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胡小娟 《学理论》2014,(8):43-44,79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时期伦理学的集大成者,其著作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以幸福为起点,又以幸福为归宿,闪烁着"幸福"的智慧。认真研读《尼各马可伦理学》,希求发掘幸福的真正含义,澄清对幸福的误读,进而求得实现幸福的路径,为迷茫中的人们指明通往幸福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9,(11)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点到底是什么呢?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余纪元先生认为,这种争议出现的根源就在于他们没有能够弄清楚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究竟比较的是两种生活还是两种活动。本文首先通过论述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关系,得出理论理性优于实践理性的观点,并进而得出通过二者获得了两种幸福且这两种幸福的地位也是不同的观点。其次,论述了由这两种不同幸福观所带来的综合论者和理智论者的争论,并提出了自己对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的看法,最后通过引用余纪元先生对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的解释来回应这种争论。  相似文献   

3.
窦畅宇 《学理论》2013,(15):34-35
伟大的思想千古流芳,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意义,《尼各马可伦理学》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经典著作。他综合了古希腊关于道德的两种观点。从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形成的背景、德性观的内涵,核心思想和终极目的等方面加以论述,并针对当今社会存在的德性缺失和道德教育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是《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许多哲学家都对幸福有所论述。亚里士多德在前人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幸福观"体系。幸福是最高善,是灵魂的合于完满德性的实现活动,不在于消遣。完善的幸福是沉思。幸福还需要外在的善,诸如中等财富、健康身体、朋友等等。本文结合现实生活进行了两点思考:一是亚里士多德批驳了金钱幸福观,这对于当今社会有重要启示;二是人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幸福,使得幸福具有可实践性。  相似文献   

5.
吴超 《学理论》2013,(15):43-44
幸福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追求,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话题。善和幸福是伦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探讨了什么是善和幸福。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全面认知善和幸福,用理性的思想指导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7)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中用了两卷的篇幅来论述"友爱"这一概念,由此可以看出在道德伦理生活中,"友爱"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亚里士多德认为友爱即德性的一种,而且它是生活最必需的东西之一,友爱还是把城邦联系起来的纽带。亚里士多德关于友爱的论述立论持平、深刻、扼要又易实践,对于我们更好地处理社会人际交往、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华 《学理论》2009,(18):20-21
“幸福”是《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许多哲学家都对幸福有所论述。亚里士多德在前人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幸福观”体系。幸福是最高善,是灵魂的合于完满德性的实现活动,不在于消遣。完善的幸福是沉思。幸福还需要外在的善,诸如中等财富、健康身体、朋友等等。本文结合现实生活进行了两点思考:一是亚里士多德批驳了金钱幸福观,这对于当今社会有重要启示;二是人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幸福,使得幸福具有可实践性。  相似文献   

8.
亚里士多德自制思想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占有很大的篇幅,也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但一直受到很少的关注与谈论,这与在伦理学中的地位很不相符,着重探讨自制理论的重要性和自制理论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体系的内在联系以及自制理论在伦理学中的价值和缺陷,重要论述了自制理论对后世理论的影响和对当今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虽没有明确提出要在整个社会构建今人所指的和谐社会,但如果我们细观《政治学》和《尼各马科伦理学》,便会发现构建和谐社会无疑是亚里士多德思想的理论基点和他本人的现实追求。亚里士多德认为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团结友爱、安定有序、民主法治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要防范社会出现内乱,要以平等和平衡为指导,实施法治和教育这两大刚柔相济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0.
侯韩雪 《学理论》2014,(6):22-24
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他的伦理思想虽然历经千年,但其影响却是悠远而深刻的,其思想蕴含丰富的内容,对于德性伦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善的理念、幸福和人的德性三个范畴做了几点简要的梳理和阐述,希望通过对善、幸福和人的德性的简要分析,从中得到对于我们当今社会在伦理建设方面的有益之处,对解决当今社会上可能存在的一些伦理学问题给予启示。  相似文献   

11.
赵艳琴 《学理论》2010,(18):77-78
幸福,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表示人们对生活惬意的感受和肯定的评价。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幸福之上,而是转向了公共幸福,而公共幸福的基础就是公共生活,只有在公共生活领域才能获得公共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9)
在当代美德伦理学的哲学思潮中,与学者们普遍重视的亚里士多德的理性主义的美德伦理学相比较,受到忽视的休谟的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反倒是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价值,并成为一种当代德性伦理学的复兴。在西方,继承并发展休谟道德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的集大成者当属于迈克尔·斯洛特,他将道德心理学中的移情概念运用其伦理学中,试图构建一种基于移情观念的当代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与之相比较,中国儒家思想家中的孟子思想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13.
《侨园》2016,(5)
正马可·波罗与他写的故事《马可·波罗游记》,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国内外"肯定论者"之所以肯定或承认马可·波罗到过中国,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理由:一是人们对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游记》的善意解释。另一方面的原因是《马可·波罗游记》所记载的某些内容若非亲身经历是不可能知道得那样详细具体。许多学者认为,《马可·波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沿着以英国功利主义创始人边沁为代表的"快乐论"和以古希腊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实现论"的路径,形成了"主观幸福研究"和"客观幸福研究"两种不同研究范式,并对应着两种不同测量模式,即"情感测评模式"与"认知测量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经验研究,取得了许多富有启发与借鉴价值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理论范式的多元化导致幸福感的内涵模糊、统计分析方法的单一简化和扭曲了幸福感影响机制的复杂性、国内研究者借鉴西方研究框架时缺乏与本土文化的有效融合等缺陷与不足,因此存在着进一步对主观幸福感进行客观、全面、科学研究的巨大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15.
邱静 《学理论》2011,(21):69-70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德性幸福论是他道德哲学的核心内容。针对当代社会所存在的人们"幸福感的缺失","满意度下降"的一系列情况,着重阐述他关于幸福的定义、根本观念及其中道原则在幸福实现中的作用等方面内容,从古典文献中寻求合理的资源材料,再结合现实当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探讨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薇薇 《学理论》2011,(35):44-45
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认为道德与伦理存在着从抽象的主客不分的伦理到主体的觉醒的道德,再到主客相融的伦理,不断地形成伦理—道德—新的伦理的辩证互动关系。黑格尔批判吸收了亚里士多德和功利主义的伦理学及康德道德哲学的思想资源,从而构建出绝对伦理的伦理学体系。在绝对伦理思想中实体与自我意识、个体性与整体性、客观性与主观性统一起来。黑格尔的绝对伦理思想成为后继的伦理学研究不可忽视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7.
李燕燕 《学理论》2014,(12):256-257
道德德性是选择适度的品质,而适度则存在于连续可分的事物中,即感情与实践。这就决定了道德德性具有实践性、情感性、适度的特点。道德德性并不是自然赋予的,而是我们在出于"某种状态"的基础上,通过选择适度的实践活动来获得的。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这一道德德性观对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是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著作。它提出了乌托邦社会方案,描绘了乌托邦公民的道德风貌,体现着莫尔以幸福为中心的伦理学说。下面试图谈谈个人对此的粗浅看法。可以认为,人文主义者莫尔是从注重人的问题出发而拟定乌托邦方案的。首先说明这点,将有助于对他的伦理思想的评述。注重人的问题是文艺复兴时期一般人文主义者的特点。人文主义者通过他们各种各  相似文献   

19.
现代视域中的"孔颜之乐"涉及幸福与幸福感、情感与理性、存在与境界,"乐感""乐境"是德性幸福的鲜明特质。道德理想主义的"德福一致"构成儒家幸福观的理论预设与逻辑起点。生活儒学追求德性幸福与功利幸福的和谐,德性原则下的功利幸福获得合理性确认。理想人格是德性幸福的主体承担者,"成人之道"是全面发展幸福价值的实现路径。儒家多维指向和多样形态的德性幸福展现出开放包容的广义逻辑。  相似文献   

20.
应用伦理学有自己的基础理论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应用伦理学的产生、内容、特征和原则、方法。应用伦理学之所以在当代出现,是有其社会道德生活和伦理学自身发展之深刻原因的。应用伦理学的理论内容表现为"应用什么"、"应用于什么"和"怎样应用"三个大的方面。应用伦理学作为伦理学知识体系中与理论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相提并论的学科,代表着伦理学理论在实际道德领域的生活化和应用化,使伦理学的讨论从关注一般道德原则规范转向实际的道德问题,凸显了"实践理性"和"化理论为德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