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时代在变,人们的期望值也在变。过去追求"三十而立",现在却渴望"三十而富"。"钱多",当做一种奋斗目标;"焦虑",成为一种社会心态。为此《人民日报》连发两篇"关注社会焦虑"的文章,追问"三十而富"的前因后果。"三十而立"是一句古语,出自孔子的《论语·为政》。意思是说,人到了30岁,就应该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承担独立的人生责任,坦然面对遇到的一切困难。按照孔子的说法,"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现在,一些人到了30岁,就想"财务自由"、"从心所欲"。  相似文献   

2.
两种成熟观     
成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农民要从庄稼果蔬的成色看是否成熟,从而决定收割或采摘;机关办文办事,要审慎论证,力求方案成熟,然后实施;组织人事部门要通过对干部的综合考评,给出成熟与否的评价,并依此决定是否任用。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说的就是人生不断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当然,对于什么是成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人生无非有两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有人认为,所谓“成熟”,在做人上,就是会拉关系,懂得人情世故,知道察言观…  相似文献   

3.
人生之道     
孔夫子将他的一生概括为六个阶段,他的这种人生轨迹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仍有许多启迪意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相似文献   

4.
“五一”前夕,为继承革命传统宏扬共产主义的人生观,我校92级理论班全体学员在班主任吴章旺老师的精心指导和组织下,举办了以“人生价值观”为主题的演讲会。演讲会上发言踊跃,气氛热烈,大家都争抢着散开心灵的门窗,畅叙着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追求。人生的价值是什么?这是个古老而常新的命题。有的学员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一个人活在世上,就要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就要给人留下更多更美的鲜花、思想和回忆。因而贪婪的“索取者”虽生犹死,而无私的奉献者却虽死犹生;有的学员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人的一生…  相似文献   

5.
张东辉 《学习月刊》2013,(13):14-15
没有哪一名领导干部不想成就一番事业,留下一世功名。而如何立业成业却是一门学问。唐代诗人周昙《咏史诗》写得好:"禽虽一目罗中得,岂可空张一目罗?"光凭自己一个人能干,能做的事情毕竟是有限的,即使是卓越超群的人,也无法胜任所有的事情。"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并不一定什么都懂,什么都会,要想人生出彩、事业辉煌,最重要的是善用"众工",善驭人才,把每一个人都安排到合适的岗位,充分调动每个人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完成超出一己之力的事情,乘人才之  相似文献   

6.
人生需要一种自己打倒自己的勇气和能力。齐白石70岁变法,原因是他对自己的画风无法再忍受了。换言,他比别人更讨厌自己的旧作。果然,此后老人画出一批面貌一新的东西。虽然我们认为他70岁之前的画均可珍视。但不变法,齐白石就不是齐白石,可能还在湘潭乡下给人家打窗户门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们引用的时候,故意丢下后面这句。孔子说的是选择的重要,而非伪逊。他强调的是,人要像照镜子一样观人,并根据别人的效果来校正自己。翻一翻《论语》,会发现孔子的学说因时因事彼此常有矛盾,…  相似文献   

7.
“兄弟今天到这里来.要对佛教的救亡同胞讲几句话。我这次的讲演是没有准备的。各位同胞.我不是你们所想像的大彻大悟的人.但我有一个直觉.假使中国亡了的话.全国人民都成为亡国奴.那么和尚也一定成为亡国和尚.  相似文献   

8.
何冲龙 《学习导报》2014,(12):26-26
学习是提高个人能力与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党员干部的一项基本功。习总书记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深学细照笃行"的要求。学之思之,思之悟之,我有九悟。一悟:信仰信念信心——人生的"指挥棒"。人无信仰没有支柱,人无信念没有力量,人无信心不成事业。一个发展的国家,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这种支柱、精神和意志,就是信仰信念信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将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精神追求、自觉行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坚定信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定信心,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彭彦华 《理论学刊》2006,1(3):92-94
孔子在批判当时学风时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1](《宪问》)孔子主张,学不应是为了见知于人,而应是“为己”,是为了成就自己、完善自己。孔子眼中的“学”是“为己之学”。对于“为己之学”,徐复观先生解释说:“所谓为己之学,是追求知识的目的,乃在自我的发现、开辟、升进,以求自我的完成。[”2](P294)杜维明先生也认为,为己之学“就是学做人”,“学习成为一个完善的人”[3](P49)。其实,孔子之“学”是“下学而上达”,“为己之学”还是人生精神境界的提升。“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揭示了孔学的基本精神。在中国…  相似文献   

10.
核算人生     
人生是一种自我经营过程。要经营就要讲核算,人生是离不开加减乘除的。人生需要用加法。人生在世,总是要追求一些东西,追求什么是人的自由,所谓人各有志,只要不违法,手段正当不损害别人,符合道德伦理,追求任何东西都是合理的。比如,有的人勤奋工作,奋力拼搏为的是升职,有的人风里来雨里去,吃尽苦头,为的是增加手中的财富;有的人“头悬梁、锥刺股”,发奋读书是为了增加知识;有的人刻苦研究艺术,为的是增加自己的文化品位;有的人全身心投入到社会实践中,为的是增加才能;有的人……人生的加法,使人生更富有、更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1.
微笑人生     
人生在世,我只想有个好心情,能够时时地面带微笑。我为微笑着的人生而活着。不是吗?人生的美丽时刻,不一定是挥金如土的瞬间,却往往表现于心无挂碍的一丝微笑。微笑着的人,能够坦然地面对纷繁的世事,能够荣辱不惊地正视自己生存时空的尴尬与不幸,他们因心气平和、内心富有而时时面带微笑。微笑是心灵的盛宴,是生命的乐土。不经意的微笑里,其实包涵着人生的大智大慧,大彻大悟。汲汲于物欲者,往往迷失了本性,只有那些心平气和,具有生活智慧的人,才能发出内心恬淡的微笑。微笑着的人生,是人活着的至高追求。用心去微笑吧,芸芸众生里,没有谁会比…  相似文献   

12.
五十,是个吉祥的数字;五十,是成熟年龄的标志;五十,是走向辉煌的历史;五十,是祖国母亲的节日!从白山黑水,到雪域高原,从大江南北,到塞北草原,不同的语言汇成一个声音:祝福母亲,祖国万岁!共和国母亲,经历了诸多艰辛与坎坷的母亲,五十年的历程,是包含奋斗与跋涉的历程五十年了,您就是这祥带领我们一步步走着,走向美好,走向富足.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对于一个人来说,五十知天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五十就更加明确了它的前进方向今天,当我们走在绿草茵茵的土地上,眼望远处拔地而起的楼宇和蓝天之下机声隆隆的建设工地…  相似文献   

13.
(一) 修养是什么?修养就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适应时代而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我们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一直也没有停止过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也就是说,一直也没有放弃过自身的修养。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加强自身修养是很重要的内容,我们的先人对“君子”的要求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古人看来,要成为“君子”,“修身”是最关键的,是基础,是前提。孔夫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修养过程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还说要“吾日三省吾身”,要“择其善者而从之,  相似文献   

14.
在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在争执或辨护时大言不惭地说:“我是平民百姓,我什么也不怕。”一个人真的就什么都不怕吗?未必。如果这个人还未完全丧失良心和人性,如果他还未达到丧心病狂的地步,他对自己的名声和性命还在乎,那么,他就一定有所“怕”。事实上,每个人不管他是什么身份,官也罢,民也罢,他都只是社会中的一员,都不能离开社会而孤立地存在,必须受到法律、制度的约束,以及道德监督。假如什么都不怕、不在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其结局自然是不仅要遭到舆论的强烈遣责,严重者还会因违法违纪,受到处罚和法律制裁。其实,一…  相似文献   

15.
书荐     
正作者:夏海出版:孔学堂书局《君子:论语与人生》摘录:孔子关于人生的思考,是有价值诉求的。在孔子看来,人生的价值诉求是丰富的、多层次的。孔子认为,君子应该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也是理想的人格。什么是君子呢?“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孔子说,质朴超过了文采,就显得粗鄙;文采超过质朴,就显得虚浮。只有文采与质朴有机地结  相似文献   

16.
孔子生当乱世,旧的价值观已被打破,而新的价值观尚未完全建立。他热心于救世,很少去纠缠形而上的本体论。严格地讲,与其说他是一个哲学家,毋宁说是一个伦理学家。他六合之外存而不论,鬼神之事敬而远之,把思想的范围注重于人生实践和人伦日用,积极致力于理想人格的塑造。他的“仁学”,渗透于每一阶层的日常关系之中,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庶民百姓,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成为他们追求的人格理想。为了在弘扬传统文化中全面正确地对待孔子学说,本文就学术界对孔子对士人人格理想  相似文献   

17.
1989年2月2日6时32分,一位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中国国防现代化事业鞠躬尽瘁的开国将军,走完了他壮丽的人生历程,长眠于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那片青山绿水之中。他的名字叫朱良才。人人都有难忘的青年时代,朱良才将军的青年时代是在战火纷飞中度过的。从参加农会到参加红军,乃至成长为红军将领,在血与火的战斗洗礼中,朱良才从未动摇过对革命事业的执著追求,他将自己磨而成了意志坚定的革命良才,书写了自己壮丽的人生。让我们翻开历史那一页,追寻朱良才将军在青年时代留下的一串串闪光脚印──一、做革命良才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风暴,…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说过,捣鬼有术,也有效,以此成大业者,亘古未有。这句话用在以“惑众敛财”起家而最终堕落为西方反华势力马前卒的“捣鬼大师”李洪志身上,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凡是到过北京雍和宫等一些古寺名刹的游客,都可以在这些地方看到前人铭刻的“法轮”字样。在人们眼里,这不过是佛教特有的一个标志,李洪志却从中悟出了生财之道。他意识到,要想惑众敛财,光靠自己那一点伸胳膊动腿的“鬼把戏”是不会有人理睬的,更不会成什么气候,若把“雕虫小技”与响亮、显赫、气派的佛家“法轮”结合起来,打出“法轮功”或“法轮大法”的招牌,岂不是如雷贯耳…  相似文献   

19.
葬也该平淡     
人之生也平淡,死也平淡,葬也该平平淡淡。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死观的主旨,就是对于人类的个体生命的必然归宿———死,有其惊人成熟的、彻底面实的洞察,因而就有珍惜人生的意识,有了一种追求超脱豁达的人生观。《菜根谭》对此有精辟的凝炼和高度的提升。曰:“人之有生也,如太仓之粒米,如灼目之电光,如悬崖之朽木,如逝海之巨波。知此者如何不悲?如何不乐?如何看他不破而怀贪生之虑?如何看他不重而殆虚生之羞?”又曰: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意思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有“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价值目标之说,并称“此之谓不朽”,将其奉为人生之至高境界以追求。大禹,即是这样一位极具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当然众多历史人物不可能在立德立功立言三个方面样样具备,况且三者之间又存在着相辅相成和正反参差的复杂情形,如有功而无德者有之,德好而无功者有之,但大禹无疑是立德立功的楷模和典范。尽管他在立言方面并未给后人留下什么述作,但却以治水有功以及建立“有夏”而彪炳史册,家喻户晓。治水与国家的建立密切相关。马克思就曾说过,国家,特别是东方国家,作为一种公共权力机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