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伟杭 《今日浙江》2009,(19):46-47
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它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关系到每一个老百姓切身利益,是确保人民群众健康的头等大事,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近年来,浙江卫生事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卫生改革发展政策,坚持改革促进发展、创新推动发展,重视加强卫生发展理论和规划研究,  相似文献   

2.
社会政策研究在中国起步很晚,但发展很快.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社会政策研究可以为我们寻找中国社会建设的现实途径提供理论导引和选择.在我们推进对于社会政策实践问题的研究时,理论建设不可或缺.本文从学科的规范体系、制度环境和学科制度建设这三方面入手,就中国社会政策学科的建设及其发展环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基层卫生服务价值需要供需双方共同创造。本文识别出基层卫生服务情境下主动健康要素,探索性地提出基层卫生服务价值概念,并对其维度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基层卫生服务价值实现的难点,透过“理论-技术-现实”三个层面,发现主动健康视角下基层卫生服务价值实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内在逻辑,由此构建分析框架。研究结论包括:第一,主动健康视角下基层卫生服务价值实现具有充分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第二,现阶段基层卫生服务情境下居民主动健康的探索和实践整体缺乏;第三,主动健康能够促进供需双方互动,共创基层卫生服务价值。据此得出相应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刑事" "政策"不是刑事政策,至少不是全部的刑事政策;犯罪对策不是刑事政策;社会政策不是刑事政策;公共政策在刑事领域中的体现不是刑事政策;勿需将刑事政策划分为最狭义刑事政策、狭义刑事政策和广义刑事政策。本文在否定的基础上从肯定的角度得出刑事政策的概念:刑事政策就是国家社会以人道主义为宗旨对已然犯罪人战略的宏观的和战术的微观的被动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30余年来社会结构变革引发的利益调整,中国从经济政策时代进入到社会政策时代,因而建立与和谐社会目标相适应的社会政策体系便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由于强调社会与经济的协同发展,发展型社会政策受到国内学界的重视,并试图以此为核心建立当代中国的社会政策体系。本文从其基本内涵出发,分析认为发展型社会政策在中国并非是一种全新的理论与实践,而且其理论和国内外实践中表现出的局限性也不足以应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社会政策课题。为此,本文提出贯彻综合社会政策的投资性与维持性的新发展主义政策取向,坚持社会正义的原则,确保更大比例的社会投入,实现社会福利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社会各个阶层。  相似文献   

6.
试论政策分析的步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些重要理论观点的评述探讨政策分析的基本步骤。这些重要的理论观点包括托马斯.戴伊的三段式分析、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的快速分析、威廉.邓恩的五步骤分析、尤金.鲍尔道奇的八重路径分析。尽管政策分析并没有统一固定的程序与模式,但对于这些过程与步骤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政策分析的一些指导性原则,并勾勒出政策分析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7.
社会政策是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程,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要明确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体系;改良教学方法,引入和充分利用新的教学手段,创新与传统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灵活多样,寓教于乐,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犯罪构成与刑事政策的关系实际上是刑法体系与刑事政策双向互融关系的体现。对其关系的解读可以犯罪构成的刑事政策蕴涵为立论基础,以预防必要性为理论切入点,在刑事一体化的宏观视域下,建构一个体系性思维与问题指向性思考并重,目的论的、刑事政策的开放性犯罪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应然宏观刑事政策“不再严打”“只宽不严”“废除死刑”的理论根据是:人们在对犯罪的认识中,将渗入其间的理性与情感相分离,以平和替代愤怒;刑罚史的走向与结论表明刑罚无效或是重刑无用,应当另谋出路;因果关系的困惑及明朗点明世人,社会中的其他成员应当宽容和宽恕犯罪人,共同承担相应的责任;人道主义的彰显和人权的真正实现更是应然宏观刑事政策的本体证明。  相似文献   

10.
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去论证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是社会政策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路向。卡尔.波兰尼的"嵌入性"理论分析了"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存在吊诡:虚拟商品和社会自我保护运动之间的内在矛盾。基于该理论的逻辑分析,通过厘清"市场"与"社会"的本质关系,可说明市场"嵌入"社会是社会政策研究路向的解释框架,"劳动力去商品化"是突破"市场"与"社会"吊诡关系的路径和选择,"社会公民权利"作为获取社会福利的资格条件成为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模式的制度创新与战略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正处于史无前例的社会结构转型时期,人口问题、婚姻家庭和计划生育工作同样处于前所未有的结构转型时期。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妥善解决人口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人口问题已成为公共政策、社会政策、经济政策、人口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核心议题。本文运用公共政策评价的方法,首次全面评估、分析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社会效果。计划生育政策是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传统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存在诸多理念性、结构性、体制性缺陷,直接或间接导致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严重的社会后果或新型的社会问题。从社会现代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看,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战略转型迫在眉睫。笔者从传统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经验教训、世界人口变迁普遍规律和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提出重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框架的战略目标.首次提出宏观的"以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制度为基础"(social policy-based)的新型人口政策框架,以取代传统微观的"以计划生育为基础"(family plannjng-based)的人口政策,为改善国民生活质量和提高全社会总体的福利水平奠定制度化基础,旨在用现代制度安排与政策框架解决现代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在变迁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广为关注的社会弱势群体。造成现阶段中国弱势群体产生及其弱势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经济、政治及社会领域存在着的社会排斥。社会质量理论研究认为,社会包容是衡量社会质量高低的制度因素。建设中国包容性社会,亟需包容性政策的构建,即以公民权作为社会政策建构的价值基础,在公共政策体系中强化社会政策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建立健全弱势群体的政策诉求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13.
政策哲学以政策现象为逻辑起点,以公共政策理论和公共政策实践之间的矛盾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公共政策理论和公共政策实践矛盾运动的规律.研究政策哲学的范畴网络体系是创建和发展政策哲学这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的基础工作.政策哲学的过程范畴是其范畴网络之“经”,政策哲学的价值范畴是其范畴网络之“纬”,公共政策理论和公共政策实践是政策哲学的基石范畴,政策现象则是政策哲学的核心范畴,它们共同构成政策哲学的范畴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4.
陈晓强 《长白学刊》2008,(1):100-104
发展型社会政策将发展议题与社会政策话语连接起来,强调发展的社会性和社会政策的发展性,蕴涵着许多积极的政策理念,如社会投资、多元主体的合作行动、积极的自由主张、上游干预等,这些无疑给转型中的我国社会政策重建带来积极的启示。构建中国的发展型社会政策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和谐发展"理念作为核心价值,在发展的语境下建构中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家庭政策等。  相似文献   

15.
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鉴于调控的重点——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是微观经济变量在宏观上的反映,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将宏观经济政策分解为宏观财政政策的微观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微观化.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观化是指为了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的倾向,将宏观经济政策分解为作用于不同受控客体的有差别的经济调节参数.目前我国应该在实行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同时,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观化,使总量调节和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3年7月“湖北省性别比控制的社会政策分析”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多数人支持出生性别比控制政策,其中对于宏观的控制政策支持率高,而对于一些可能与自身利益冲突的具体控制政策,很多人持保留态度;地区间对政策的认知和支持存在差异,夷陵和宜城的支持率最高,而天门、仙桃及大冶这些地区对政策的赞同率较低;性别间的认知和支持也存在差异,男性对政策的赞同率高于女性;打工者和乡村管理者对政策的赞同率明显高于其他从业方式的人口,而年龄对出生性别比社会控制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调整和完善现有的金融政策 ,国家要通过实行宏观金融政策和区域金融政策来解决资金问题 ;西部地方政府要和国家宏观金融政策相协调 ,并制定切合西部地方经济发展特点的地方金融政策。  相似文献   

18.
粟多树 《前沿》2009,(3):8-12
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中介性环节,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唯一途径,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是政策成败的关键。作为一位政策大师,邓小平有着丰富的政策理论,而其中的政策执行思想更是构成了邓小平政策理论的核心。在政策执行难度日益增大的今天,系统地学习和研究邓小平政策执行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政策过程理论将政策理解为政治系统的输出结果,探究制度结构与行动者影响政策制定或变迁的机制,却忽视了政策的反作用力。政策不仅是政治的结果,也能对政治产生塑造作用。那么,政策如何塑造政治?对于此问题的回答,学者们提出了政策反馈理论,该理论以历史制度主义为理论基础,认为政策一旦颁布,会通过解释、资源、演化和学习四种效应重塑后续政治格局并进而影响未来政策制定。本文通过知识梳理发现,首先,政策反馈理论把历史或时间带入政策过程,而非把时间作为背景。其次,政策的结构化作用使得政策能够塑造政治,政策会演化为未来政策制定所依赖的制度结构,过去政策的观念、资源、工具都会成为未来政策制定者所依赖或参考的框架。最后,政策反馈理论揭示出公共政策具有二重性,政策既是政治系统生产或输出的结果,也是重新塑造政治系统及其行动的媒介。相比于关注外部制度结构因素的传统政策过程理论,政策反馈理论关注历史视野中政策本身对于政策过程的影响并因此成为一种政策研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的宏观减贫政策和专项扶贫政策体系在应对这一群体所面临的转型贫困风险方面存在不足,其主要表现是政策体系的城乡分割。中国的宏观社会服务政策和专项扶贫政策应构建一个确保脆弱群体免于陷入转型贫困的生计安全网,以使这些脆弱群体具备应对社会转型风险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权利,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城乡统筹的反贫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