遍地龙游商”。这反映洞庭商人、徽州商人、龙游商人遍布全国并雄踞商界的事实。龙游历史上为姑蔑文化发祥地,更是“入闽要道”,“金衢处徽之冲”,为古代重要盐道饷道,“通浙孔道,馈饷之…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藏域雪原是当代中国最后一块没有污染的圣地,那么,徽州则是最完整地重现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一方胜迹。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朝廷将隋、唐以来沿用的地名歙州改为徽州,直到1987年撤销其名,历800余年。徽州包括安徽皖南的歙县、黟县、休宁、绩溪、祁门与江西的婺源,府城在歙县,亦称“一府六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徽学与藏学、敦煌学并称为中国学术界的三大显学,日益引起国內外的关注。徽州文化崛起于  相似文献   

14.
山水之城金华,以极富特色的自然风光闻名,悠久的历史又赋予她文化的厚重感.从隋代开始,金华便是浙江重要的商业城市和货物集散中心.200多年前,徽戏来到这里,就此留步. 徽戏源于徽州,是一个古老的戏剧剧种.徽戏的产生,既与徽州文化传统有关,也与徽商官绅的兴趣爱好有关,这是一个漫长演变的过程.如今,徽戏已经在安徽衰落,有一部分却流传于金华、衢州地区.  相似文献   

15.
徽商与儒学文化安徽大学钱耕森,郭振香徽商历史悠久,人才辈出,自唐宋以降,代不乏人。明清之际乃徽商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它以雄厚的财力和强劲的竞争力匹敌于晋商、闽粤舶主、江淮商人等,从而独占鳌头,赢得时人绝称。徽商以其勤慎明敏的经营作风和“达则兼济天...  相似文献   

16.
刘志兵 《求索》2013,(6):124-126
艺术风格的人文意义是明清艺术研究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艺术风格不仅决定了艺术要表达的内容。更决定了艺术作品相对其他作品所拥有的特色个性。本文将通过介绍徽州文化艺术这一极具地域特色并又深深地反映了明清艺术特点的文化作为突破点来对明清艺术进行阐释。徽州文化.通常简称“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州文化是带有强烈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是其鲜明的特点,对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进行了自己独特的展示,基本包括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等基本内容,通常被人们赞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相似文献   

17.
正古老的徽州如何利用好自身优势,让"新徽商"在徽州区落地生根,是徽州区政府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之一,正如主管招商的徽州区副区长胡志成说的那样":我们徽州区没有别的优势,只有为企业更好地提供服务。""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在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笔下,徽州是令人神往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徽州的美景,还因为当时徽州高度发达的经济。提起徽州,就不得  相似文献   

18.
正有一种水墨叫徽州,时光是徽州的一点点淡墨,清水淡墨,渐渐淋描在古城的眉目和肌肤上。一座座气势恢宏的牌坊,矗立在碧水蓝天中,静默在苍烟夕照下。遥想当年,富足的徽商曾将古老文化历史熔铸在黑白两色之中,黑得坚决,白得透彻,那是怎样一种状态!在徽州,历史的陈香像矗立着的人性丰碑,倔犟而朴素,一瞬间你仿佛走进明晃晃的光阴皱纹里去了。心灵的泉水静静流淌。小巷的木雕小店里,老艺人戴着花镜  相似文献   

19.
儒商一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部分国人是看了电视剧《儒商》才知道商人中竟有懦雅这一脉。其实,“儒商”早已久远。明清两代徽商曾走遍天下,历史上那个出产文房四宝和宣纸的土地一直崇尚儒学,所以徽商多有文化,那种以商养学、以商从文之传统使得本分劲十足的徽商加上了“儒”之桂冠,并显得格外高洁。儒商虽说久远,但《儒商》拍得过于一般,编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与徽州文书、徽州典籍文献一道,共同构成徽学研究三大基本资料支撑的徽州文化遗存,其内容主要是指历史上徽州人在从事物质和精神生产与生活中所建造和遗留下来的地面文化遗产及没施其时间上限为秦汉时期,下限则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其空间范围包括古徽州一府(州)六县(含徽州府前身秦汉时期的黟、歙二县之地,新都郡、新安郡、歙州、徽州,六县指歙县、休宁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江西的婺源县)。这些文化遗存作为徽州先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其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学术价值弥足珍贵。对它开展全面的研究,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底蕴丰厚的徽州文化的认识,有利于更好地保护这批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对推动徽学研究向纵深领域拓展,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