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适 《世纪桥》2013,(15):78-78,84
杜勃罗留波夫称赞《大雷雨》中的主人公卡捷琳娜是"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但代表"一线光明"的卡捷琳娜最终逝去了,在为她悲剧命运叹息的同时,本文作者试图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来解读其悲剧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徐媛媛  黄丽双 《世纪桥》2009,(1):155-156
《骆驼祥子》与《推销员之死》是中美两位文学巨匠不同题材的作品,但对梦想幻灭的小人物悲剧命运的描写却是他们的契合点,两位作者分别以不同的表现手法再现了人类一直关注的主题——性格与命运的主题和人性异化的主题。本文从主题人物、性格与命运的主题和人性异化的主题三方面对这两部作品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十五集电视连续剧《严凤英》同观众见面了。该剧是由作家顾尔镡和严凤英的丈夫、原作者王冠亚共同改编,南京电影制片厂和江苏音像出版社联合摄制的。这部人物传记片,以细腻、凄婉、凝重的艺术风格,陈述了黄梅戏演员严凤英在人生道路上的坎坷经历,带着浓郁的悲剧色彩,揭示了蕴含在主人翁命运脉络之中的某种深刻精神,不失为一部具有独特风味、独特魅力的艺术作品。全剧展示了一幅闳微兼容的历史画卷,再现了一部伤心动魄的人生悲剧,叙述了一个有声有色的抒情故事。尤为令人回味的是《严凤英》以其现实主义传统表现手法,烘  相似文献   

4.
成书于明代的《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社会世情小说。长期以来人们都把它当作“淫书”,但是也有人认为《金瓶梅》是研究明代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而它的外文译本,则被有关学者认为是世界文学的财富。那么,毛泽东是如何评价《金瓶梅》的呢?“各省委书记可以看看”新中国建立以后,《金瓶梅》被小范围解禁,这还是毛泽东拍板的呢。1957年,毛泽东说:“《金瓶梅》可供参考,就是书中污辱妇女的情节不好。各省委书记可以看看。”毛泽东是把《金瓶梅》当作“明朝的真正的历史”来读的。他还说:“你们看过《金瓶梅》没有?我推荐你们看一看,这本书写…  相似文献   

5.
王颖 《理论学刊》2007,(10):124-126
麦尔维尔的《白鲸》是一部内涵丰富的作品,既可谓一部百科全书,又可谓一部莎士比亚式的悲剧,展示出了19世纪美国社会的繁复状貌。作为小说,它并不是以情节取胜的,处处夹杂着作者对社会、人生的哲理思考,这一点在作品的多维矛盾视角里体现得尤为分明。  相似文献   

6.
《学习月刊》2014,(21):F0002-F0002
2014年是曹禺先生的惊世之作《雷雨》发表80周年。9月24日——28日,由中国文联、湖北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潜江市委市政府承办的第三届中国曹禺文化周在曹禺先生的故乡——潜江市隆重举行。第乏届曹禺文化刷隆重而又节俭、庄重而又喜庆、大气而又精致。  相似文献   

7.
采薇 《奋斗》2008,(12):63-63
一天,在忙碌着有关兴安岭的项目时,传来了《额尔古纳河右岸》获茅盾文学奖的消息。那一刻,接近正午时分.阳光顺着办公楼高大的旧式窗子倾泻而下.我去办事的屋子里堆着厚厚文件的桌子上电话铃响起。有人接起电话,抬起头就说了一句。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获茅盾文学奖了。这个消息来得笃定。凭迟子建的创作势头。获奖是迟早的。在为她高兴的一瞬间,升起一种恍惚,《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人物向我走来.依芙琳、妮浩和那个讲故事的鄂温克酋长的女人——“我”.这些鲜活灵动注满了生命异彩的女性也该获此殊荣。作家在她创作完成一部作品后.就隐身于这个世界上了。  相似文献   

8.
王志华 《理论学刊》2006,4(6):123-125
铁凝的小说以悲悯的情怀对现实人生进行了叙述,她的悲剧小说不给人以惨烈的悲剧性,而是具有一种和谐之美。这主要通过对悲剧冲突的化解来实现:一是注意节制,把悲剧意蕴留给读者自己去体味;二是调动多种因素,设置温情式的悲剧结局。这种和谐的悲剧观是铁凝善良之心与人文情怀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9.
有一种说法,认为以孔儒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游离现实,是陈腐迂阔,这实在是一种误会。且抛开一般的儒者不论,单就孔子来说,他一切从实际出发,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就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实精神。一、孔子对现实的社会政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首先,孔子的理论研究体现着一种务实的精神。一部《论语》载孔子为政理论甚多,  相似文献   

10.
《麦克白》是莎翁四大悲剧中结构最紧凑,情节发展最迅速,感情最强烈,最摄人心魄的一部。正如赫士列特的分析:“它在深渊的边缘上移动,它是生死之间不息的斗争。剧中人的行动是孤注一掷的,行动的反应则是可怖的。它是猛烈的极端感情的会合,是你死我活的对立天性之间的战争”。  相似文献   

11.
悲剧是什么?西方著名思想家和作家有诸多见解和主张。中国女作家池莉更是提出了平民悲剧理论。最能体现她这种悲剧意识是其代表作《烦恼人生》.作品基于特定的时代和社会现状,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表现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悲剧意识:生活程序化与个体的无助感,他者的监视与个体的压迫感,伦理道德与个体的压抑感.  相似文献   

12.
叶曼这个名字于我最早是在三毛《送你一匹马》中见到,三毛简短提到她和叶曼老师的三次谈话。只言片语但谈吐优雅,睿智。叶曼说一个人,尤其是女人拥有了智慧才能更好驾驭自己的命运与人生。  相似文献   

13.
女性悲剧人物美学意义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兰 《理论建设》2008,(3):76-77
西方美学理论认为,悲剧是一种美。莎士比亚说:“美若一死,宇宙也就要再度混乱混沌。”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美”这个字占有的最充分、最无可争议的是女性。所以在作家笔下,悲剧往往和女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剖析了几位女性悲剧人物,以期浅析她们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有人认为,两个善意的人,不会发生冲突。其实不然。历史上两个善意的人相互冲突的事例比比皆是,毛泽东与彭德怀之间就是一例。毛泽东出于维护中国独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成果和国家主权的愿望,而彭德怀则出于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任的想法,两个人之间却发生了严重冲突,由此引发了一场悲剧。然而,对这场悲剧是需要分析的。  相似文献   

15.
<正>一部《人民的名义》,观者甚众,众说纷纭。有人说惩贪大快人心,有人却说反腐步履维艰,好事者专门分析里面折射出来的权力斗争,更有人深扒其中的官场细节和潜规则,还有人则声称自己领悟到了这部剧的播出的若干种意义。廉政瞭望分别采访了本剧主创、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和从事反腐败事业的工作者,为的是正本清源,揭示出《人民的名义》为何能搬上荧屏,并引起观众广泛关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围城》是部充满悖论和矛盾的作品,在结构上反映出对话关系,人物命运的安排和情节的设计,构成了“大型对话”。但塑造人物内部语言是独白的,并没形成“微型对话”。小说有两个本文:一个是以方鸿渐为中心情节的“正本文”;一个是以叙述者高高在上讲述评价“正本文”的“旁本文”。叙事者既在认知层面上“大于”又在心理层面上“高于”人物,使人物成为被“看”的客观物化对象,无法和叙述者进行平等对话,使《围城》成为独白型的作品。《围城》的独特的语体提升智性的同时也潜在解构自身的危机。结构是无声的语言,如果没有成复调结构,仅靠“智人智语”,难以表达生存困境的博大命题。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3,(13):120-120
她可能是中国最老的出诊大夫,97岁仍坚持出诊一她不收红包、不开大处方。有人说她守旧、过气,有人说她身上有“医道”。  相似文献   

18.
王洋 《世纪桥》2013,(1):40-41
喜剧《樱桃园》是伟大作家契诃夫留给我们的最后的著作。自问世以来,人们一直对其戏剧类型进行激烈的争辩。契诃夫本人始终坚持认为它是一部喜剧。初看这部剧,剧中女主人凄凉可笑的生活,更让人觉得像是一部悲剧。但从作者本身的贫苦、医生职业及他的婚姻生活;以及作者渴望拥有健康体魄去迎接“新生活”的方面来看,该剧具有的喜剧特征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19.
于健夫 《世纪桥》2012,(9):26-27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根据意大利作家钦提奥1565年的《寓言百篇》中的《威尼斯的摩尔人》改编的著名悲剧。它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同时也是一部充满争议的作品,本文通过对《奥赛罗》中主要人物:奥赛罗、伊阿古、苔丝狄蒙娜的形象分析及联系作者的具体情况及写作背景解读简析悲剧形成的主题和原因。  相似文献   

20.
《党员干部之友》2013,(5):64-64
《大崩溃》都梁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大崩溃》历史背景极为宏大,是1944年抗战时期的"豫湘桂战役",描述了中国正面战场的国军一溃千里,堪称一部全景式大战略军事小说。这部小说主要是写历史,其次才是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命运,书中的人物命运要服从历史事件的安排,是以史带人。《学习的春天》张保振著企业管理出版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