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昌华 《各界》2014,(6):1-1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今年108岁了。他是我们的乡贤。友人提议,周老茶寿人生难遇,我们送副寿联“意思”一下。我说周老不喜于此,不妨折中一下,送副嵌名联吧。友人遂撰一联,曰:  相似文献   

2.
读书时间     
《侨园》2015,(1):5
《朝闻道集》朝闻道,夕死可矣作者周有光推介词:本书辑录了"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的39篇文章,是这位104岁的语言文字学家近年来所观所感所写的各类杂文的结集,其中包括作者百岁之后的23篇新作。本书共分五辑:华夏思古、读史纪实、文化演进、语文探新、笔尖畅想,涵盖了经济学、语言学、人类学等领域的内容。"终身教育,  相似文献   

3.
大树与小草     
一棵小草,生长在一棵大树旁。一天,小草对大树讲:"哎,你知道吗?其实我原来也是一棵大树,后来我嫌树大招风,就改做小草了。"  相似文献   

4.
以前我念书的那个学校,草坪边有棵大树,枝蔓横延,状如华盖,一到期末大考,若能居下觅个坐处,背起课文来脑瓜子特别给劲儿.时间久了,大家都有体会,谁要是挟着书本朝外走,同学中就有人会椰揄地说:"怕是去托大树的庇荫吧!"这是六十年代的事. 十年后,我重去母校,大树更加苍郁,但居下读书的人却变得稀疏杂沓了.听老师说: "现在的学生有句口头禅,叫  相似文献   

5.
徐虹 《各界》2014,(6):69-72
2O13年的7月1日,邹韬奋先生和我外公徐伯昕创立的生活书店在北京恢复设立,我有幸参加为此召开的座谈会。会前,走进北京三联书店办公楼大厅,外公的大幅照片扑面而来:坚毅,沉稳,睿智,又栩栩如生。多么熟悉的相片啊!这是外公去世后,我为外公精选的遗像,曾刊于1984年4月的《人民日报》。那一刻,回忆像潮水般涌来。  相似文献   

6.
听到周祖谟先生逝世的消息,我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就在两个多月前,我还同先生通过电话,后又收到先生寄给我的信及给《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杂志的题辞。怎么可能,先生会突然离我们而去了呢。同先生交往中的一些情景又慢慢浮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7.
雷洁琼先生是我1932年在燕京大学攻读社会学系的启蒙老师。1936年我毕业后随即失业,1937年“七·七”抗日战争爆发后,我随雷先生到江西参加抗日救亡及妇女工作。1957年,我由南京调北京中国民主促进会北京市委会。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1月25日,惊闻姜乐仁先生逝世,心中万分悲痛!我真的不敢相信,不愿相信!仅仅一周之前,1月19日下午,我与民进湖北省委会机关、华中师范大学委员会的同志到中南医院探望姜先生。当时先生虽然已卧床不起,但仍然思路清晰、精神矍铄、说话中气十足。分别时,他还笑着勉励我坚持教育研究,并郑重建议我到了该考虑编选自己教育文集的时候了。我以为先生只是小恙住院治疗,很快就会康复的。没想到,一别竟是永年,这竟是见先生的最后一面!  相似文献   

9.
汤礼春 《侨园》2014,(9):37-37
我曾在上海和广州各生活过几年。入乡随俗,在上海我老婆称我为先生,我则称她太太;而到了广州,老婆则叫我老公,我也改口叫她老婆了。一声老公、老婆,一声先生、太太,反映出广州人和上海人在文化上的特征和性格上的差异。上海人会认为喊丈夫妻子为老公老婆太粗俗,是下里巴人的表现;而广州人则认为喊先生太太太文雅酸气。  相似文献   

10.
正"提到法国,你会想到什么?你眼中的法国是什么样的?"这是2014年我参加赴法国汉语教师志愿者面试时,时任法国国民教育部汉语总督学白乐桑先生向我提出的问题。甫出校门的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浪漫迷人的气息,优雅妙曼的女郎,悠闲自得的塞纳河畔,香醇扑鼻的红酒,琳琅满目的高档时装……白乐桑先生笑着打断我,继续问道,那你觉得法国为什么会如此浪漫呢?我却被难住了。  相似文献   

11.
人逢喜事精神爽。在举国上下喜迎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里,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陈舜礼先生更是精神振奋。他每天到机关上班,走进办公楼,总要抬头看看立在进门处的香港回归倒计时标牌。回归的日子愈来愈近了。朝回归,湔洗百年国耻,陈老几多兴奋,几多感慨。  相似文献   

12.
林来生 《党政论坛》2014,(10):12-12
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今年已105岁了,除了耳朵需要戴助听器外,思维敏捷、笔耕不辍,  相似文献   

13.
正早在学生时期,我就学过冰心先生的《寄小读者》《小桔灯》等课文,后来又读了她的诗集《繁星》《春水》。一直以来,冰心先生在我的心中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也是一位诗人。但最近,我在读《冰心全集》的时候,发现冰心先生竟然对《三国演义》情有独钟,她小时候听三国、读三国,长大后模仿三国、借鉴三国,晚年领悟三国、再听三国。一位柔情似水的女作家、女诗人为何会与三国结下一世情缘呢?先从冰心先生的童年说起。  相似文献   

14.
三个民进人     
《民主》2020,(8)
正雕塑家纪峰印象2018年1月初,原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读书》杂志前主编贾宝兰邀请我去通州看一位雕塑家的作品。她告诉我,想发展他为民进会员。她告诉了我这位雕塑家的名字:纪峰。说句实话,当时在大脑记忆中搜索了,没有什么印象。但是,来到纪峰的雕塑馆,里面的塑像人物都很熟悉,每个人的名字都是如雷贯耳——语言学家周有光,作家巴金,美术大师刘海粟、韩美林,文化大家饶宗颐、季羡林、冯其庸,诗词学家叶嘉莹,古书画鉴定大  相似文献   

15.
全科/家庭医生离中国人的生活还有多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实践述评本刊记者顾卫临1996年,中国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专家周有光给在国外的子女写信时,高兴地向他们“报道”说:“我也有家庭医生了。”并把自己与家庭医生之间签定的“社区家庭卫生保健合同”的复...  相似文献   

16.
临近冬至,一场罕见的大雪飘然而至,大雪使树枝折断,倒垂下来挡在路上,为人们带来许多不便;然而,同样是大树,面对积雪,有的却傲雪屹立,郁郁葱葱,依然故我的生长着,丝毫没有受到摧折的样子。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些大树虽然枝头  相似文献   

17.
我并非科班出身,又没吃过笔杆饭。然而,命运的安排,却使我割爱20余年的机械技术专业,捧着一纸调令走进了党委宣传部的办公楼。 近些年,“做政工  相似文献   

18.
凸凹 《党政论坛》2013,(2):19-19
寒风中久立,会钝化冷,反而精神抖擞;久居暖屋,会怕风,且莫推窗,一推窗,就有了感冒的症状。战乱中入,渴望和平;太平居民,反倒屡惹事端。  相似文献   

19.
李士杰 《民主》2004,(4):33-35
2003年5月17日,一连数日阴睛不定的北京天气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脸。我抓紧时间拜访了弥松颐先生。虽说弥松颐先生是老北京人,个头可像山东人,又高又大。我是山东籍的北京人,却比他矮了半头。我们共同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不同的是,弥松颐先生特别有学者的风度。当然,我们俩人有许多共同的爱好:喝豆汁、聊天、侃大山、热爱政协、热衷于参政议政。我对弥松颐先生是从心里非常地敬佩。称呼他先生,不仅仅是因为他比我先出生(他1939年2月出生),长我十三岁,而是因为我们的文化程度相差太远,我一直把他当做自己很敬畏的老师。  相似文献   

20.
丁榕 《民主》2013,(11):34-36
"我不希望成为‘蜡烛’,辉煌并毁灭着,我希望成为一棵‘大树’,一面硕果累累,一面根深叶茂,充满活力和生机。"这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苏州中学副校长蔡明从教20余年对教育生涯的感悟,以及对现代教师形象的一种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